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曾克(1)


  作者:閻純德

  從孩子的有夢的年代,我的理想就在小小的受難的心靈上
  滋生了。「伊甸園」和「天國」,是我那時理想的最高境界……
  但,我越生活,眼淚越向我深心浸滲,「天國」卻總不來……
  我能夠讀童話了。我的理想從宗教所給予的幻滅中又復活
  起來。我重新把它寄託在美麗的寓言中。我幢憬著一個映照得
  「桃色的雲」的世紀的春天。

  ——曾克:《新生命的檢閱》前記

  這位從宗教的美麗童話中走出來的女孩子,就是作家曾克。另一種童話給了她新的憧憬:受難的人們都能擺脫「土撥鼠」式的陰暗洞穴的生活,共同享受盲詩人愛羅先珂所描寫的圖畫和音樂的幸福。她又把希望緊緊掛在「青鳥」的翅膀上飛翔,飛過陰慘的「死之國」和恐怖的「夢之境」,終於到了沒有哭泣和眼淚的「未來之國」。曾克從少女時代起,便不知疲倦地追尋,為了那個只有歡笑的地方,她苦苦追尋了一生,雖是早已滿頭白髮,卻仍在尋找,以她的赤誠,以她的筆。

  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以戰士面目出現在戰場上的女作家實如鳳毛麟角。最著名的大概莫過於謝冰瑩,她被譽為「女兵」。當然,我們還可以找到菡子、茹志鵑和劉真等人,她們都有戰爭的某種真實的鍛煉,親眼看到過血與火,和戰爭有較多的關係。而較最突出的,大約就是曾克了。

  一

  曾克原名曾佩蘭,曾用筆名田木戀、海牟、一可,1917年4月4日(陰曆二月二十三日)生於河南太康縣城內一個貧苦的知識分子家庭。從祖父一代起,曾家就發生過宗法信仰的背叛。祖父原是儒門秀才,可在二十歲剛出頭時,卻冒著背叛孔孟世家要遭點天燈的極刑處罰而篤信了基督教。當時盛傳信教人都被洋人換了心肝。她祖父為傳教奔波勞累患肺病早逝,於是她祖母便將祖父的肉體和靈魂交給了英國傳教士和他們的上帝。祖母以極大的決心和勇氣,肩起養育只有三歲的兒子曾次亮(曾克的父親)的責任;她辛勤地勞動著,虔誠地祈禱著,頑強地生活著,不知了吃多少苦,終使曾次亮成人,考取了北京高等師範大學,簡稱京師大學,接受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思潮,信奉了唯物論,叛逆了基督,畢業後回到河南開封從事中學教育,心向民主,同情革命,並於1927年加入左派國民黨,成為曾家通向現代社會的指路明燈。解放戰爭中他曾受到劉伯承、鄧小平的接見,1950年調到北京,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工作,由於他學養高,造詣深,精通天文曆法,後在中華書局任編審,從事天文史研究。1958年還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曾克的母親武翠蓮也是一位心地善良為人虔誠勤儉賢惠能幹的基督教徒,因讀聖經,識字不少,為了支持、補貼丈夫上學、養家糊口,自己創辦私塾小學。子女長大成人後,她支持他們投入革命營壘,丈夫為此給她改名為武育英。

  曾克就誕生在這樣一個宗教和新思潮相撞擊、相鬥爭由孔孟傳統思想為泥士而構建的家庭裡。她的童年是在祖母和母親為她講述的聖經故事、民間故事、寓言和讚美詩的吟哦聲裡度過,朦朦朧朧的「伊甸園」和「天國」,曾給她在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夢一樣的畫面,也承受著複雜的矛盾。祖母、母親吃飯、睡覺、起床前,都一定要曾克和她們一同做禱告,第一句總得說:「我有罪,請上帝饒恕!」這句話,曾克像唱歌一樣唱得很熟,慢慢地她不想這麼說。她記得祖母、母親常常對她說:上帝要求每個孩子都要遵守「不打人,不罵人,不說謊,不騙人」這四條戒律。她問奶奶和母親:「我沒有罪說有罪,不是說謊嗎?」她們無言以對,但總是以要進天國為人生目標,要求幼小的曾克這樣做。直到接受了唯物思想的父親回到開封,她才逐漸擺脫了無罪說有罪的痛苦,並得到父親給女孩解除封建枷鎖的自由——不准家裡給她纏足、穿耳、說婆家。

  曾克五歲即人母親辦的私立初級小學讀書。1927年大革命失敗,曾克的父親由於不肯到國民黨大員銓敘那裡登記而被通緝,並通知河南全省不准他在省內工作,這便促使他下了徹底革命的決心。這之後,曾克在開封第五小學和第一小學讀高級小學。1929年至1936年她在著名的開封私立北倉女子中學讀書。其間,沉迷于古今中外文學名著裡,《格林童話》、《灰姑娘》、《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及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等作品,不僅最早給她帶來文學上的趣味,還在她的心靈深處播下了什麼是愛,什麼是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她從父親和老師楚圖南(作家)、柯仲平(詩人)那裡接觸到新潮雜誌《新青年》、《小說月報》、《東方雜誌》等和新文學及國外的文學作品——盲詩人愛羅先珂的《桃色的雲》、梅特林克的《青鳥》和蘇聯的小說,這些使她如癡如迷的精神食糧,是她追求人生光明目標的動力。另外,在老師幫助下,曾克積極參與成立學生會、出牆報、辦讀書講演會,討論社會進化史、大眾哲學和婦女解放問題,開始發表詩歌與散文,後來自己又自辦牆報《五隻手》。牆報,便是這位作家最初的操練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