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文學 > 大使日記 | 上頁 下頁
四七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過了12月中,人們都忙著過聖誕節,使館的工作很少了。我與使館很多同志一起去參觀了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故居」。奧地利人常常把這支名曲《藍色的多瑙河》稱為「第二國歌」,因為在全世界是如此的風行,人們一聽到它,就會想起這位作者和他的祖國奧地利來。每年元旦的第一分鐘,電臺和電視臺就響起這支充滿樂觀和信心的樂曲。

  故居在穿過城區的多瑙運河和多瑙河之間的一條大街上,是一座沿街的粉紅色的四層樓老公寓房子,它的拱形的大門,舊日走馬車用的門廊,精雕細刻的屋簷和陽臺,長長的四格木窗,顯得很古色古香。施特勞斯曾住在這座房子二層樓上的兩套房間裡,於1866年末到1867年初在這裡譜寫了《藍色的多瑙河》這支名曲。那時他已42歲,在維也納音樂界中負有盛名,但只是在這支樂曲問世以後,才奠定了他「圓舞曲之王」的地位。這座房子距多瑙河不遠,步行約半個多小時,當時還是一片大森林,施特勞斯常常穿過森林到河邊去散步,現在房屋已鱗次櫛比,成為熱鬧大街了。

  維也納市政府在1952年收購了施特勞斯住過的兩套房間中的一套,辟為「藍色多瑙河故居」,一共有大小四個房間,包括施特勞斯的工作室在內。這些年來,市政府花了很大的氣力才收購到了少量他生前用過的樂器、家具和日用物件。在故居的兩個小房間裡,陳列著他本人、家屬和親友的照片,《藍色的多瑙河》樂譜的各種版本,在世界各地演出的海報,節目單,照片和報刊評論等。在他的工作室裡,展覽著他的一架鋼琴,幾把提琴,一個工作臺和一個衣櫃。高大結實的工作臺是用硬木製成的,他喜歡站著工作,身體伏在工作臺上把心靈中的音符寫在稿子上,再從旁邊的小桌上拿起提琴試奏一下,然後提筆修改或撕掉重寫。在另一個房間內陳列著這支樂曲的各種手稿,說明了這支名曲誕生的艱辛的歷程。

  人們都知道,這支名曲是一支樂觀主義的頌歌,只要回顧它產生的經過和背景,就更清楚了。1865年,維也納男聲合唱團要求施特勞斯為他們譜寫一首歌曲,他答應了,但過了一年多還未能交稿。突然,在1867年初,他把樂曲送到了合唱團。大家高興地把樂曲試奏了幾遍,覺得充滿了激情和信心,對人們將起鼓舞和興奮的作用。因為在半年前即1866年夏季,奧地利在同普魯士的戰爭中打了敗仗,財政經濟十分困難,社會秩序動盪不安,群眾情緒非常低落,對前途缺乏信心。

  合唱團感到這首樂觀主義的樂曲將會幫助群眾醫治心理上的創傷,立刻請詩人魏爾填了歌詞。那時,很多歌曲是先譜曲,再填詞的。所以,魏爾最初的歌詞是:「維也納人,歡樂起來吧!」那些天裡,施特勞斯不斷地修改樂曲,魏爾也不斷地改寫歌詞,最後的歌詞是:「春天來到了,大地在歡笑。」(我國內出版的外國歌曲選中根據的就是這一種歌詞)。合唱團在1867年2月17日在維也納狄愛娜大廳首次演出這首歌曲,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不久,歌曲又在巴黎上演,獲得了更大的成功。一百多年來,這首歌曲在全世界風行一時,深入人心,給人們帶來了青春和歡樂,活力和信念,使他們信心百倍,勇往直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