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譚政 | 上頁 下頁 |
四七 |
|
會議的氣氛,在這位政治將軍的鼓動下,頃刻間活躍了,熱烈了,升溫了…… 羅榮桓接過話題頗有感觸、意味深長地說道:「我們東北過去一段的鬥爭經驗與教訓,確實應該很好總結。過去一段在幹部思想上有很大的負擔,對東北鬥爭的嚴重性,沒有足夠的估計,對自己依託的力量——農民,沒有明確的認識,對於城市與鄉村的關係,沒有正確的認識,強調城市而忽視鄉村,對於戰與和的問題,沒有正確的觀念,把東北問題的解決放在、寄託於和平談判方面,放鬆了對創建根據地與戰爭的準備工作,希望通過打幾個勝仗、取得大城市而速勝,因而造成了一時間黨內的思想混亂。這些問題的根子,就在於對東北敵我力量的對比估計不恰當,誇大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敵人的力量,因而對深入農村從事長期艱苦鬥爭和建立根據地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缺乏認識。而現在這個決議,基本上對上述各問題,都有了根本、明確的轉變。我相信,通過這次會議及其決議精神的貫徹、落實,東北的工作將會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和明顯的改觀。」 接著,與會的其他同志,也都先後談出了自己對問題看法的轉變過程,對譚政、羅榮桓三月梅河口會議的主張給予認同,對陳雲起草的這個決議給予高度評價。有譚政參加並參與了重要意見的哈爾濱東北局七月會議及其決議,澄清和結束了東北黨內軍內的混亂思想,統一了認識,為我黨我軍在東北的鬥爭,確定了一個完全新的方針,即創造農村根據地與進行長期艱苦鬥爭的新方針,從而為轉變東北的鬥爭形勢,為東北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 當松花江釁落日的余暉把美麗的太陽島融入最後一片彩霞的時候,對東北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的東北局七月會議於11日傍晚結束。譚政匆匆返回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緊張地在構恩著部隊與農村地方政治工作的更大舉措。 1946年7月中下旬。哈爾濱。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駐地。 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部務會議正在熱烈地進行。會議由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副主任周桓主持,與會的是聯軍政治部的所有工作人員二十餘人。聯軍政治部主任譚政正在給全政治部的同志傳達剛剛結束的東北局擴大會議精神和「七七」決議的基本內容。「今天的這次會議,主要是由譚主任傳達東北局七月擴大會議的有關精神。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將有一個很大的轉變與舉措,希望同志們認真做好記錄。」周桓簡短扼要把會議導人主題。 「這次東北局擴大會議開了九天,11日結束。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討論、通過了東北局《關於形勢與任務的決議》。《決議》的主要內容,就是我們東北今後的工作,將要有一個根本的轉變,把工作重心放在廣大農村和中小城市,組織下鄉工作團,發動農民群眾,建立鞏固的東北農村根據地,準備進行長期的武裝鬥爭……」 譚政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扼要地傳達了東北局七月會議的基本內容,並把政治部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具體安排。隨後,譚政帶領政治部迅速積極地開展「七七」決議的宣傳、教育工作。「七七」決議在東北各大報紙發表後,在東北聯軍政治部譚政的具體領導下,在東北各地黨和軍隊的幹部中,普遍進行學習、教育,要他們認清東北解放區面臨的困難形勢,克服城市中心觀點,樹立鄉村工作第一、農民運動第一的觀念,實行思想轉變。在譚政有佈置、有措施、有檢查、有指導、有總結、有經驗、有典型的工作方法促使下,東北黨、政、軍廣大幹部,很快認清了東北目前的局勢,實行了工作重點與思想認識的大轉變。接著,譚政又根據中共中央1946年「五四」指示和東北局的「七七」決議精神起草電報、決議、指示、命令,動員幹部下鄉發動群眾,全面實行東北地區的土地改革。《東北日報》發表東北局起草的社論《到農村去、到群眾中去》。很快,東北地區便形成了幹部下鄉的熱潮。 從1946年7月中旬到9月初,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東北解放區抽調一萬二千名幹部組成工作團,在東北局和各省委的統一領導下,在譚政的積極參與指導下,奔赴東北農村,發動農民,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譚政的指導下,工作團下鄉後,即挨家挨戶,紮根串連,訪貧問苦,宣傳黨的土改政策,開小會醞釀訴苦,啟發貧下中農的階級覺悟,選擇培養積極分子,再發動群眾,進行清算分地鬥爭。工作團在譚政的指導下,一開始就採取有重點、有步驟的工作方法,實行由點到面,從一點或數點取得經驗之後,很快地掀起反奸、清算、分地鬥爭的高潮。 為了更好地結合東北地區的具體情況進行土改,在譚政協助下,1946年7月,東北局(譚政是東北局委員)發表了《賓縣分地經驗》,8月28日,東北局發佈了《關於深入群眾土地鬥爭的指示》,明確規定了開展土改鬥爭的方針、政策和策略。在譚政參與領導下的工作團下鄉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運動,到1946年11月的五個月間,取得了初步成果。據不完全統計,東北解放區共分土地三百余萬坰,四百二十萬農民得到土地,組織起來的農民,僅黑龍江、嫩江、遼吉的統計,就達四十萬人;三分之一的基層政權得到了改造。鑒於前一階段東北許多地區的群眾工作、土改工作處於「半生不熟」、「夾生飯」狀態,在譚政參與領導下,東北局在1946年11月5日及時發出《關於深入和鞏固群眾工作問題的指示》,11月21日又發出《關於『半生不熟』的問題指示》,指出了許多地區群眾工作處於「半生不熟」的現象,分析了產生的原因,確定了把解決「半生不熟」的問題作為當前深入和鞏固群眾工作的中心任務。從12月開始,東北解放區的群眾工作和土改運動,進入了以「煮夾生飯」為特徵的新階段。 譚政參與領導的東北局指示精神,東北各地的「煮夾生飯」運動,一般採用了四個步驟:第一步是組織工作團,重新深入到貧雇農中去,調查訪問,瞭解情況,深入檢查,發現問題。第二步是集中思想教育,深入鬥爭,通過檢查,發現「半生不熟」地區的主要問題和群眾要求、鬥爭的目標和積極分子,然後再採取辦冬學等辦法對群眾重新進行階級教育,發動群眾起來鬥爭那些繼續進行破壞活動的惡霸地主,「挖壞根子」。通過對地主罪惡的揭露,再進一步深入發動、領導群眾,把教育群眾與鬥爭地主結合起來。第三步是整頓組織,純潔隊伍,清除混入群眾組織中的壞人,清洗壞幹部,「挖臭根子」或「反兩面黨鬥爭」。在這一鬥爭基礎上,整頓農會、民兵等組織,把領導權掌握在積極正派的貧雇農手中。第四步是促進生產,鞏固鬥爭成果。 在運動中,積極引導群眾,團結群眾,搞好備耕、春耕,抓緊生產,鞏固鬥爭成果。從1946年12月開始的「煮夾生飯」運動,在譚政參與領導下,到1947年五、六月間,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東北農村,基本上摧毀了敵偽殘餘封建勢力,在極大程度上瓦解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社會基礎;確立了農村中基本群眾的階級優勢,農民的群眾組織迅速擴大,基層政權得到了鞏固;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解放區的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的恢復和發展;大大地激發了農民的革命熱情,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得翻身,群眾覺悟普遍提高,革命熱情空前高漲,為東北我軍的武裝鬥爭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提供了廣闊的兵力來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