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功夫影帝·李小龍傳 | 上頁 下頁 |
六四 |
|
鄒文懷言之有理,李小龍末敢造次。 其實,鄒文懷心底十分害怕李小龍跳槽。當時一位行家對「邵鄒爭李」作評價,指責邵氏目光短淺,自尊自大,把李小龍拒之門外,結果李小龍加入「敵營」嘉禾,使嘉禾起死回生。這就像一個傻瓜抓一樣東西擊打落水的敵人,結果扔出去的是一個救生圈。 鄒文懷很清楚,李小龍對已經「起死回生」、日益強大的嘉禾來說,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李小龍自立門戶,對嘉禾很不利。但鄒文懷熟悉李小龍的牛脾氣,不可強行阻止,只能委婉勸說。鄒文懷的勸說已是相當藝術,不露絲毫痕跡。並且,鄒文懷待其不菲,除片酬外,李小龍還可從鄒老闆那兒得到可觀的花紅 (紅利)。 因此,在李小龍與嘉禾片約滿期,《精武門》封鏡之後,李小龍仍有為嘉禾拍第三部電影的意願。 1972年大年初三,李小龍上九龍太子道羅公館,向嘉禾「台柱」導演羅維拜年;那時倆人雖有芥蒂,但面子上還過得去。 倆人坐在一起喝早茶,閒聊中,李小龍說了一些對現狀不滿的話,當演員終究不會有太大的出息。羅維笑道:「那還不容易,你隨時可以當上導演,只要你向鄒文懷提出要求的話,但你必須有充分的準備,導出的影片才可以像個樣子。」 李小龍若有所思,心有些活動。 按照鄒文懷與他倆商定的計劃,上馬新片《冷面虎》,羅維導演,李小龍主演。春節過後籌備開機。沒多天功夫,羅維弄出了劇本,交李小龍過目。李小龍說他馬上就看,若無意見,即可投入開拍。 李小龍對《冷面虎》的劇本大為不滿。在好萊塢,李小龍就有構思自己未來影片的習慣。於是,他把《冷面虎》棄之一邊,另起爐灶結構故事。李小龍結構故事都是將自己擺進去,他如醉如癡,在遐想的故事世界裡漫遊。 殊不知,羅維在家苦等,一等就是三星期,弄不清李小龍究竟為何杏無音訊。這不是李小龍的作風,李小龍幹事總是雷厲風行的。羅維把這怪事報告公司總裁,鄒文懷打電話詢問李小龍。 李小龍對他結構出的故事還不滿意。他是個很顧面子的人,總希望一樣東西弄得十全十美,拿出去叫人讚不絕口。所以,李小龍在電話裡說:他現在私事纏身,實在太忙,無暇閱讀劇本,過幾天再說。 李小龍如此輕慢他的勞動,羅維心中老大地不快。 又是苦等死等。羅維沉不住氣,約李小龍面談一次,敬請李小龍不要拐彎抹角,行就行,不行就不行。這次,李小龍異常地坦白,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冷面虎》的劇本根本不妥。」 羅維急忙問道:「什麼地方不妥?只要你指出來,改寫是很容易的。」李小龍從容不迫笑道:「我也說不上什麼地方不妥。這麼辦吧,讓我親自動筆,改好後再還給你。」 羅維當時氣炸了肺,但還是忍著,強做笑容希望李小龍快點。李小龍微笑道:不用你催,我李小龍辦事從來就是急性子。 結果又是拖,不管羅維如何催促,李小龍就是不給個明確的答覆。說:「快了,快了。」或說:「還有一處沒妥。」又說:「我得從頭推敲一遍。」 羅維再傻,也看得出李小龍在敷衍,甚至是在有意捉弄他。現在已經拖了三個月,羅維等不及,決定另請他人來擔任男主角。 * * * 李小龍沒有參加《冷面虎》的演出,《冷面虎》的主角由臺灣著名武星王羽擔任。這期間,李小龍經過數個月的準備,正式跟嘉禾攤牌。 這一天遲早會發生的,但鄒文懷沒想到會這麼快。然而,事情一旦發生,聰明的鄒文懷又會以最圓滿的方式予以解決。 鄒文懷已有預感,李小龍不滿意《冷面虎》的劇本,他要自己動筆改寫。但實際上李小龍寫的是另一個劇本(就是後來的《猛龍過江》)。李小龍向鄒文懷透露過此事,並抱怨香港的劇本不成為劇本,僅有一個隱隱約約的故事梗概,拍到哪裡寫到哪裡,場景、動作、對白等等,一切都是臨時湊合的,這樣拍出的片子,非糟不可。 鄒文懷附和了李小龍的意見,並鼓勵李小龍把劇本寫出來。鄒文懷在任何場合都附和李小龍,但實際上,他很有主張,並總能在不把李小龍惹火的情況下實施他的主張。 鄒文懷相信李小龍的功夫和演技,但不敢輕信李小龍駕馭劇本的能力。他認為,李小龍是想爭取更多的權利——與嘉禾合作拍自己寫的電影。 李小龍的合作,卻是另一種形式——他要跟嘉禾合股拍電影,他要成立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協和」。 鄒文懷以積極的態度促成李小龍的願望。他知道,事情既不可逆轉,就應該順著它。李小龍是個敢說敢做的人,但他還不具備獨立製片的能力。於是,鄒文懷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協和的合夥人之一。 李小龍需要鄒文懷,在香港的所有片商中,唯有鄒文杯與他有最多的利害關係,也是最熱心、最值得信賴的。 鄒文懷也需要李小龍,在港臺,還找不到第二個象李小龍這樣賣座的明星。李小龍雖不再是嘉禾門下的簽約演員,利益仍與嘉禾息息相關。 協和的廠標是兩種象徵的重合:一是電影,那個圓圈內的螺旋形,是從活動電影的菲林盒裡抽象出來的;二是太極,李小龍採用的就是中國古代道家的太極圖。兩種圖樣驚人地巧合,電影是無休無止的動態活動,代表宇宙規律的太極也是處在無窮無盡的運動之中。這個廠標,代表了李小龍的追求。 協和製片公司當時只是個空架子,沒有製片廠和寫字樓,一切都依賴嘉禾,實際上是嘉禾的附庸。用80年代大陸人的戲稱,協和還只是一家「皮包」公司。 然而,轟動一時的李小龍的第三部影片《猛龍過江》,正是由這家皮包公司出品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