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文學 > 大使日記 | 上頁 下頁
四二


  §一九八一年十月三日

  每年9月底10月初,多瑙河兩岸大片的葡萄熟了,家家戶戶都開榨葡萄釀酒。在匈牙利邊境和在捷克邊境的兩個村子的朋友們都來了電話,邀請我們去摘葡萄。這是我們使館自建立以來的老慣例,同志們在忙過國慶節招待會後分批到這兩個村子去摘葡萄,同他們已是老朋友老熟人了。

  今天一早,我同一批同志乘車到靠匈牙利邊境的鐵城郊外的村子去。

  鐵城是音樂大師海頓的故鄉,他逝世後葬在城內的教堂裡,因此這個城市不大,但在世界上很有名。

  我們到這個小村子後,就分散到各個農家去。熱情的大娘大嫂們分給我們各人一雙高統套鞋,一副手套和一把剪葡萄的剪子,就帶我們到葡萄園去。

  天氣非常晴朗,淡淡的陽光照在昨夜剛下過雨的葡萄園上,真是令人感到青翠欲滴的美麗。一排排葡萄架上掛滿了一串串青綠色的和暗紅色的葡萄,已有好幾個來打工的奧地利學生和亞非留學生在勞動。

  我們先是把一串串葡萄剪下來,放在一個塑料桶裡,裝滿後就提去倒在路口的拖拉機的掛斗裡,拖拉機再送到村裡去榨酒。勞動是很輕鬆愉快的,但大娘大嫂老擔心累壞了我們這些外交官。

  午餐就安排在地頭,一條大長桌上擺滿了烤雞、烤肉、香腸、色拉等和香味四溢的葡萄酒。大家圍坐在一起,又吃又喝,又說又笑,毫不客氣地把食物一掃而光。

  席間,村子裡的小樂隊奏起了當地的民歌,很多人跟著唱了起來,更使大家感到了這個音樂之鄉的深情厚誼。

  下午只勞動了兩個多小時,他們就要我們休息了,到他們家裡去看看他們的老奶奶,逗逗他們的小孫子。臨走時,還要送我們各人兩瓶家釀的葡萄酒,對我特別優待,再加上一包烤豬肉,然後一再互相擁抱,相約到葡萄酒成熟時再來嘗新酒。

  奧地利人有嘗新酒的習慣,在釀酒過程中要嘗三次之多。

  第一次是在開榨後幾天,葡萄汁剛剛發酵,有一點酒味,但仍很甜,稱為「帶酒味的葡萄汁」。第二次是三、四星期後,葡萄汁漸漸發酵,酒味已很重,叫做「有點勁兒」。第三次是兩個多月後,新酒剛剛成熟,但色澤還很混濁,味道也不很醇,到這時農民才完全放下心來,就要給這個新生嬰兒「受洗禮」了,來嘗新酒的人就更多了。

  後來,奧地利人把到酒店去喝酒,也不管是喝新酒還是陳年老酒,都稱為嘗新酒。

  奧地利人喜歡喝葡萄酒,而且喝法很考究,有許多的規矩,就像我們品茶一樣。首先要看色澤,是否純正;再聞聞味道,是否芬芳;然後喝上一大口,慢慢咽下去,品品酒質是否地道。此外,還要看看葡萄酒生產的年代和地區,哪個年代日照好,酒質就好一些,陰雨多,要差一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