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辜鴻銘傳 | 上頁 下頁 |
四、仕在北洋·幕府二十年 第五章 首入帝都(1) |
|
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 清政府風雨飄搖,慈禧下變法詔。 張之洞大倡新政,辜鴻銘腹誹不已。 庚子一役,國事日非,抱殘守缺的清政府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帝國主義列強這一場聯合風暴幾乎撼動了清政府的根基。 同時,憂國憂民的偉大的民主革命者孫中山先生在惠州發動武裝起義。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很快撲滅了這場革命。然而這場革命之火註定要燒得更熊,腐朽的大清帝國材質已經乾枯,火星一來,必呈燎原之勢。 【孫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出生。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人。青年時代,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接受西式教育。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改革的主張,遭拒絕,遂走檀香山,建立起中國最早的革命團體——興中會。1895年設興中會總會于香港,策劃廣州起義,事泄,亡命海外。1900年組織惠州起義,失敗,遠走海外繼續開展革命活動。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被推為總理。此後多次發動反清武裝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後,回國領導革命。1912年1月1日于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建立中華民國。2月13日,被迫辭職,讓位于袁世凱。1913年發動了討伐袁世凱的第二次革命。1914年6月在日本東京建立中華革命黨。1915年,為反帝制復辟,參加護國運動。1917年在廣州領導護法運動失敗。1924年1月,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國民黨。同年11月應邀北上,1925年3月12日病逝於北京。】 慈禧太后帶著一幫皇子皇孫東奔西竄,心魂膽魄具受震動,深感宗社傾覆,不得不撿起她親手撲滅的「維新」旗幟,美其名日「新政」,以圖救治危機時局。1901年1月29日,避難西安的慈禧,以自己和光緒帝的名義下「變法詔」,指陳數十年積弊相仍,因循粉飾,以致釀成大釁。欲求振作,必當更張。詔書中說:世有萬祀不易之常理,無一成不變之法治……蓋不易者三綱五常,昭然如此日月之照也;而可變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起用張之洞《勸學篇》詳加闡述的「中體西用」學說,把一幫東南互保的封疆大吏重新納入朝廷控制之下,在一定程度上暫時彌合了幾乎分裂的統治集團。 為籌辦新政,清政府於1901年4月21日設立督辦政務處,委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榮祿、昆岡、王文韶、戶部尚書鹿傳麟為督力政務大臣,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遙為參預政務大臣。 從此,清政府頒行了一系列上諭,設外交部、廢武舉、建武備學堂、派遣留學生出洋、廢科舉、興學堂、醞釀實行立憲……,廣泛展開上層改革。張之洞、袁世凱、劉坤一、李鴻章是操縱這次新政的主角。李鴻章、劉坤一、分別在1901年、1902年先後死去。李鴻章臨死,推薦袁世凱自代,袁世凱成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張之洞、袁世凱成為清末新政最顯赫的兩個角色。張之洞在成功策動東南互保後,聲望大增,顯然以百官之首自任,舉足輕重,於1902年,會同劉坤一連上三疏: 七月二日,《變通政治人才為先遵旨籌議折》; 七月八日,《遵旨籌議變法謹擬整頓中法十二條折》; 七月九日,《遵旨籌議變法謹擬採用西法十一條折》。 ——合稱《湖廣、兩江總督合奏三疏》,即著名的變法奏議三折,疏中強調不變何以為國,認為當興學育才,總結他在湖廣、兩江施行的經驗,推向全國。同時強調革除積弊,仿效西法,興辦實業,自稱決非擾亂綱紀的康有為所倡的種說謬論,乃是三十年來奉旨陸續興辦的經驗總結。 三疏一上,慈禧太后閱後,臉上神色陰晴不定。似喜似憂。家國之念湧上心頭,不無感傷,低沉沉歎道:「法是好,只是無人辦。」 看來慈禧太后亦深知,大清帝國此時已是病入膏肓,無藥可療。即使有良方聖藥,也不知從何處入手了。此新政連慈禧本人都騙不了,不過徒媚外人,欺騙國民而已。 張之洞卻一邊上疏朝廷,積極參議新政,一邊繼續在湖廣總督任上大力推行他一直在進行的洋務。不過現在是美其名日新政了。張之洞自雲他的一生宗旨離不了新政二字,他曾對他的侄女婿黃紹箕說:「我從政有一定之宗旨,即:啟沃君心,恪守臣節,力行新政,不背舊章十六字,終身持之,無敢異也。」 張之洞著手將早年興辦實業學堂、軍事學堂大規模擴展,準備創辦一些普通教育學堂。特別是在興辦各類學堂的過程中,深感師資難得。為解決師資之急,他曾從經心、兩湖、江漢三書院選派優等生赴日本學習師範。即使劉坤一死後他暫署兩江總督亦未停頓。從1902年開始,創辦一些師範學堂,如:湖北師範學堂,1902年開設,以追隨他來湖北的武昌和府梁鼎芬為監督。兩湖師範學堂,1904年七月,委派梁鼎芬將兩湖高等學堂改作兩湖師範學堂。著名科學家李四光就畢業於該校。聞一多先生亦就讀該校的附屬小學。湖北師範傳習所,1903年開設。 支郡師範學堂,1905年開辦,為府縣培養師資。 梁鼎芬為給張香帥捧場,創開學會,特聯絡通省當道官員,于某校舉行,教員學生到者數百人,官員亦不少。 梁鼎芬派東洋留學歸來的劉某致辭,念的是梁早已準備好的一篇辭藻華美、為張之洞大唱讚歌的長篇頌詞。 劉某站到臺上,一口湖北官話,琅琅高讀,極為賣力,抑揚頓挫,興會淋漓。下面來賓,坐者無不肅然靜聽。誦讀剛完,當時還未興起鼓掌,眾人正在回味之際,突聽得一響亮的聲音,接著話頭朗吟:「呼嗚哀哉,尚饗!」眾人頓時大笑不已,回首齊看,原來辜鴻銘在一角落裡,正自兀然高座,一副妙態,洋洋得意,沾沾自喜,硬將梁鼎芬費盡心思、搜尋美侖美奐妙語。鋪綴而成的一道頌詞,比著一篇祭文了。因為古人祭文總是念給死者的後人聽,莫不大唱讚歌,只恐其少,不怕其多。 氣得梁鼎芬臉色鐵青,久久不發一語,只有香帥仍自坐在那裡毫不變色,充耳不聞,似未聽到過一般,眼睛也沒眨一下。 張之洞對他手下的這個謀士,還是很能容忍的,這既緣于張之洞的雅量,但最重要的還是他對辜鴻銘的賞識,所以能對辜鴻銘的任氣忤物,多加容忍。就在1902年,慈禧太后生日,舉國上下舉行萬壽節慶典時,辜鴻銘又發驚人議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