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韋君宜(4)


  多麼無私而又坦蕩的情感啊!像珍珠一樣閃光,像水晶一樣透明。文章中,韋君宜還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告誡那些「高談和平」的學者們和「抗戰與己無關」的中、上層人們,不要僥倖,不要逃避,戰爭的災難總有一天要降臨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我於是明白,為什麼還以為我們現在可以講和,可以不抗
  戰?為什麼有人還在為自己的子孫XXX的私人生活打算?為
  什麼有人無論如何不肯把自己的所有完全交給抗戰?是因為自
  己還覺得可以跟日本人生活在一起,日本沒有給自己損害,覺得
  日本不至於剛好就把自己那一份搶了去吧?是罷?可是朋友們!
  當我接到這一噩耗的前一天,前一時,前一分一秒,我也沒夢想
  到,這件事竟會掉在我的頭上呵!這和我不相干,正如和現在街
  上的每一個路人之不相干一樣。

  多麼衷心而又親切的言語呀!好像是面對面的促膝談心。

  文章的結尾,她抑制不住滿腔的憤怒,大聲地呼喊:

  親愛的朋友!我活著只為了報仇!痛痛快快地報仇,直接地
  報仇,報這血的仇,性命的仇,我的仇,中國的仇,我們一百年來
  千萬萬里列祖列宗的深仇大恨呵!我要把子彈直接打進敵人的
  胸口,要敵人的血在我手中的刀底下流。親愛的朋友,你已經想
  好了你的辦法了嗎?

  多麼堅強而有力的聲音,像犀利的鋼刀,像進軍的號角,令人猛醒,催人上陣。全文沒有修飾、造作,更沒有虛假語言,字字血,聲聲淚。這是一篇悼文,也是一篇誓詞,又是一篇號召書,但它實實在在是一篇抒情散文,思想、感情、政治、藝術完美有機地結合。文章發表時,受到當時編者的讚揚,並向人們推薦。《編後記》中寫道:「這篇文章給了編者以很大的感動,我想一定也同樣給讀者以很大的感動的……這更證明了優秀的文藝作品,絕非單靠幻想所能織成的,而真正出色的藝術本領也只有在戰鬥的現實生活中才能鍛煉出來。

  就是這篇文章連同韋君宜本人,在文革中,遭到了無情的批判。

  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

  韋君宜在解放區經歷了八九個春秋,戰鬥的硝煙,艱苦的生活,溫暖的友誼,給她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使她增長了才幹,錘煉了意志。如果說「一二·九」風暴使她成了一名革命者,那麼解放區的生活,使她成了一名共產黨的優秀幹部。

  進入解放區後,她的心情舒暢,懷念親人的苦痛,很快被溫暖的同志之情融化了。一到解放區,胡喬木就來到中央組織部招待所看望他們,並給他們分配了工作,韋君直被分配在青委會,編輯《中國青年》。1939年以後,她輾轉于晉西北解放區和陝甘寧邊區綏德分區,做過中學教師、地方小報編輯、記者、新華廣播電臺編輯等工作。晉綏解放區,地處山區,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人們經常過行軍生活。這是韋君宜有生以來,從未經歷過的。她和男同志一樣,打上綁腿,背上背包,一走就是上百里。晚上在老鄉家裡住宿,常常睡到半夜,吹起集合號,幾分鐘就要打好行李,連夜出發。韋君宜的眼睛高度近視,晚上走路更加困難,只能深一腳,淺一腳地跟著前面的人走,一腳踩在水泡裡,渾身濺得濕漉漉的。

  「百團大戰」之後,晉綏解放區處於極端困難的階段,糧食尤其困難,經常吃馬料豆,有時吃料豆麵做的黑窩。即使這樣,也要經常挨餓,看見病號吃小米粥和倭瓜,會情不自禁地流下口水。後來連馬料豆也吃光了,就把糠和棗核、棗皮磨成面,炒一炒混在一起用開水拌著吃,這對於過慣了養尊處優生活的韋君宜來說,更為不容易。人民的苦難,敵人的殘忍,磨練了她的革命意志,堅定了她的革命信念。

  一個漆黑的夜晚,月亮升到河面上,滿河如雪的月光,映照著沖天的大火——那是敵人燒老百姓的房子放的火。他們頭一天剛剛離開這裡,第二天再回來時,就看到了這幅淒慘的情景。韋君直看到這一片廢墟和那山路上穿白帶孝的人群,真是目不忍睹。戰友們含淚寫下的激憤詩句,正是韋君宜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

  今日殘垣昨日樓,
  幾多鮮血幾多頭,
  黑山悲愴風無語,
  黃河嗚咽水不流,
  淚痕且自從心印,
  血債還需用血酬。

  抗戰勝利時,韋君宜正在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工作。當時的新華廣播電臺只有四個人,後來與韋君宜結為終身伴侶的楊述就是其中的一個。這些人可算是電臺的創始人吧!採訪新聞、寫通訊都是他們親自幹。為活躍電臺節目,他們還增加了短訊節目,想方設法請人來表演。事先不能錄音,就把樂隊請到廣播室來,邊演奏,邊播放。播音員如果生病了,他們就頂上去播音。從事這些工作久了,也容易產生一些思想問題。韋君宜覺得,解放區的人沒有收音機,聽不見廣播,只能給國民黨統治區的人聽,如果那裡的人聽不到或者不聽,那不就是一種無效的勞動嗎?正當韋君宜的思想困惑時,傳來了國民黨飛行員劉善本駕機起義,投奔解放區的消息。他們訪問了劉善本,劉善本說:聽了新華廣播電臺的廣播以後,才促使我棄暗投明。原來自己從事的工作,有如此重大的意義,這是韋君直沒有想到的。從此,她更加熱愛廣播事業,全身心地開展解放區的宣傳工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