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白朗(3)


  1941年皖南事變後,反動派到處屠殺進步人士。在周恩來的關懷下,白朗以八路軍辦事處家屬的身分,同草明等人乘車赴延安,途中曾在川北、漢中等地屢遭國民黨軍隊的武裝攔截、檢查。稍後,羅烽化裝為榆林鄧寶珊軍部軍政人員同艾青、張什、嚴辰、速斐等人也到了延安。白朗在延安《解放日報》當副刊編輯,艾思奇為副刊主任,同陳企霞、林默涵一起工作。她曾在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工作一個時期,任理事;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在艾青主編的「文抗」延安分會機關刊物《穀雨》上發表描寫羅烽於1934年入獄後,她在獄外的遭遇及苦難生活的《獄外記》,還寫了一些其他的文章,如蕭紅在香港病逝後所寫的《遙祭蕭紅》等。

  1943年,白朗入中央黨校三部學習一年多,在那裡參加了整風,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八·一五』舊本投降。白朗和羅烽於9月離延安奔赴東北故鄉開闢工作。一百四十多名的幹部大隊,沿著秋山和長城,行行上止,神出鬼沒地穿過許多封鎖線,整整走了三個月,在大雪紛飛的12月,這個東北支隊才到達遼寧阜新,準備進入瀋陽。但這時,國民黨中央軍已經佔領了瀋陽。於是東北支隊在西滿挑南一帶建立了吉江軍區,他們住在老百姓家裡,白朗負責軍區《前進報》副刊和「前進」文工團的建團工作,參加了東北的解放戰爭。那段生活過得艱苦而緊張。當時政治上匪十分猖狂,經常在後方騷擾、打黑槍,前方的仗打得更激烈。

  1946年,白朗來到第二故鄉哈爾濱,被選為哈爾濱臨時參議會參議員、擔任《東北日報》副刊部長、《東北文藝》月刊副主編、東北文藝家協會出版部副部長、東北作家協會輪執主席。在人手極少的情況下,開拓著解放區的文藝工作,為其繁榮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間,她曾深入農村,參加土改。這段生活,後來她寫成六個短篇小說,輯為《牛四的故事》,於1949年由香港新中國書局出版。她在《前記》裡說:「這些作品的產生,是由自己開始進入農村,……與農民接觸,向農民學習的結果。從而認識了自己,改進了自己,同時呢,也正是改變創作風格的開端,這是與過去作品完全不同的地方。」這個集子描寫了東北解放前農民在黑暗制度統治下所受的折磨和苦難,也描寫了農民分得土地的歡樂。故事都是普通的故事,但都有其生活的典型性。在白朗看來,這本極為通俗的集子表現了她新的藝術思想,創作又向前跨進了一步。

  瀋陽解放後,白朗回到了久別十餘年的家鄉。那塊曾是沒有春天的土地生了她,她愛那遍野的紅高粱和苣蕒菜。但她的寡母和弟弟都未能熬過十餘年亡國奴的人間地獄生活,而早已離開了人世。這在她的感情裡留下不少悲淒。

  194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她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工作者代表大會(即第一次文代會),同年12月又參加東北文聯和東北文藝工作者協會的成立大會。

  多年的流浪和戰鬥生活,使得白朗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創作,東北作家協會成立後,她便立即從事專業寫作。

  1950年,白朗用了三十個晝夜,一氣呵成著名的優秀中篇小說《為了幸福的明天》。這個中篇先後印行了十四版,二十余萬冊。被譯成日文和朝鮮文,還出版了縮寫本《真正的老師》,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又重排印行。

  《為了幸福的明天》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作品,反映了一個偉大的時代。作品的主人公邵玉梅是一個貧苦人家揀回來的苦孩子,從小受盡了虐待,但也養成了她的吃苦耐勞、樸實善良的性格。新中國的建立,給她帶來了光明,她入了軍工廠,得到了徹底解放,過上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共產黨的教育下,她不斷提高覺悟,從一個無知識的普通人,成長為工人階級的一員。為了愛護工廠,幾次光榮負傷,以致殘廢。但她從不灰心,總是奮力自勉,決心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貢獻給人民的事業。

  作品的故事是以最後一次搶救邵玉梅為線索展開的,結構新穎,不落俗套,有倒敘、插敘、回憶及人物細膩的心理描寫,藝術成就是很高的。這部中篇小說不僅生動地描寫了英雄人物,同時還表現了建國初期東北社會生活的新風貌,新風氣,人與人之間的新型關係,中蘇友誼,組織對邵玉梅的關心、愛護,人民對她的愛戴。篇中有許多對純潔女性心靈美的成功描寫,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這部作品是一部成功之作,是當代文學史上較早地描寫工人生活、塑造英雄人物的成功嘗試,是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

  1950年至1955年,是白朗工作最緊張、創作最多的五年。解放初期,工人、農民、幹部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白朗更是信心百倍地工作著、寫作著。朝鮮戰爭爆發後,她便往返於中國——朝鮮的衛生列車上接送傷員,那些難忘的日日夜夜,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不斷激動著她,於是創作了描寫衛生工作者在抗美援朝醫療戰線上鬥爭的長篇小說《在軌道上前進》。書中生動、細膩地描寫了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醫務工作者、乘務員的忘我犧牲和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及高度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

  1951年,白朗以國際婦聯調查成員的身分赴朝鮮戰場,參加了調查美國和李承晚暴行的活動,參加起草《告世界人民書》,揭發、控訴反動派的滔天罪行;同年秋,奉命代表蔡暢、鄧穎超兩位領導到索非亞參加國際婦聯執委會。1952年隨巴金等人到朝鮮戰地訪問;9月,奉周恩來總理委派,陪同英國朋友、作家、工党議員費爾頓夫人再次赴朝鮮訪問;12月,出席維也納世界和平大會。1953年又應費爾頓夫人的邀請、奉周總理之命出訪英國並參加在倫敦舉行的「三八」婦女節,因保守黨政府拖延簽證而未能成行;同年出席哥本哈根世界和平大會,會後去赫爾辛基參加芬蘭婦女大會;7月回國,翌日即換上志願軍軍裝參加以羅烽為組長的訪問組奔赴朝鮮開城,同時參加了在板門店舉行的朝鮮停戰簽字儀式;8月,參加全國第二次文代會,又一次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54年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婦聯委員,1956年出席在印度新德裡如開的亞洲作家會議。她作為中國五十年代的國際風雲人物,還訪問過蘇聯、丹麥、奧地利、緬甸等國,為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的成績。

  白朗是一位有成就的著名女作家、社會活動家、和平戰士。在解放後最初的幾年中,她以自己的卓識、膽量和才能,為祖國人民與世界和平做了大量既勞心又勞力的工作。在創作上,這時期是她的豐收季節,除以上提到的作品外,還先後出版了報告文學集《真人真事》(1950年,天下圖書公司出版)、《鍛煉》(1957年,通俗文藝出版社出版)、《十四個女先進生產者》(1956年,中國婦女雜誌社出版),散文集《斯大林——世界的光明》(1953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和《月夜到黎明》(1955年,作家出版社)。白朗的散文所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有對敵人的鞭笞、控訴,對革命的嚮往、追求,對鬥爭和往事的回憶,個人感情的抒發,旅歐、赴朝的記錄,對戰爭的憎恨,對和平的熱愛,以及祖國的偉大變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交織成的人類的愛。這些散文,是白朗靈魂的鏡子,是她革命一生所留下的閃光的腳印,是她成長的記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