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譚政 | 上頁 下頁
二二


  此時,正是古田會議以後,紅軍中貫徹決議精神克服軍閥主義傾向的時候。譚政來到紅三團,對四連戰士戴有標自殺事件作了詳盡的調查。顯然,這個連長和排長對戰士戴有標採取了嚴重的軍閥主義作風。對於這種軍閥主義習氣的復發,譚政毫不手軟,他在四連隊前講話,嚴厲地批判了軍閥主義,說它是紅軍建設的一個大敵,論述了紅軍開展民主運動、做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深遠意義,並當眾宣佈了對那個連長和排長的處分決定。譚政的這一政治舉措,有效地制止了軍閥主義習氣在紅軍中的蔓延,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政治素質和戰鬥力。

  為了檢驗政治工作的作用與威力,譚政在貫徹古田會議決議中,曾專門考察了一個連隊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看党團員在困難危險情況下的模範帶頭作用。譚政考察1930年8月份的一次戰鬥,党團員都能帶頭衝鋒勇敢殺敵。有一次,紅一團一個排的兵力在楓坪一帶被數倍於我的敵人團團包圍。敵人又以一個營的兵力向這個排連攻三次,未能得逞,而這個排堅持戰鬥長達七個小時之久,最後終於安全脫險。譚政仔細分析這個排如此特別能戰鬥的原因,主要就是党團員在戰鬥中起到骨幹、帶頭、模範作用,堅定了全排戰士的鬥志。1933年12月,第五次反「圍剿」時,紅一師在五都附近的一次戰鬥,紅一師所面對的敵人是號稱「鐵軍」的吳奇偉部。

  譚政很瞭解吳奇偉這個敵軍首腦人物的反革命歷史,他是鎮壓廣州暴動、屠殺革命群眾的劊子手。此時正是12月11日廣州暴動紀念日前後,譚政想利用廣州暴動紀念日活動來激發部隊的戰鬥情緒,以增強對吳奇偉的憤恨,提高戰鬥力。主意已定,譚政立刻叫來師部政工幹部,通知集合隊伍,召開紀念廣州暴動六周年、消滅吳奇偉動員大會。大會開始了。紅一師全體指戰員正全神貫注地傾聽著譚政慷慨激昂的演說,不時爆發出陣陣的掌聲和呼喊聲、口號聲。譚政說道:「大家還不知道我們紅一師面前之敵吳奇偉的真面目吧!六年前的今天,他手持反革命屠刀,鎮壓了中國共產黨12月11日舉行的廣州暴動,殺害我們無數革命群眾。今天,他又帶著反革命軍隊,來進攻我紅色根據地,『圍剿』我們紅軍來了!」

  「但是。」譚政幾乎憤怒地喊了出來,「吳奇偉他瞎了眼,今天的紅軍已不再是廣州暴動時的起義軍了……」最後,譚政發出戰鬥號令:「同志們!我們的紅軍戰士同志們!舉起刀槍,勇敢戰鬥,以戰鬥勝利的實際行動,來紀念廣州暴動六周年,以吳奇偉的頭和血來祭奠廣州暴動犧牲的英靈!我們要為保衛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

  譚政的政治動員奏效了。雷鳴般的掌聲、呼喊聲,震撼了五都冬季的山崗和村莊,震撼了紅一師指戰員的心!第二天,紅一師與敵軍吳奇偉部的戰鬥打響了。紅一師指戰員仇滿胸,槍滿膛,各個像下山的猛虎,向敵人陣地沖去。戰鬥結束,戰績記錄在由師長李聚奎、政治部主任譚政簽署的戰鬥報告中:

  這次戰鬥所殲滅之敵軍,是號稱鐵軍的吳奇偉部。紅軍挫敗之敵軍傷亡數百,放軍恐慌萬狀,軍心愈加動搖。

  為了提高政治工作的質量,譚政還清醒地意識到部隊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部隊領導幹部文化水平的提高,對於部隊政治工作的巨大意義。然而,紅一師部隊廣大指戰員,文化程度普遍很低,甚至師長李聚奎、團長楊得志,寫個戰鬥情況報告也很困難。紅一師戰土許多人還是文盲。鑒於紅一師部隊這種文化狀況,譚政下決心要改變這一文化落後的局面。

  於是,譚政動員和號召全師幹部和戰士學習文化。學習文化的時間,主要來自戰鬥間隙和部隊行軍過程及其休息時間。學習文化的教員,基本是部隊中文化水平較高的幹部、戰士。學習文化的組織,是依照識字多少編成不同的班次,由各級政工部門統一領導。學習文化的形式,多種多樣。部隊行軍時,「識字條」貼在前面戰士的背包上,跟在後面行進的戰士,邊走邊識字。途中休息時,戰士們互相提問,有的用木棍在地上練習寫字。

  戰鬥間隙,不管是指揮員還是戰鬥員,都要參加識字班活動。部隊短期休整,各團除加緊識字學習活動外,都要舉行識字測驗,評比成績,表彰先進。紅一師部隊的這些卓有成效的學習文化活動,譚政都寫進了每個月的政治工作總結報告中。在一份月終政治工作總結報告中,清晰地記有下面一段文字:

  一團團長楊得志,以前一個字不識,現在能寫簡單報告了。還有些幹部從前一個字不認識,現在認識20字以上了。戰鬥員中還有二十分之一不識字的,識50字以上的占百分之四十五。

  回想起這些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譚政傳達貫徹遵義會議精神的勁頭更足了。

  1935年5月23日清晨。四川大涼山彝族地區。

  朝霞的餘輝還沒有散盡,以紅一軍團紅一師紅一團為基幹組成的中央紅軍先遣隊,便踏著蜀西南初夏的晨露,從冕寧出發,進入大涼山彝族地區,準備直奔大渡河畔安順場。

  大涼山,山巒重疊,峰巒峭拔,岩嶂奇險,怪石淩空,道路崎嶇,荊棘叢生,帶刺藤蔓,左纏右繞,蒼黑蔥蘢的林木,覆蓋著遍佈山澗的洞壑泉苔。

  彝族區,就分佈在這大涼山深山野嶺之中,交通阻隔,文化落後,彝民百姓的生活,缺衣少吃,貧寒交加。由於國民黨在彝族區實行欺壓少數民族的政策,使貧窮落後的彝民視漢人為仇敵。

  為了和平通過彝族區,隊伍出發前,譚政等領導對全體指戰員進行了廣泛的政治動員和深入細緻的黨的民族政策教育。他們的目的,不僅要順利、和平地通過彝族區,還要給彝族兄弟留下好的印象,並規定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不得開槍。

  先遣隊以工兵連為先導,手攀帶刺的藤蔓,腳踏厚厚的腐葉,眼觀陡峭險峻的山峰,艱難地爬行在這陰森恐怖的密林之中。

  本來大涼山的天然險阻,已使先遣隊步履艱難,加上彝民兄弟誤聽謠言,把漢族紅軍與漢族國民黨軍同樣看待,聽說漢族軍隊來了,就搬開溪流裡的墊腳石,拆毀山澗上的獨木橋,這就更加劇了先遣隊的行進困難。

  先遣隊決定讓工兵連在偵察連之後,在大部隊前面跟進,逢山開路,遇河架橋。

  由於工兵連一邊行軍,一邊修路搭橋,因而逐漸從先遣隊的前面慢慢地落到了後面。當他們穿行到一個山谷裡時,突然有許多拿著土槍、長矛、弓箭、大刀的彝民向他們蜂擁而來。把他們團團圍住。工兵連同志向彝民解釋,彝民根本不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