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曹禺傳 | 上頁 下頁 |
一九 |
|
1927年10月17日就要來臨,《國民公敵》就要在校慶紀念日演出了。可是,突然校方下達了緊急通知:「此劇禁演」。這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使每個演員都驚呆了。大家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據陸善忱說:「彼時津市軍政當局憎惡其名,疑該劇有政治宣傳作用,竟於將行公演之前夕,函知學校不准公演。當時因處於軍閥淫威之下,未能申辯,只得忍氣吞聲停止公演。」這次禁演事件,對曹禺影響很深。正如斯托克芒觸犯了工廠主的利益而遭到攻擊一樣,《國民公敵》的演出也觸犯了軍閥當局。原來戲劇是如此緊密地同現實聯結在一起,演戲也並非是十分好玩的事情。曹禺後來回憶說:「天津的軍閥褚玉璞,以為有一個姓易的青年寫了《國民公敵》,罵他是『革命』的敵人,派了督辦公署的爪牙勒令師生們停演。」這些軍閥是這樣的無知愚蠢,昏庸反動,以致使曹禺回憶那個暗無天日的時代,便憤慨地說:「仿佛人要自由地呼吸一次,都需要用盡一生的氣力!」 1928年,迎來了易蔔生誕辰一百周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劇作家,張彭春決心把《國民公敵》搬上舞臺。為了避開軍閥當局的審查刁難,他們把《國民公敵》改名為《剛愎的醫生》公開上演。此劇演出時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曹禺所扮演的裴特拉,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連演二天,每次皆系滿座;實地排演時,會場秩序甚佳,演員表演至絕妙處,博得全場掌聲不少。」多少年後,張彭春提到此劇的演出,還對曹禺和張平群非常懷念,讚美之詞不絕於口。 在這次演出中,曹禺對張彭春的戲劇藝術修養,他的淵博的知識,他的嚴謹而科學的作風,他的導演方法,都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他本來就沒有什麼先驗的框子,一經老師指點,他的表演才能便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步入一個新的藝術境界。在排練演出中,彭春先生越來越喜歡曹禺,當曹禺表演得十分出色時,他就情不自禁跑過去擁抱他。就這樣,他們師生之間的情誼便牢固地建立起來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曹禺對張彭春老師的藝術思想的瞭解更多了,終於發現老師熱衷於戲劇不但是嚴肅的,是為了推進新劇事業的發展;而且也還在於借演劇而實施藝術教育,以為學校應當倡導藝術的生活。1928年3月,春季開學之後,全校師生聚集在大禮堂裡聽張彭春主講。他身材高大,較之張伯苓瘦些卻更具丰采,穿一身西服,很有氣派。他說:「我們應當倡導三種生活,一是藝術的生活,二是野外的生活,三是團體的生活。」特別是他講到藝術的生活時,曹禺聽得極為入神。張彭春說:「偉大的熱情,精密的構造,和靜淡的律動,這三個藝術的要素,前面說過,和我們的生命極深處是接近的。凡是偉大的人,第一要有悲天憫人的熱烈的真情;第二要有精細深微的思想力;第三要有沖淡曠遠的胸襟。要得到這些美德,不可不管藝術的生活。」張彭春講到藝術創作的時候,頗有哲學的意味,他是這樣講的:「不論多麼熱烈的情感,只要用某一種形式表現出來,成為藝術品的,它的律動總是靜的、淡的。凡是偉大的作品,全是在非常熱烈的情感中,含著非常靜淡的有節奏的律動。把無限的熱情,表現在有限制的形式中,加以凝煉、淨化,然後成為藝術品。這就是藝術作者的犧牲。藝術之所以為藝術者在此。」當時,曹禺似乎還不能全然領會老師所講的東西,但似乎從中隱隱感到了藝術的奧秘。