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楊沫(7)


  共產黨員曹鴻遠有著鮮明的階級感情和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在空前艱巨複雜的鬥爭中,他不斷提高鬥爭藝術,扎扎實實地成長起來。醫學院女學生柳明是個內心情感豐富、純潔向上的姑娘。她拋棄城市生活,奔赴抗日救國的戰場,走向與工農兵結合的道路。這一對男女主人公,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相識並相愛,共同為祖國的命運而奮鬥。苗振甯是個為人正直、充滿愛國熱情的老教授,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在共產黨員的感召下投入對敵鬥爭,逐漸成為革命戰士。純樸機智的店員華興、天真熱情的女大學生苗虹,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既是女人,又是男人,既是中國人,又是日本人」的大特務梅村津子,狠毒、狡詐、兇暴,這個醜惡的形象很有性格特徵。清皇室後裔大學生白士吾,庸俗、自私、軟弱;是家庭的慫恿、梅村津子的勾引,更是他自身的弱點,使他墮落成可惡的漢奸。書中用墨不多,但飽含感情地塑造了兩位日本人形象——醫學博士佐佐木正義和使女小吉芳子。他們雖然身分不同,性格無相似之處,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熱愛中國,與中國人民結下深厚情誼。

  《東方欲曉》比之《青春之歌》規模更宏大,事件、場面、人物更廣泛、主人公以外的各類人物寫得也比較細膩,有個性,這足以看出楊沫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及藝術手筆的圓熟。然而,也許因為只是第一部,不可能充分展開情節和人物,也許在原稿的基礎上大改大動不那麼容易,也許是波瀾壯闊的歷史面貌、形形色色的眾多人物,對作者提出的藝術要求更高,也許是作者的創作思想或多或少還受著禁錮和束縛,讀完這第一部,總覺得缺乏《青春之歌哪樣激動人心的感染力。1984年4月12日楊沫給筆者一封信透露了她的計劃:「我現在正在寫《東方欲曉》的下部,因為過去寫得很不好,我現在又在幾乎完全重寫。連同已出版的第一部一併修改成上下兩部。明年內可完成。」

  粉碎「四人幫」之後,老作家楊沫的社會活動日益頻繁,而她的創作力並不遜于當年。她生命歷程的任何時期都比不上當今。她好像年輕了,更加充滿朝氣。

  她1978年1月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巴基斯坦。1979年5月又隨以周揚為團長的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1980年10月曾回過朝思暮想的故鄉湖南。1981年4月參加了在美國波土頓的威斯理大學舉行的國際女作家討論會……在繁忙的社會活動中,楊沫擠時間、搶機會從事寫作。短短幾年時間,重寫了《東方欲曉》第一部,寫下數十篇散文。出版三本散文集,兩本小說選,還出版了一部長篇報告文學。

  長篇報告文學《不是日記的日記》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第一版,1983年再版。這本書的誕生有一段特別的經歷。1978年11月楊沫正在天津重寫《東方欲曉》第一部,一個刻苦勤奮的科學工作者出現在她的寫作生活裡,後來當她完成小說第一部,正要修改第二部時,楊沫闖進了圍繞這個科研人員的一場激烈鬥爭。因為這個有關科研與四化建設的課題更加吸引她,她不得不放下小說第二部,用日記的形式完成這篇長篇報告文學。這是楊沫多年的創作生涯裡第一次寫出的表現現實生活鬥爭的長篇作品。《不是日記的日記》記敘了楊沫從1978年到1981年的生活、寫作和鬥爭,有她寫作《東方彼曉》的甘苦,有她在蘇杭一帶度過的不平凡的日夜,有回憶與美國華人女作家聶華等重逢的喜悅,有記敘參加北京市文代會以及參加國際女作家大會的情況,但更多的是描寫她參與科研鬥爭的詳細經過。她大膽觸及時事,提出四化建設中人才建設的重要問題。真實地流露出內心的歡愉、欣喜、痛苦與激憤心情,楊沫把自己和祖國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她的勇氣、熱情、責任感、正義感不減當年。

  楊沫於1983年第六期《花城》雜誌上發表了她在「文革」十年中寫的日記《風雨十年家國事》,詳細地記敘了作家、藝術家老舍、白楊、蕭軍、駱賓基等人慘遭迫害的情節,也真實地記錄了她的親身經歷、親身感受及家庭變故的不幸以及那個年代中許多感人的事蹟。這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的好作品。1982年末到1983年上半年,楊沫還整理修改了從1945年至1982年的約五十萬字的日記,名為《自白——我的日記》(1985年,花城出版社出版),這簡直就是一部歷史,是「既不美化,也不醜化,我就是我」的研究楊沫的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1986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三部長篇小說《芳菲之歌》。這部小說脫胎於《東方欲曉》但又和《東方欲曉》不大相同,幾乎是全部重寫的。為什麼要「重寫」?作者在《後記》裡說,由於時代的原因,在《東方欲曉》中,她把一個工農兵出身的革命幹部寫成了主人公,而自己很熟悉,更有感情的女知識分子柳明寫成了次要人物。由於歷史的前進,思想的解放,逐漸沖出了束縛、禁錮的羅網。她流著淚「又從頭幹起」。這條彎路,使她的生命付出了極高的代價。

  人是小說的「核心、主體、大樑」,楊沫是這樣做了。在這部描寫抗日戰爭的長篇小說中,把時代、戰爭、大的事件統統作為背景來寫,作者的感情和筆墨傾注在女主人公柳明身上——寫她的成長、坎坷的遭遇及悲歡離合等等。

  楊沫曾計劃寫作《青春之歌》的續集,但由於年老多病已不可能。「為了彌補這一缺憾,」作者說,「我大膽地在這部《芳菲之歌》裡,加入了《青春之歌》續集裡的部分設想——我叫林道靜在這部書裡出現;叫『死而復活』的盧嘉川也在這部書的結尾時與林道靜又見面了。當寫第三部《英華之歌》時,我將用較多的篇幅寫林道靜與盧嘉川之間的悲歡;寫林道靜在抗日戰爭的烽煙烈火中更加成長,以及她與柳明的關係等等。」作者的打算是要把《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華之歌》寫成三部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