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譚政 | 上頁 下頁 |
四六 |
|
※第八章 讓大路占兩廂 幹部下農莊 1946年3月下旬。吉林梅河口。中共中央東北局駐地。 北國的早春雖已來臨,外面的世界卻依然冰雪覆蓋,寒風凜冽。梅河口中共中央東北局會議室裡,卻爭論得熱火朝天,激烈非凡。 東北局擴大會議正在緊張地進行。 譚政,作為東北局委員,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這次自他赴東北以來較為重要的會議。會議由東北局書記彭真主持。東北局全體成員、在東北的部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和一些黨政軍負責人共四十人左右參加了會議。 這次會議,3月6日先在遼寧北部撫順召開,不久國民黨進攻撫順,東北局撤遲到吉林南部梅河口繼續開會,會期將近一個月,史稱「梅河口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目前東北的形勢與我們的任務、城鄉關係、戰略方針和建軍問題。 原來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適應新的形勢,確定了新的方針和部署。1945年8月10日、11日,八路軍延安總部向各解放區發佈命令,要求我軍迅速前進,收繳敵偽武裝,接受偽軍投降。其中第2號令,要求八路軍中的原東北軍呂正操、張學思、萬毅等所部,由現駐地分別向察哈爾、熱河、遼寧進發,在冀、熱、察邊境堅持抗戰的李運昌部向遼寧、吉林進發,協同蘇軍肅清日偽殘餘。8月26日,中共中央派出千余名幹部由林楓率領去東北。8月29日,中共中央又發出指示,要求晉察冀和山東解放區準備派到東北的幹部和部隊迅速開往東北,控制廣大鄉村和蘇聯紅軍未曾駐紮的中小城市,發動群眾,建立地方民主政權與地方部隊。9月15日,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以彭真為書記。彭真、伍修權、葉季壯當即啟程飛往東北,於9月21日在瀋陽召開會議,宣告中共中央東北局正式成立。 為實現奪取東北的戰略任務,9月11日,代理黨中央主席職務的劉少奇致電在重慶與國民黨談判的毛澤東主席,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的建議,立即得到了毛澤東的贊同。9月19日,劉少奇為中央起草了關於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的指示。根據中共中央的這一戰略方針與部署,繼續調兵北上。從8月中旬到11月底,開入東北的我軍部隊共達十三萬人,調集各解放區幹部進入東北的達二萬人。各部隊到達東北後,遵照中央指示,以人民自治軍,省聯防軍名義,組織和發展軍隊。根據中央1945年10月9日指示精神,東北臨時軍事機構東北軍區司令部成立,程子華為司令員,彭真為政治委員,伍修權為參謀長。10月31日,為統一指揮東北軍,中央決定成立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東北軍區司令部撤銷),林彪任總司令員,彭真、羅榮桓分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員,陳正人任政治部主任。 1946年1月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不久,政治部主任改為譚政。6月16日,中央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羅榮桓、陳雲、高崗為東北局副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 1946年3月初,蘇聯紅軍開始從東北各地撤兵,國民黨反動派乘東北停戰協定尚未達成協議之機,繼續向瀋陽及外圍以東以西擴大進攻。3月13日國民黨進佔瀋陽,21日佔領遼陽、撫順,24日進佔鐵嶺。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先是(1945年12月底)撤離瀋陽,遷至本溪,1946年2月底,又由本溪遷至撫順,3月20日又從撫順遷至梅河口,4月下旬又從梅河口遷至長春,5月21日又從長春撤至哈爾濱。 就在2月末、3月初國民黨向瀋陽以東以西方向進攻的同時,獲悉蘇聯紅軍準備從四平、長春撤兵,國民黨為了奪取四平、長春作為向北滿進攻的基地,進而奪取全東北,實現獨佔東北的計劃,令新一軍經瀋陽沿中長路猖狂北犯。 面對這複雜多變的嚴峻局勢,自3月6日開始,已遷至撫順的中共中央東北局召開了這次擴大會議。 譚政1946年1月奉調來東北時,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已由瀋陽遷至本溪。他來到本溪報到後,便開始了他為時三年的東北政治生涯,為東北我軍的政治思想建設,為發動東北人民群眾,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為遼沈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此次,在東北局擴大會議上,在不同觀點的激烈爭論中,他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會上,意見分歧的實質,是對東北地區敵我力量對比的估量,以及與此相關的戰略部署和工作方針。 1945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要把「長春鐵路沿線及大城市讓給蔣軍」,把工作重心放在距離國民黨佔領的中心城市較遠的中心城市和廣大鄉村,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 11月22日,中共中央在給重慶代表團的電報中,正式提出了「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方針。此後,毛澤東、劉少奇又多次指示東北局,重申上述方針。 此次,鑒於19的年4月前後四平保衛戰的失利和長春、吉林等大城市的得而復失的嚴峻局面,東北局召開了這次對改變東北鬥爭形勢具有決定意義的會議。會議討論並通過了由東北局副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陳雲起草的東北局《關於形勢與任務的決議》,即著名的「七七」決議。 《決議》一是指出了必須「克服『和戰』問題上的混亂思想」,自力更生,準備長期的艱苦鬥爭;二是強調了「必須堅持中央創造根據地的方針」,規定「無論目前或今後一個時期內,創造根據地是我們工作的第一位」,「創造根據地的主要的內容是發動農民群眾,因此強調城市、輕視農村的觀點是與事實和要求不相符的」;三是突出了發動農民的重要性,指出「能否發動農民成為東北鬥爭成敗的關鍵,農民不起來,我們在東北有失敗的可能」,「發動農民的方法是發動反奸清算、減租減息,分糧分地的鬥爭」,「提高農民的覺悟,武裝積極的農民,改造村屯政權」,「建立農會」,使鄉村政權確實掌握在農民手裡,吸收積極分子入黨,在農村建立黨的支部;四是號召東北党的幹部「跑出城市,丟掉汽車,脫下皮鞋,換上農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資格,一切可能下鄉的幹部統統到農村去」,「造成幹部下鄉的熱潮」,為創建鞏固的東北根據地而鬥爭。 在討論《決議》過程中,譚政興奮地談道:「這個決議寫得很好,它正確地、實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東北地區暫時還是敵強我弱的嚴酷現實。根據這一出發點,我們目前工作重心與城鄉關係的確定也是正確的,只能放在中小城市和廣大鄉村。我們目前的主要任務不是進攻、防守大城市,而是準備力量,發動農民群眾,為此要組織工作團下鄉,要建立好農村的政權,要建立好黨的農村支部,同時要做好部隊的整頓,嚴明紀律……決議對我們各項工作的規定、要求也是正確可行的。」 「另外,決議用能否深入農民群眾作為考察共產黨員品格的標準,這就把深入農村、發動農民群眾的工作,提到了黨性的高度,這種認識與規定是正確的,我們不僅應該把我們政治工作的優勢貫徹到部隊中去,而且應該推廣、貫徹到農村中去、農民中去,決議的精神實質不僅是東北目前戰略方向的轉變,也是對東北農村的一次徹底的政治發動!」譚政邊講邊輔以手勢。由於極力控制自己激動的情緒語調微微發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