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一〇 |
|
陳毅十分注意辯證法,兩點論。他在透徹批判的同時,也充分肯定1954年民政系統很大的成績;也指出有些地方對按期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運用政權去領導各項建設,認識不足,做得不好,甚至不按照法律規定辦事,輕視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的作用,是應該批評和加以提醒的。民政部門在這些方面提出建議,促請黨委和政府注意,是應該的。 顯然,這樣的解決,符合中共中央當時的大政方針,符合毛澤東主席的想法,也符合公佈不久的憲法的規定。 陳毅在緊張地主持著民政會議轉軌的同時,他還得分出許多時間來參加在北京召開的兩個全國性會議的掌握和籌備。這兩個會都是要「吵架」的會議。一個是1954年12月5日到1955年1月8日的全國擴展公私合營工業計劃會議,另一個是1954年12月30日到1955年1月5日的私營工商業問題座談會。這兩次會都涉及中國革命和建設所特有的朋友——民族資本家們。 本來,國務院分工不該陳毅來管,可是中央指定他召集。 這顯然是因為他從1949年5月以來一直在上海這個資產階級最密集的城市,一直在與資產階級交朋友、作鬥爭的第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顯然也是中央對他在上海創造性地執行私營工商業改造政策和統一戰線政策的成就的充分肯定。的確,比起處理「民主建政」來,陳毅在私營工商業問題上有把握得多了。 不過,這畢竟不是上海一個局部,而是全國的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全國資本主義的利用、限制、改造的大問題。 全國擴展公私合營工業計劃會議當然是為了討論怎樣擴展公私合營工業的,就是說1955年要把多少私營工廠變成公私合營工廠,1956、1957年又怎麼樣,怎麼組織領導?可是會議開始後,各地代表,特別是上海、天津、瀋陽等地的代表反映一大堆問題。最集中突出的反映是現存的私營工廠生產發生嚴重困難,一些主管工業和原材料的部門有只管國營,不管私營,只管企業合營,不管生產安排的傾向,定貨任務不給私營廠,象第一機械工業部60萬部水泵的生產任務全分配給了國營廠,私營廠一部也撈不到。私營廠接不到定貨,搞不到原材料,就要停產,發不出工資,有些工人就向黨委請願。 還有就是改造資本主義企業和資產階級分子工作中的急躁、簡單態度。 本來改造應是逐步進行的,有的幹部卻拋開「逐步」,而想「一步」完成改造;有的企業一搞公私合營,馬上搞一長制,把私方擱在一邊;有的只願意接收資本家的企業,不願意安排教育資本家的人。資本家說怪話:「幹部晝夜忙,資本家曬太陽。」「公方是直達快車,私方是虛設一站。」「房子越住越小,汽車越坐越大。」 還有就是搞公私合營工作的、到合營廠當公方代表的幹部中,有不少入學習不夠,質量不高,並且不安心工作,說是「到156項建設單位工作的是優秀幹部,搞公私合營工作的是『生銹』幹部。」許多地方並且沒有專管公私合營工廠和幹部的部門。 這種種情況,特別是生產沒有統一安排、公私未能兼顧的情況,如不迅速切實地解決,公私合營的工作難以擴展,計劃當然難以制定。 陳毅當然很理解這些情況,而且敢於向中共中央如實反映這情況,他是不怕按中共中央的路線政策去關心和照顧資本主義工業和資產階級分子的。 陳毅很快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提出問題:陳雲聽後便約「八辦」的幹部去談;因為這些問題牽涉面太大,陳雲又約陳毅及「八辦」許滌新等一起向周恩來詳細彙報。 問題展開了,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關心,陳毅指出了幾個傾向,特別認為「目前批評一下不統一安排是十分必要的。」周恩來完全同意陳毅意見,並指出:我們的主要缺點,是在處理私營工商業及資產階級的問題時,既不研究情況,又不同人家協商,也不估計後果,就片面處理。 毛澤東指示說:公私合營就是去解決矛盾的,把私方利益納入公方之中。 