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文學 > 大使日記 | 上頁 下頁
一四


  §一九八〇年十月三十日

  月底是信使到來的日子。除了國內各部門的公務文件外,還帶來了私人的信件。國內有關部門早有規定,為了保密起見,駐外人員的私人信件一律寄到外交部信使科,由他們帶到國外,駐外人員的私人信件也由信使帶回國內,再送郵局寄發。許多國家的外交部都有信使,但帶私人信件的除了我國外,可能還有蘇聯和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如果有代表團組或者駐外單位的人回國,他們的手提包裡都裝滿了同志們托帶的私人信件。隨著改革開放,駐外人員增加,私人信件越來越多,大家感到這個規定可能難以行得通了。在「文革」中還鬧了一個笑話,忽然規定所有寄到國外的私人信件都要經過本單位的支部書記審查,弄得大家非常為難,特別是正在談戀愛的年輕同志更不方便,支部書記也不願意,不久以後就不了了之。實際上,這主要應是對同志們加強保密教育的問題。

  在我們這裡,信使由使館的外交官從機場接到使館常常是半夜了,同志們就一直等著。等信使來到後,負責文件的同志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信使帶來的私人信件分發給已等在保密室外的同志們。工作萬裡外,家書值千金,信使給很多同志帶來了好消息:孩子身體很好,讀書很用功,聽爺爺奶奶的話等。信封內還有一兩張照片,因為按規定信件特別是照片是不能超重的。但也給有些同志帶來了壞消息,孩子有病或者考試成績不好,老人有病甚至不幸過世等,引起了很多的不安和眼淚。還有的同志特別是在談戀愛的或者剛結婚的年輕同志沒有收到來信,更是當晚難以成眠。

  外交人員的家屬問題特別是孩子問題,一直是一個外交人員最不放心的問題。初期,使館職務高一些的同志可以把孩子帶到國外去,到入學年齡時在資本主義國家要回國讀小學,在社會主義國家可以在當地讀完小學後回國上初中,幾年後這條規定取消了。大多數同志把孩子放在本單位的幼兒園或者寄宿學校裡。北京有幾個寄宿學校是從延安搬來的,辦得很好,對駐外人員的孩子很照顧,只要本單位開個介紹信去都收,父母出國後很放心。後來駐外人員增多,孩子也越來越多,只能進普通的學校,由爺爺奶奶或者其他的親戚照管,也有的解決不了,只能媽媽留在國內。當時,一般工作人員不能帶妻子,兩年休假一次。可是,到「文革」開始時,大批特批這些寄宿學校是「貴族學校」,都改成了普通學校。

  信使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每次出發兩人同行,要去好幾個國家,有時還要經過未建交國家,不論是在飛機上還是在火車上,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緊緊拿住裝文件和信件的保密袋。他們在路上自己帶飲水和食物,不吃人家的東西,也不喝人家的水,到晚上兩人輪流睡覺,不能有絲毫的放鬆。有時還發現有偷竊、搶劫、綁架的企圖,就要靠他們的堅定和勇敢來對付,堅決保衛國家的機密。信使一般只住一兩天,有時當天就走。使館同志非常忙碌,剛趕完公家的材料,還要連夜寫私人信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