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白朗(2)


  到了上海,白朗已經懷孕;動亂的生活使她無法動筆創作。1935年底至1936年初,正是上海文藝界「兩個口號」之爭激烈的時候,羅烽參與了這場論爭,而白朗卻在極壞的條件下,潛心寫作,《月夜到黎明》第一輯裡的絕大部分散文,就是這個時期寫的。這些散文多是「從個人的角度抒發個人的感受和心情的,但作為某一時代的青年的一種思想動態,也許還不失它的典型性。」同時,從那些描述中,「有關東北淪陷後敵寇的殘暴、狡獪以及對革命力量的瘋狂迫害,也許不無一點跡象可尋的。」(《月夜到黎明·前記》)這些散文,反映了作者所走過的一段路程,那許多鬥爭和往事構成了她的思想軌跡,「可以窺見一個小知識分子在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裡,是怎樣從無知趨向覺醒,由單純的愛國主義走進無產階級的陣營中……」

  1936年在上海第三次搬家後,白朗結識了她所仰慕的著名女作家白薇,當時她們是鄰居。這一年,她加入上海文藝家協會,和金人合編了《夜哨小叢書》,寫了《伊瓦魯河畔》、《輪下》、《生與死》、《一個奇怪的吻》、《珍貴的紀念》等短篇小說,後來編入題為《伊瓦魯河畔》(1948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這本集子裡。這些小說,描寫了在偽滿、日寇的魔爪下,那些不甘作奴隸、有血氣的最普通的中國人所昭示的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

  ……咱們的土地,誰打算給奪去,那可不行,這一塊地有咱
  祖宗的血和汗,有咱們祖宗的骨屍,長腿三,你想想,一個後代,
  眼巴巴的看見人家把自己祖宗的骨屍盜去,那還叫人?
  賈德,沖這話,你小子有骨頭!咱們的祖宗的後代全是硬棒
  棒的,不是這樣,咱們簡直不能認他是中國的子孫!

  這是《伊瓦魯河畔》裡的主人公賈德和長腿三的對話,每個字都閃耀著永遠不可征服的我們民族的精魂。

  我死了,無論誰都不要為我流淚,當我瞑目之前,我看見一個為我所愛的人,正向為民族而犧牲的大路走去,我仿佛也看見了他的血花,我是快慰地死了!

  這是《一個奇怪的吻》裡的主人公李華用左指寫在壟溝上的幾句話。她要死了,但仍然用對祖國的摯愛鼓勵自己所愛的人去為祖國而犧牲。白朗這時期的所有創作,都無一例外地表現了這一愛國主題。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她同文藝界的大多數人士一樣,投身到拯救民族存亡的偉大鬥爭之中。不久。「八·一三」上海戰爭爆發,白朗和羅烽都參加了上海的文藝界戰地服務團,她日夜在街頭奔走呼號、募捐、宣傳群眾,慰勞傷員和難民……

  上海的日日夜夜,那是多麼不安定的生活啊!艱難的生活、惡劣的環境,迫使白朗夫婦先後搬了六次家,不到一歲的孩子,也在這災難中死去。但堅強的白朗在祖國的苦難中變得更堅強了。她在散文《一封不敢遞的信》中說:「從踏上了祖國的土地,我們便蜷伏在上海租界裡。為了信仰的關係,我們依然不能暢所欲為,依然受著無形的監禁。然而,從抗戰發動以後,祖國總算解放了我們,我們的信仰已獲得了廣大的同情,如今,我可以自由地在人群中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了。媽媽,你該高興,你的女兒已經跳出了苦悶陷阱,讓無限的歡欣與興奮擁抱著了。」這是白朗來到上海投入抗戰洪流後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寫照。

  1937年9月,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中,白朗夫婦和沙汀、任白戈、舒群、麗尼、杜談等幾十個文藝界的人(包括家眷),第一批撤離上海,來到武漢。當時,武漢、長沙是大批文化界人士的集中地,也是他們去重慶、桂林等地的中轉站。白朗在那裡生活了一年多,參加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一些活動,參與了羅烽、聶紺弩、麗尼編的《哨崗》的編務和丁玲、舒群編的《戰地》的組稿、發行工作,還招待南來北往的文藝界朋友,楊朔、呂熒等人便常住在他們家裡。羅烽隻身投軍山西臨汾,白朗獨自承受著一家老幼的生活和感情上的折磨;在文壇她不甘寂寞,以《西行散記》為題,發表了十幾篇記述她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文章,留下了時代的真實的影子。這些散文於1941年結集出版,1944年重慶商務印書館再版。

  1938年夏,白朗和羅烽先後到達四川重慶,在上游的江津找了一間房子,住了三個月,蕭紅也曾在她家小住。在重慶,社會動盪,物價飛漲,生活是累人的,一家老小,生活更是苦上加苦。為了躲避幾十架、上百架日本飛機的空襲,他們不得不多次遷居。

  1939年夏,白朗下了很大的決心,丟下母親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和羅烽、楊朔、宋之的、楊騷、葛一虹、方殷、袁勃等十四位作家參加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組織的「作家戰地訪問團」,周恩來親自推舉剛從英國回來的王禮錫任團長。她曾說:「我愛我的孩子,同時,我更愛那偉大的工作。」她渴望著轟轟烈烈的鬥爭!她和其他男同志一樣,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和男同志一起攀華山鐵索,登千尺幢,越百尺峽,跨軍馬馳騁在中條山和太行山上,慰勞抗日將士。祖國如花似錦的河山,人民偉大的鬥爭精神,都深深地激動著她,那顆火熱的愛國之心,又增加了幾分火熱。返回重慶後,在不安定的日子裡,白朗以日記體報告文學的形式,寫出了生動記錄這次難忘的作家訪問團的戰鬥生活的《我們十四個》,後由上海雜誌公司出版。1940年初,她創作的中篇小說《老夫妻》,作為作家戰地訪問團叢書,由中國文化服務社出版。這部小說,主要刻劃、描寫了自私、吝嗇的守財奴張老財的形象,在日寇姦淫燒殺、無惡不作的血的教訓下,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從愚昧中醒來,改變了原來的性格,積極支持抗日。張老財的轉變,反映了抗日鬥爭的一個側面。這部中篇的誕生是她這次戰地訪問的直接結果。這時期,白朗還創作了一些以東北淪陷為題材的《淪陷前後》、《輪下》、《憶故鄉》等短篇小說和文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