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 | 上頁 下頁 |
三五 |
|
我第一縱隊的四團,出擊佔領了野屋基前的小莊子,忽然發現桑樹林裡人馬亂紛紛,立即沖進桑樹林。在裡面抓到了十幾個俘虜,其中有一個是八十九軍軍部副官,經審問得知,八十九軍軍部就在野屋基,並且,李守維也在其中。四團將敵情向縱隊首長迅速作了報告。粟裕得知李守維軍部及其本人在野屋基後,立即命令一縱隊以兩個團向野屋基發起進攻。 這是一場鏖戰! 八十九軍火器比新四軍強得多,新四軍一團的輕機槍還多一點,四團卻很少;而重機槍,一團只有一挺在江南繳獲的歪把子,四團則沒有。頑軍的團、營都有重機槍,團有迫擊炮連,師、軍有山炮、野炮,他們佈置了幾層火力,因而攻擊發起後,炮聲隆隆震天動地,徹夜不絕,使新四軍進展十分困難。但我軍為了抓住李守維,徹底打垮頑軍,繼續向野屋基八十九軍軍部勇猛攻擊。 與此同時,粟裕命第二縱隊於當夜穿過八字橋,插至分界,截斷頑軍歸路,然後與第一縱隊兩路夾擊敵李守維部。 據守黃橋的三縱,在完成守備任務後,也轉而向黃橋以北出擊了,向頑三十三師發起了猛攻。 新四軍展開全面反擊,喊殺聲震盪在黑夜的長空,方圓十幾裡內戰火通紅。到了下半夜,敵人終於支持不住了,主力一個個地跨了下來。 佛曉來臨,晨霧彌漫,潰兵滿田滿野,新四軍在搜索追趕。到處是:「繳槍不殺」、「放下武器跟我來」的喊聲。當地群眾也趕來了,有的拿著釘耙,有的拿著鋤頭,有的拿著扁擔,三五成群地截在路口、莊頭,幫新四軍抓俘虜。俘虜成千上萬,就是沒有發現李守維。這傢伙哪裡去了?莫非插上翅膀飛了不成? 粟裕下令:一定要找出李守維!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在八尺溝河邊,一大股頑軍逃到這裡被滾滾的河水堵住。兩邊河岸很陡,中間只有一架木板橋。沒命逃跑的頑軍官兵頃刻把小橋擁塞住了,你推我撞,自相殘踏,有的被踩死,有的被擠下河去。河面上漂浮著許多死屍。老百姓沒有辦法,只好用網往上拉,一網上來就是五六個。撈著撈著,忽然發現一個屍體十分肥胖,衣服上戴著將軍的領章,忽然從口袋裡掉出一個水晶石的私章,上面用篆體刻有李守維三個字。 「李守維被找到了!」戰士們興奮地呼喊著,奔走相告。 這就是那個要把新四軍趕到長江裡喝水的反共「英雄」,李守維到頭來沒把新四軍趕下江,自己卻被趕下河,喝足了水! 10月6日早晨,新四軍從繳獲的第三十三師電報中得悉,韓德勤派海安第一一七師之七〇一團,經由分界增援黃橋。 粟裕迅速判斷,頑軍第七〇一團尚在營溪附近,當其得知第三十三師被消滅後,必定會退回營溪和海安。於是他馬上命令第二縱隊,趁敵退縮前,立即向營溪追擊。 果然,敵七〇一團得悉第三十三師被殲後,轉守營溪。我第二縱隊追至營溪,將其包圍,激戰半天,殲其大半,殘部向海安方向潰逃。 韓德勤糾集來的各保安旅團見勢不妙,也爭先恐後地撤退。 海安是個十字路口,控制海安能割斷如皋、南通、海門、啟東四縣頑軍與海安以北頑軍主力的聯繫。 粟裕立即下達追擊命令:不顧傷亡,不計俘虜,占領海安就是勝利! 粟裕也隨部隊向海安方向追擊。這時的戰士已三四天沒有睡覺,整一天沒有吃飯了,大家非常疲勞,四小時只跑了十裡路。粟裕也已經六、七天沒有很好地睡過覺了,騎在馬上上眼皮不住地與下眼皮打架,快行至海安時,一下子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戰士們看到粟裕如此疲倦仍堅持追去,士氣大振,逢水過水,見橋奪橋,邊打邊追,直奔海安。海安的頑軍聞風而逃,我軍順利占領海安。 至此,頑軍第八十九軍及獨立六旅幾乎全軍覆沒。 韓德勤見大勢已去,帶著僅剩千餘人的殘部逃往興化,此後一蹶不振,從蘇北政治舞臺上消失了。 黃橋決戰以新四軍大捷而告終,共殲頑軍主力十二個團,保安第十六旅全部,保安第三十三師第五旅各一個團,合計一萬一千餘人。頑軍主力全軍覆沒。中將軍長李守維、中將旅長翁達及旅長、團長數人斃命,俘師旅團各級軍官十余名,下級軍官六百名。繳獲長短槍三千八百余支,輕重機槍一百八十九挺,迫擊炮五十九門,以及大量彈藥和軍需物資。 黃橋戰役是新四軍歷史上空前的勝利。消息傳到延安,毛澤東連聲叫好。 兩個月之前,華北八路軍在朱德、彭德懷的指揮下發動了百團大戰。毛澤東把這兩個戰役作為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轉折點標誌。 9月,八路軍總部得悉黃橋戰鬥打起來的消息後,便派部隊南下支援。 隊伍撤開幾十路縱隊,浩浩蕩蕩,渡過老黃河、鹽河。齊頭並進,向南奔去。 路上大河架橋,小河涉水。這裡都是水網地帶,河流之間是一塊塊毗連阡陌的稻田。部隊都是北方人,不適應這種環境,都很怕水,但由於支援新四軍心情急切,也顧不得這許多了。中途消息傳來,黃橋戰鬥勝利結束,新四軍大獲全勝,戰士們更是振奮鼓舞,進軍更加神速了。自出發之日起僅僅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就到了白駒、劉莊一帶。 這時,新四軍在黃橋戰鬥之後,也舉兵北進。新四軍向北,八路軍往南,這兩支英雄的部隊,兩股抗日的洪流,在白駒、劉莊會師。自此,南下的八路軍也歸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統一指揮。 在方圓幾百里的平原上,北起隴海鐵路,南達長江,西到運河,東到黃海邊,都在新四軍的控制之下。廣大的蘇北抗日根據地終於成功地開闢了。 不久,在海安,召開了蘇北第一次參政會,成立了「蘇北行政委員會」 和各縣的民主政府,在團結、抗日、民主的總方針指導下,通過了實施民主政治,改善人民生活等議案,並選出朱履先為議長。各地的「農抗會」、「工抗會」、「婦抗會」、「青抗會」也紛紛成立並展開工作。從此,蘇北根據地像初升的太陽欣欣向榮,放射出了勝利的曙光。 為慶賀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八路軍、新四軍會師,紀念這歷史上燦爛的一頁,陳毅揮筆寫下《與八路軍南下部隊會師,同志中有十年不見者》一詩: 十年征戰幾人回, 又見同儕並馬歸, 江淮河漢今誰屬? 紅旗十月滿天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