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鄧小平政治評傳 | 上頁 下頁 |
一 |
|
〖第一章 鄧小平,共產主義與革命〗 在中國,通常把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時期認作是改革時代或鄧小平的時代。然而,在這段時期,鄧小平既不是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也不是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儘管他在「文化大革命」前曾擔任過書記處的總書記,並兩次擔任過國務院代總理的職務,但在70年代和80年代,他就不再擔任這些職務了。1989年11月,鄧小平的退休要求被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正式批准之後,他就不再擔任任何的正式職務了。人們認為1980年華國鋒辭掉共產黨的主席之後,鄧小平就以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身份對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改革開式了領導。然而實際上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在國內外,鄧小平要比那些曾經正式擔任過高級職務的那些人影響要更大。人們幾乎都認為整個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到90年代,鄧小平是中國唯一最重要最有影響的人物,與毛澤東和周恩來齊名。鄧小平完全有理由被認作是中國共產主義發展史上的一位主要人物之一。鄧小平取得了比其他任何人都大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他領導了對毛澤東晚年在政治和經濟上所犯的錯誤進行的撥亂反正;領導了把中國帶入21世紀的現代化進程。 在西方,鄧小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一個形象是資本主義世界完全可接受的共產主義的維新派。 這種形象,首次出現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戈爾巴喬夫、葉利欽、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共產主義的崩潰之前的那些年中,鄧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拋棄了「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強加在中國人頭上的那種政治枷鎖,制定了現代化的藍圖和政治改革方向。中國急需在國外和對外關係中改變它的形象。鄧小平在這種努力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在聯合國發表演講,以政府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出訪美國、日本、西歐和東南亞各國,在休斯敦,鄧小平戴著寬邊高頂的牛仔帽在電視上露面,使人們覺得他的中國不再具有危險了。鄧小平,一個圓臉的矮個子,就像一個和靄可親的大叔一樣受到了大家的喜歡。對於美國政府來說,在對蘇聯的戰略中,鄧領導下的中國是一個很好的同盟,美國政府隨時可以打中國牌。1979年鄧甚至被提名為美國《時代》雜誌本年底的世界風雲人物,這是一個共產主義者首次獲得此項殊榮。鄧的第二個形象,西方一些人不大喜歡,就是1989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所留給西方人的複雜印象。 這本傳記對鄧小平這兩種形象之間的關係,提供了一種解釋。與實際情況相比,這兩種形象可能是過於簡單化了。實際上,任何矛盾的表面現象大都超越了其真實性。在西方,有一種傾向,認為經濟現代化運動一般與民主政治的出現是形影相隨的,這種情況可能最終在中國發生,但並不一定說那些在毛後的時代倡導經濟現代化的人肯定就是政治上的開明人士,只是這些人更願搞經濟發展而不願搞階級鬥爭。 鄧小平的青年和中年時代是一個有獻身精神的共產主義者。他這種理想的追求可能同樣也是他的一種組織活動和他的社會責任。他16歲在法國時與那些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和團體的領導人建立了聯繫,這些人中的一些人沒多久就在共產黨的領導中產生了巨大影響,從那時起,黨不僅支配了鄧的生活,而且是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了。中國共產黨派他去莫斯科,把他培養成為一名政治組織者,然後又返回中國,在党的領導下,在共產黨1949年取得政權之前,鄧為共產主義事業而戰鬥的足跡遍佈了全中國。儘管共產黨可能在形式上沒有決定他應該與誰結婚,但是肯定對他婚姻的選擇和離婚有關,在他女兒寫的《我的父親鄧小平》中說:鄧的所有三次婚姻都是由共產黨的同事作媒,就是明顯的證明。 在1949年後,鄧不僅有榮升為高級官員的資格——特別是成了中央政治局委員和50年代中期擔任了党的總書記,而且也有受迫害和誹謗的資格。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時,鄧被撤了職,作為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第二號人物(僅次於劉少奇之後)受到了嚴厲批判,在1976年毛的最後的那些日子裡,鄧又遭到了「四人幫」的迫害,又一次遭到批判並被撤了職務。由於葉劍英和廣州軍區的暗地保護和支持,鄧的這次離職沒有遭到太大不幸,但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可沒有這麼幸運。然而,就像在1933年鄧受到紀律處分時所表現的那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這兩次,鄧也是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儘管這種批評絕對不會有什麼結果的——接受了黨的紀律處分,他是以近乎禁欲者的方式接受處分的,等待有機會對他的案子重新申訴。 鄧小平也是一位熱心的現代化的制定者和強烈的民族主義者,他決心使中國在世界上成為經濟和政治上的強國。他對馬列主義絕不盲從,顯然他認為社會主義發展成功的道路,並不總是在馬克思、列寧或毛澤東的著作中。甚至到了90年代,鄧始終還是號召中國人民緊跟毛澤東和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但他並不是毛式共產主義政治模式的翻版。鄧認為在毛澤東思想中重要的是精神實質和毛所期望的中國的發展方向,而不是那些書面上的文字。 在毛逝世後和粉碎「四人幫」之後,準確地講,如果不是鄧對毛澤東思想認識的解釋,那麼毛澤東思想將是鄧複職的主要障礙。因為毛澤東親自選定的接班人華國鋒,一段時期曾以「兩個凡是」為口號發動了一場攻勢。這「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逾地遵循」。鄧在其政治流放中,就強調指出這種論調太僵化了。這是對毛澤東思想錯誤的解釋。1977年7月,鄧複職後不久,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三中全會上所做的講話,以他自己的觀點闡述了對毛澤東思想的正確解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