張彭春的藝術見解,自然受到西方資產階級藝術理論的影響,但是,他對藝術中某些相輔相成的因素,卻有著敏銳而深入的感受。在導演中,他很精於此道,善於處理熱烈和靜淡、虛實隱顯的關係。看過他導演戲的人都說,他具有很強的藝術分寸感。這次講話,既體現他的藝術見解,也體現著他的教育主張。顯然,他在公開申明他的辦學方針,實際上,在藝術教育上,他正身體力行地實踐著。 曹禺不肯放棄任何一個演劇的機會。那時,南開中學演劇成風,即使一個班級開個遊藝會也要演戲。據1928年5月出版的《南開雙周》報導,不到一個月,有三個班級便演出了《多計的僕人》、《咖啡店之一夜》,《瞎了一隻眼》、《換個丈夫吧》等。1928年4月,高三文科的政治學班模仿議會開會,會後演出未來派的劇本《換個丈夫吧》,曹禺便參加了演出。未來派的戲劇,是戲劇翻譯家、理論家宋春舫首先譯介過來的,國內很少有人演出。宋春舫介紹時,也是不贊成未來派的,不過供別人參考罷了。但是,曹禺還是把它演出了。 這齣戲的劇情有些滑稽味道:說的是一個叫魯雀的人死了,妻子又找了一個丈夫。可是她不滿意這個丈夫,總是思念著魯雀。這個新丈夫不滿意她,便賭氣說:「我望他活轉來,把你帶去。」不料,魯雀竟真的活轉過來了,這使妻子和這位新丈夫都異常驚訝。但怎樣解決目前這種尷尬的局面呢?妻子發現她自己既思念魯雀又愛著新的丈夫,於是便決定,讓這兩個丈夫輪流死去,然後再活轉過來同她一起生活。的確,這個戲是很滑稽的,死了的人怎麼能活轉來呢?即使活了過來,哪裡還能再叫別人去死呢?妻子被人占去不算,還要自己一步一步爬進棺材裡去,這是很難辦到的。正如譯者所說:「未來派的劇曲,完全是一種『沒理由』的滑稽劇。」「據未來派的意思,全世界無非是一個大遊戲場罷了!無論怎樣嚴重悲慘的事,他們看起來,總是一種供人玩笑的好題目。」這齣戲由曹禺、江樵和陸以洪表演,曹禺扮演妻子,演出效果「詼諧絕倫」,逗得全班同學捧腹大笑。 為曹禺帶來莫大聲譽的演出,大概要數《娜拉》一劇了。他在這次演出中扮演女主角娜拉,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女主角。張彭春繼《國民公敵》之後,又把《娜拉》搬上舞臺,顯出他對易蔔生戲劇的濃烈興趣。洪深曾說過,「五四」時期的話劇運動曾面臨著五種困難:「沒有劇本,沒有演員,沒有金錢,沒有劇場,沒有觀眾」。但是,張彭春卻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五大難題,都由別人或者由他自己解決了。其中演員一項,經過他的刻苦訓練,幾次演出,已經鍛煉出一支演員隊伍,像曹禺就在兩三年內成為新劇團的頂樑柱。 張彭春早就心有成竹了,他覺得家寶完全可以挑起大樑,便斷然把他推上臺去。《娜拉》並不好演,它沒有特別誘人的故事和熱鬧的場面,演員不多,很容易演冷了場。但是,他堅持從生活出發,從人物性格出發,讓演員在舞臺上生活,而不是做戲,讓觀眾看到的是真實的生活,體驗到的是人物的真情實感,那就可以把觀眾牢牢抓住。 《娜拉》,也稱《玩偶之家》,是易蔔生劇作中社會影響最大的一部劇作,在五四文學革命中,這個劇本介紹進來時,曾產生廣泛的影響。但是,到曹禺這次演出前,還沒有一個像樣的劇團公演過。嚴格的三一律,簡短而又急速開展的戲劇衝突,充分體現出高度精湛的技巧,它那婦女解放的主題曾扣擊著千百萬人的心弦。著名挪威評論家艾爾瑟·赫斯特曾這樣說過:「這齣戲的效果是通過主人公娜拉產生的;成敗與否全在於她的表演。《玩偶之家》很特殊的是一出主角戲,而且幾乎是一出女主角戲。支撐全劇的是一種情感,它集中於一個人,並且單獨從她那裡迸發出來。基於這個原因,娜拉·海拉茂在歐洲的保留劇目中成為一個傳統的角色;不斷有世界上最優秀的演員在這個角色身上檢驗她們的才能。」18歲的曹禺,而且是男扮女角,在這次「檢驗」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展現了他那天才的演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