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鄧小平傳 | 上頁 下頁
二一


  隨後的兩年,對華北所有的根據地來說的確是最困難的兩年。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並沒有減少他們在中國的軍隊,反而決定要消滅根據地內所有中國共產黨的軍隊,消除共產黨的影響。在「殺光、燒光、搶光」的軍令下,日軍在掃蕩地區一次呆上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不管你是共產黨人還是普通老百姓,一律格殺勿論。日軍在這些地區進行多次大屠殺,把田裡的莊稼放火燒掉,儲藏的食物不是被毀就是被搶,到了1942年底,華北平原地區的根據地,包括129師創建的兩塊,已經沒有共產黨控制的任何武裝了。在山區,共產黨在百團大戰中佔領的許多城鎮也丟失了。

  正是生活在山西東部荒禿的山區的這個時期,最先構成了鄧小平成熟形象的清晰畫面。他的一些演說與文章,開始出現在中共公佈的檔案記錄中。從他留學法國以來,第一次出現了許多有關他的軼聞故事。

  鄧的個頭不高,大約在他前往法國留學時,就已經不再長高了。身高只有五英尺,他稱這是因為他在那兒吃不飽的緣故。但更確切地說是因為遺傳。他的父親個頭就不高,他孩子沒有一個是高個頭的。他還不到中年時就很粗壯,脖子雖短,肩卻很寬,臉盤寬而方,堅毅的下頦和有一雙上比大多數中國人更為深邃的眼睛。

  和許多個頭不高的人一樣,鄧動作敏捷,精力特別旺盛,身體也很好,除了在長征結束時患過一次傷寒外,在青年和中年時期,即使在廣西和山西那些地方病流行的地區生活也從未生過病。在口些場合,他不像周恩來而像毛澤東那樣煙癮很大。但從來也沒有聽說過,抽煙給他帶來什麼副作用。

  鄧總是在迅速採取行動之前,作一番審慎的思考。而且只有在下級對某些決策拖著不辦時,他才會公開表示不滿。

  鄧天資聰明。在他後來多次談到教育時,不止一次地對自己在十六歲時就中斷學業表示遺憾。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與軍事分析家。不論是在口頭上還是在書面上,他的報告都很清楚、有條理。在《鄧選》第一卷中收有九篇他40年代初期的講話和文章,這些講話和文章雖然很平鋪直敘,並且有些平淡,但卻很有說服力。這表明鄧思想堅定,能很好地抓住論點,處理和解決問題不墨守成規。他重視事實和數字,並且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貿易稅收方面的專家,而這些是他從未涉及過的。但是,對於129師在1941年開闢的根據地,以及他和劉伯承在這些根據地上所建立的邊區政府的生存,卻是生死悠關的。他處理所有經濟工作的原則是:「限制過去殘酷剝削的程度……但鼓勵資本主義生產,這在目前對發展國民經濟是有益的。」他的這段話有兩個重要特徵:一個是他對「資本主義生產」(根據原文譯出。/譯注)沒有委婉其詞;第二,他在「有益的」前面加上「目前」這個詞,這就清楚地說明共產主義並不會永遠容忍資本主義。

  1943年初,日軍對根據地的壓力開始減輕。共產黨抓住這個機會開始向外發展,除了恢復老革命根據地之外,還開闢了新根據地,特別是在山東。鄧在指導這一進程中擔負了重大的責任。1943年下半年,彭德懷、劉伯承和聶榮臻這三位華北根據地的高級指揮員奉命回延安,鄧接替彭擔任中共北方局代理書記,同時主持八路軍總部的日常工作,指揮大約三十萬正規軍和許多地方部隊。

  1944年春,日軍發動了侵華戰爭以來最大的、代號為「一號作戰」的攻勢。它主要有兩個企圖:打通貫穿(英語「Ichigo」是日語音譯,有「一回合」等意思。中共中央黨校李踐為主編的《中國共產黨歷史》譯為「一號作戰」。此處選擇「一號作戰」。/譯注)中國南北和西南的重要鐵路交通線,以減輕日軍對海上交通的依賴。美國這時對日軍海上交通的攻擊已經愈來愈頻繁;佔領西南的機場,因為美國飛虎隊飛機對該機場的利用越來越多。4月,日軍的攻勢從河南開始,夏秋間又延續到湖南、廣西。在美國陳納德將軍第14航空大隊的支持下,中國軍隊在湖南一些地方進行了頑強抵抗,但其他地方沒有抵抗。到了11月,鐵路沿線的中國軍隊被肅清了。機場也被日軍佔領。蔣介石的軍隊損失慘重,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慘遭屠殺。日軍這場攻勢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向世界暴露出,自從戰爭爆發以來,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已大為降低。同時,它的中央政府也已經變得腐敗和內訌不斷。這對蔣介石的個人威望也構成了很大的打擊,尤其是在國內,國民的信心也同樣受到巨大的打擊。到1944年底,引證勞埃德·依特曼教授的話說,中國已經成為這祥一個國家:「經濟產品貧乏,通貨膨脹加劇,在日本人面前軍隊倒黴,政府腐敗,政治不滿充滿於社會的各個角落」。

  在「一號作戰」攻勢期間,共產黨集中力量鞏固他們在華北和華東的根據地。他們沒有發起進攻以減輕蔣介石軍隊的壓力,但也謹防攻勢會波及到國民黨勢力已崩潰的地區,例如河南。鄧的主要任務是在華北根據地打擊日軍的一些非主要性進攻,在根據地內堅持實施既定的社會和經濟政策,特別是減租減息。到1945中春,他指揮下的正規軍人數已經發展到約五十萬人(抗日戰爭勝利時,鄧小平指揮下的正規軍人數約三十萬人。/譯注) ,他成為這一方土地上的一位頭面人物。

  在1945年夏之前,鄧小平曾經兩次到過延安:一次是1938年9月參加中央擴大會議(他還不是中央委員),另一次是1939年7月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後不久,他第三次結婚。他的新婚妻子叫浦瓊英(後來改名卓琳),雲南火腿大王的女兒。1937年她作為北平的一名學生從北平來到延安。她比鄧小平小十二歲。現在他們相伴已經五十四年。她年輕時身材苗條,有著一張瓜子臉,中年就發福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婚姻中,他們的婚姻比其他人的時間要長,而且是最幸福的婚姻之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