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郭沫若傳 | 上頁 下頁 |
三二 |
|
第二次北伐的主要戰場在河南,花了很大的代價才打敗了張作霖。六月初旬,沫若往鄭州慰勞前線將士。在軍人們企圖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民眾換來光明前途的高漲的革命熱情中,沫若是有所感動的,不過他心中總在嘀咕:先打河南是犯了戰略性錯誤,應當乘南京政府尚未穩定之際,先揮師征討蔣介石。在軍民聯歡大會上,他發表了鼓動軍心的講話,與大家一起議決:通電請求國民政府肅清河南土匪及軍閥餘孽的同時,立即討伐蔣介石。 六月中旬,北伐軍班師武漢,沫若亦與一直在前線督戰的鄧演達同車回到武漢,兩人一同住在漢口黃陂路的一幢房子裡,對面的樓上架著機關槍在暗暗監視著總政治部主任。沫若見演達深居簡出,苦悶得沉默無言,心中自然有數,這是因為極度不滿意武漢政府的現狀,尤其對於汪精衛(1883—1944)突然趨向反共更為憤慨,為此鄧、汪兩人曾發生過幾次劇烈的爭執:汪堅決主張反共,鄧執意仍與共產黨合作。幾天後的一個夜裡,鄧演達終於悄悄地離開武漢去莫斯科了。不久,沫若從他的秘書手中接到一封他留下的信,寫得十分沉痛。沫若何嘗不是跟他一樣,鬱積著滿腔的悲憤。回想起他出走之前,差不多整天都不下樓,清晨和黃昏時分,只聽得他在地板上踱來踱去的沉重的腳步聲,沫若仿佛覺得一腳一腳都踩在自己的心窩裡。現在捧著戰友灑滿辛酸淚的手書,他重新思考了今後的道路:武漢政府將何去何從,一時尚難斷定,如果它真與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同流合污,那麼自己又該怎麼辦呢?他的心在痛苦地戰慄。 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三日《漢口民國日報》刊載了一條新聞,題名《郭沫若將膺新命》,雲: 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業已編制就緒,昨經政治委員會議決:任令郭沫若為該軍副黨代表雲。 其實郭沫若還同時兼任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該軍總指揮是張發奎,由於他在第二次北伐中有功,因而得以升任此職。七月上旬的一天,沫若在武昌舊督軍公署參加張發奎就職典禮。會上,汪精衛代表國民黨中央黨部致訓詞,指手畫腳,拿腔拿調,借題大罵共產黨,臉上充滿了殺氣。接著孫科(1891—1973)代表國民政府致訓詞,別有用心地將「聯共」篡改為「容共」,誰都知道「容共」實際上已成為「反共」的同義詞。當時葉挺鎮定自若地留心聽著;賀龍(1896—1969)聽得忍無可忍時就做個鬼臉;郭沫若卻很瀟灑地在讀壁上的標語,從這條到那條,往返重讀著,對汪精衛之流的訓話聽而不聞,但他心裡明白:這又是一個信號! 武漢的時局每況愈下,七月十五日汪精衛竟召集「分共會議」,正式宣佈與共產黨決裂,公開背叛革命,從此「寧漢合流」。沫若密切注視著這一切,覺得事態的發展已經越來越明朗。七月底他隨張發奎所部來到九江,住在鄱陽湖煙水亭內。這時汪精衛、孫科、唐生智等人正在廬山開會,密令緝拿共產黨員、群眾運動領袖和各方面進步人士。眼看共產黨的許多負責人都往南昌彙集,沫若便向中共九江市委負責人也表達了願往南昌去的意圖,黨組織勸他不用急,且看看再說。不過,他已經預感到將有一場偉大的革命風暴來臨,他渴望入列,他引領待命。 十七 果然,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淩晨,雲集在南昌的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人,領導北伐軍中受共產黨影響的三萬余人,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的新紀元。槍聲在召喚郭沫若。三日,他與張發奎商定解散了政治部,張發奎邀請他同往日本去,他謝絕了,而決定與李一氓、陽翰笙、梅龔彬等人奔赴南昌。當晚,他們乘坐兩輛手搖車急匆匆地上了路。黑夜如漆,不見星月,沫若的意念中卻似有一顆「北斗星」當頭閃耀著,為他清楚地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以往的惆悵、悲憤一掃而光。他的胸膛裡吸滿了清新的空氣,感到十分熨貼、舒暢。他無聲地笑了,儘管黑暗中潛伏著萬般險惡,但他正在一步步地接近那舉起了革命紅旗的聖地。 第二天早晨過了德安,他們在南潯路上繼續前進。鐵軌閃亮、坦蕩,南風馥鬱、沁涼,田園青翠、嫵媚,一路上總還順當。可是到了九江和南昌中途的塗家埠車站,突然遭到由南昌敗下陣來的敵軍散兵的打劫,頓時亂拳飛腿交加,把沫若從月臺打下軌道,又拉上月臺打倒在地,扭斷腰間皮帶搶走了手槍,連衣服和日記本都被擄光。同車的李一氓,也被踢傷在候車室裡。待散兵走後,他們掙扎著爬起身來,與後到而倖免于難的陽翰笙、梅龔彬會齊,重新登上征程。笑談此次遇險,戲言謔語不絕於口,居然七嘴八舌地湊了一副對聯,是沫若出的上聯,叫做「郭主任背腹面受敵」;翰笙等人馬上交口對出下聯,乃曰「李秘書上中下俱傷」。①大家哈哈大笑。 -------- ①陽翰笙:《參加南昌起義》,《新文學史料》1985年第2期。 傍晚趕到贛江邊,隔江可以望見南昌城,糟糕的是恰逢大雨滂沱,江水猛漲了兩三尺,茫茫江面上不見一隻船影。眾人徘徊、焦急,一籌莫展。沫若提議:「鳧水過去。」鳧水?談何容易,一氓、龔彬都是旱鴨子,翰笙也只會狗爬式,這麼寬的江面,波濤翻滾,怎麼過得去?沫若略加思索,決定先和翰笙泅渡過江,然後再來接餘下的同志。他鼓勵翰笙說:「你大膽地跟著好了,在我旁邊,游不動時我拖你一下。」正當他們準備脫衣下水時,對面開來了一隻小船,上面有人在招呼:「哪一位是郭沫若同志?我們是賀龍賀總司令派來的,請你們過江。」原來是,沫若在塗家埠車站時,曾掛電話請牛行車站通知了南昌。① -------- ①陽翰笙等:《談郭沫若研究》 沫若一行于夜半時分安抵南昌,在起義軍軍部與賀龍、周恩來等人重逢,彼此緊緊擁抱,顯得格外親切。沫若笑談途中狼狽情景,眾人即表深切慰問,賀龍、恩來各贈以軍服和內衣。這時沫若才瞭解到「八一」起義的詳情,知道自己不僅忝與宋慶齡(1893—1981)、鄧演達、譚平山(1886—1956)、賀龍、惲代英等同被列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主席團成員,同時還被委任為宣傳委員會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由於起義的勝利使國民黨反動派大為震驚,南京的蔣介石和武漢的汪精衛都在調兵遣將包圍南昌,起義部隊已決定撤離此地,取道贛東過福建入潮梅,再經海陸豐直取廣州,仍以東江為基地,重新組織力量,待機再度北伐。軍情急如火,大部隊馬上就要出發了。沫若連稍事休息的機會都沒有,只是帶著疼痛、疲乏的身軀和充滿幸福的心情,甜甜美美地睡了一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