私營工業有很大的積極性和消極性,把它和公方拉在一起,加以調整,發揮它最大限度的積極作用,消除它最大限度的破壞性,達到解決矛盾。很明顯這個工作乃是總路線的很重要的部分。在工業中,原料和定單(生產任務)分配不公,給私營太少,是不對的。私營有困難要照顧他們,要統籌兼顧,要調整公私關係。 陳毅在1955年1月7日傳達了這些指示。 毛澤東還指示陳毅召集資本家開座談會。 陳毅更把會議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向直接領導這次會議的陳雲報告。 陳雲在12月31日于中南海懷仁堂向會議作了《解決私營工業生產中的困難》的報告,對會議的順利進展起了很大作用。 1955年1月7日,陳毅代表中共中央給會議作了總結報告。總結報告強調了統一安排,統籌兼顧,還強調了既抓合營工業的企業改造,又抓資產階級分子的教育改造。總結報告貫徹了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吸收了大家討論的成果,對一系列問題作了正確的回答,並確定了1955年的擴展合營計劃和1955年到1957年的擴展合營計劃。 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陳毅邀請全國政協的工商界委員63人,和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及出席擴展合營工業計劃會議的代表一起舉行「私營工商業問題座談會」。會議在一周內開了4次。開始,有些工商界委員「摸不清行市」,抱定「啞巴進廟,光叩頭,不開口」的態度。陳毅在會議上鼓勵啟發,在會外通過工商聯、民主建國會進行醞釀,陳毅自己並與黃炎培、陳叔通、李燭塵等工商界上層代表人物交談。結果「發言者由遲疑而踴躍,最後兩次會議上則大有爭先恐後之勢。」最後由陳雲作了有關調整工商業公私關係方針政策的報告,還說國營廠要「吐」出一部分任務來照顧私營廠;由曾山、吳波、許滌新等回答問題;陳毅也多次發言,並在會上向黨內幹部指出一定要重視協商。這樣,工商界代表普遍情緒高漲,對共產黨更加信任,而且提出資方也要作自我批評,說「收穫超過想像」。 1955年3月14日,陳毅向中共中央呈送了《關於全國擴展公私合營工業計劃會議的報告》和《關於召開私營工商業問題座談會的報告》。中共中央在3月17日將這兩個報告批轉全國,「即希認真研究組織貫徹」。中共中央對於報告中所強調的「努力做好改造資本主義工業和資產階級分子的雙重改造」給予特別重視,指示:「目前的情況是重視對企業改造而忽視對資產階級分子的改造,這是必須糾正的,兩者應同時抓緊才好。」陳毅在召開私營工商業問題座談會的報告中寫道:「組織工商界代表人物就有關問題進行討論,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並同他們進行充分協商,就是將階級鬥爭引向公開、合法的鬥爭。只有積極地領尋和掌握這種公開、合法的鬥爭並適當處理他們的合理要求,批判他們的不合理要求,才有利於制止和堵塞各種隱蔽、非法的鬥爭,並克服他們對社會主義改造的反抗與破壞。」這一經驗的取得無疑對全國社會主義改造和階級關係處理有重要意義。中共中央在批示中說:「這是一個正確運用政協這一統一戰線組織來處理國內階級關係的範例。」 1955年3、4月陳毅主要的任務是外事,陪同周恩來總理出席萬隆亞非會議,這在下一章《外交風雲》中將系統地敘述。但這裡先提一件「內事」:籌備出國時,周恩來突發急性闌尾炎,住進北京醫院,政治局即在北京醫院開緊急會議,批准進行手術。3月15日晨,鄧小平通知:因周恩來剛剛動了手術,決定他不出席中共中央將於3月21日召開的全國代表會議,如4月中旬不能出席亞非會議,擬由陳毅率團出席。陳毅痛感「中樞負責人健康關係甚大,替人最難,並急切難於接手」。陳毅為此極其認真地作了一番準備,為他後來在萬隆做周恩來的主要助手打好了基矗從印度尼西亞回來以後,5月10日,周恩來召集陳雲、習仲勳和陳毅3位副總理再次研究分工問題,確定陳毅分管國務院第一、第二辦公室、民族事務和科學衛生工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