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 | 上頁 下頁
冰心(1)


  作者:閻純德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繁星》五五

  冰心,是一顆巨星,在中國文壇和讀者心頭,已經亮了七十多年……

  她不慕榮華,安于平易,在北京西郊的蘇州街住了已四十餘年。生活上,她心裡沒有「舒服」的位置,時時追求的是耕耘,是收穫。

  我們的詩人,在她的一生中,雖沒有如山的波濤,但也不是風平浪靜,那九十五年的歷史,我們的國家經過血與火的抗爭,終於從黑夜走向黎明。冰心,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將近一個世紀,在這張人生的風雨表上,留下的生活腳印並不在一條直線上,且有深有淺。她是正直的,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她那支多彩之筆,記下了她的成長,她的觀察,她的感受,她的愛憎,她的憂患,她的鞭撻……幾十年了,她仿惶過,但她總是不停地進步,即使是泥濘、荊棘,她也踏過去,在時代的風雨裡摸索著,跋涉著,尋找著真理,追求著光明……

  一

  「我的生年最好記:1900年!我是二十世紀的同齡人。」冰心說。

  冰心姓謝,學名謝婉瑩,筆名有冰心女士、男士、冰心等。她在《我的故鄉》裡一開頭就說:「福州在我心裡,永遠是我的故鄉,因為它是我的父母之鄉……」

  其實,冰心填寫任何表格,她的籍貫並不寫其祖父謝子修「進學」的地址——福建閩侯,而是寫福建長樂。她雖然於10月5日生在福州城內的隆普營,但誠如她說的:「假如我的祖父是一棵大樹,他的第二代就是樹枝,我們就是枝上的密葉;葉落歸根,而我們的根,是深深地紮在福建橫嶺鄉的田地裡。」(《我的故鄉》)

  冰心的祖父謝子修是一位「教書匠」,是謝家第一個讀書識字的人。據他們的家譜記載謝家是晉朝謝安的後裔,是從江西遷去的。冰心的曾祖父出身頗苦,「是長樂縣橫嶺鄉的一個貧農,因為天災,逃到了福州城裡學做裁縫」。在舊社會,不識字的老實人總是要吃虧的。有一年春節,她的曾祖父向人家要帳,因不識字,被賴了帳,空手而回,在家裡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自縊。被解救後,這對年輕的農民跪在地下,對天起誓:若天賜子,死活也得讓他讀書識字!祖父講的這些故事,深深地感動著冰心。她祖父終於成了一位學問家,兩位伯父也都成了「教書匠」。而冰心的父親謝葆璋,則成了清朝政府海軍練營營長和海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中華民國海軍部軍學司司長。冰心的父親十七歲那年,祖父的朋友嚴複到福州招收海軍學生,認為他可以投筆從戎,嚴複就出了一道詩題和一道八股題,結果他都做了出來。於是謝荷璋就到天津紫竹林的水師學堂當了一名駕駛生,後來成了巡洋艦上的青年軍官,到過英、日等國。她的母親楊福慈,是在九歲時,由冰心的祖父和外祖父做詩談文說定的;十九歲結婚後,小夫妻感情極好,但謝荷璋長期在海上生活,「會少離多」,因此他們通信很勤,唱和的詩也不少。冰心父親參加了甲午中日海戰,軍艦被擊沉,他回到福州。不久,清朝海軍名宿薩鎮冰將軍拍來電報,又把謝葆璋召去,晉升為海軍要人……這就是冰心的家庭。但冰心認為自己並不是「烏衣門第」出身,而是一個不識字、受欺淩的農民裁縫的後代。長樂縣農民的痛苦生活,培育了冰心最初的人道、同情和憐憫。

  冰心剛生下七個月,便於1901年5月隨父母離開福州到了上海。那時冰心的父親已是清朝海軍「海圻』號巡洋艦的副艦長,軍艦無論開到哪裡,都要經過上海停泊幾天,因此他們一家便搬到那裡,住在昌壽裡,謝葆璋每隔幾個月就回來一次。

  在上海,他們生活了兩三年,大約在1903年至1904年間,謝葆璋奉命到山東煙臺創辦海軍軍官學校,於是冰心又隨父母到了煙臺,祖父則回到福州,定居在城內南後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

  在煙臺,他們先是住在市內的海軍採辦廳,至今冰心還記得廳裡的一幅長聯: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這副對聯,是她開始識字的課文。冰心回憶說:「父親那時正忙於擬定籌建海軍學校的力案,而我卻時刻纏在他的身邊,說這說那,他就停下筆指著那幅牆上的對聯說:『你也學著認字好不好?你看那對子上的山、竹、三、五、八九這幾個字,不都很容易認的嗎?』於是我就拿起一枝筆,坐在父親的身旁一邊學認一邊學寫,就這樣,我把對聯上的二十二個字都會念會寫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