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
五六 |
|
這樣,在兵力部署上,就採取了更加出敵不意的高著:決定以四分之三的兵力即一縱、二縱的近6000人作為機動突擊力量;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即三縱不足2000人堅守黃橋。 在局部兵力運用上還有不尋常的做法:向東北阻擊韓軍中路中堅的二縱部隊,不是以一般分隊而是以戰鬥力強、經驗豐富的分隊進行遊擊性的阻滯,不斷襲擾,反撲,儘量拉開它與左、右兩翼的距離,這就便於新四軍突然襲擊,圍殲獨六旅。三縱在守備黃橋的兵力單薄的條件下還保留了多層的預備隊,不斷反突擊,多次向鎮外出擊,直至最後配合一、二縱大舉出擊。 作戰方案是周密的,但戰爭中的意外情況太多,戰役的責任極為沉重,一向瀟灑豁達的陳毅此次作戰毫不輕鬆。他把自己的公文箱挑子也「輕裝」了,把最珍愛的書籍、日記、詩稿藏到指揮部所在地嚴徐莊嚴博士家書櫥的古書後面去,準備在黃橋保衛戰失利時打遊擊。他繼續謀劃:把留在江南的兩個主力營都調過來,而且照會兩李:「敝軍兩個團即將過江通過貴軍防區」;他把朱克靖、黃逸峰等派到兩李指揮部和各中間勢力部隊去掌握動向;他發動朱履先、胡顯伯等再次致電重慶請蔣介石命令省韓將其部隊調去打日軍,這次的電報征得空前眾多的245位人士簽名。 由於八路軍和四、五支隊有力配合,韓軍的幾個旅被牽制在北線。劉少奇報告中央:黃克誠部主力決心于4日開始行動南下阜寧,並繼續向鹽城前進。10月3日,中共中央向重慶國民黨當局提出「韓不攻陳,黃不攻韓;韓若攻陳,黃必攻韓。」10月5日,中原局向南下八路軍及四、五支隊發出《為配合陳毅部消滅頑韓的政治動員令》,四、五支隊3個團東進,將控制運河繼續向興化前進。這種積極的動作,有可能將戰略配合逐步發展為戰役配合。 但是,在黃橋戰場,因為是在內線作戰中完全靠自身力量實行外線包圍殲敵,就必須速決。而不能為等待增援而冒被圍困在黃橋以致日軍、中間勢力都來下手的極大風險。 10月3日,大雨二日後放晴,一度受阻于雨的韓軍正式開進。新四軍節節阻擊襲擾。中路的左翼三十三師最早抵達黃橋以東,3日中午,開始炮擊黃橋外圍,下午,開始前哨作戰。 10月4日淩晨,三十三師從東面猛攻黃橋,午前11時第一次總攻被三縱擊退,在黃橋城防工事外圍百米一帶對峙至午後1時,頑軍後撤換防,準備第二次總攻。 新四軍首戰求殲的部隊獨六旅卻於4日下午2時許方由古溪出發經高橋向黃橋作一路縱隊「旅次行軍」。陳毅待其先頭部隊進至離黃橋五、六裡處,其後尾已脫離可以依託守備的高橋鎮,即令預伏在大路西側的一、二縱隊出擊,從西向東橫掃,將其截為數段,加以包圍隔斷。二縱嗣後即向分界鎮迂回前進。一縱繼續分割圍殲獨六旅,從午後4時至黃昏,將其逐部解決,旅長翁達中將自殺。一縱3000人圍殲了獨六旅3000人。 李守維親率的中路中堅一一七師的三四九旅因遭新四軍的阻擊鉗制,距離尚遠,無法解獨六旅之圍。李守維判明新四軍主力正用於圍殲獨六旅,黃橋守軍必少,乃令三十三師死力猛攻。三十三師戰鬥力頗強,一部突進了黃橋東門。此時黃橋如果失守,即使消滅了獨六旅,新四軍3個縱隊仍將被八十九軍分割,整個戰局仍可能迅速惡化。陳毅、粟裕立刻命令陶勇的主力第三團反擊。這時正好傳來消息,江南的老四團第三營已渡江,離黃橋20餘裡,部隊聞訊振奮,陶勇揮起馬刀,率部反擊,將頑軍悉數殲逐。 獨六旅就殲後,二縱已繞至頑中路左翼三十三師之側後,並於4日午夜12時進佔分界鎮;一縱由高橋經八字橋插向東南,到達李守維指揮部所在地野屋基的側後;三縱又于5日淩晨2時以兩個營一度從黃橋出擊,至此,新四軍3個縱隊第一線5000餘兵力三面圍堵八十九軍1萬之眾的態勢初步形成。 5日上午,在一一七師主力到達黃橋外圍後,李守維下令以強大炮兵火力掩護三十三師及一一七師同時猛攻黃橋,戰鬥一度十分激烈。但三十三師受二縱牽制,不敢傾力向前。此次總攻終被擊退。而一縱隨即向野屋基一帶發起進攻,二縱也加強攻擊。八十九軍方知自身將陷於不保。 八十九軍不愧是主力,抵抗與反撲相當頑強。陳毅報中央和葉、項的電報中說:「空前惡戰」,「攀登屋頂頑固抵抗拼刺刀七八次」,「我一、二、三、四、九各團進攻兇猛,刺死敵官兵在千名左右,敵膽始寒」。 5日午夜,三十三師在二、三縱夾擊下被擊潰,大部被殲,余部向八十九軍軍部及一一七師靠攏混合。用兩李部隊的副總指揮、軍統分子盧印泉向重慶及三戰區報告中的話來簡述:「……三十三師有一部敗退,波及軍部危急。(李守維)倉卒間未加部署,下令全軍退卻。結果伏兵四起,紀律不好,人民蜂起追殺,全軍覆沒。」 八十九軍軍長李守維中將在黑夜突圍時被亂兵擁入河中淹死。 新四軍不顧疲勞,當即展開追擊,於6日下午包圍解決了麇集營溪的獨六旅殘部、一一七師餘部共3000餘人。新四軍遂於七日黃昏占領海安。隨後,又連下富安、安豐、東台,於10月10日與南下增援的八路軍勝利會師于鹽城以南白駒鎮北的橋頭。 此役,韓軍主力第八十九軍及獨立第六旅被殲12個團,連同保安旅團被殲一部,共殲頑軍1.1萬餘人。 劉少奇對南下八路軍及四、五支隊的政治動員令中說這次決戰「有偉大的決定的意義」。黃橋戰役勝利後,劉少奇10月8日報告中共中央說:「在敵寇漢奸與頑固派的夾擊中,我黨在華中工作已取得決定的勝利,打開了蘇皖廣大敵後地區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局面。」 第五節 軍政全勝 大勝以後,陳毅面臨著兩大具體問題:一是要不要進攻興化,殲逐省韓;二是如何對待中間勢力。 韓德勤從東台逃入興化水網地區,他在興化周圍尚有三十三師的一個旅和保安部隊共1萬餘人。他一面增修工事,一面托韓國鉤、李明揚等向陳毅求和。 這時,如果僅僅著眼于建設華中的大根據地,似應以徹底解決韓部為有利,釁由彼發,師出有名,反正是已經決裂了的,再決裂一下亦不是大問題。 在把省韓趕離江蘇後,共產黨、新四軍就可成立蘇中和蘇北兩個行政公署,將來還可召集6個根據地(加淮南、淮北之路東、路西)的黨、政、軍、民代表大會成立蘇皖行政委員會。但是還必須估計韓頑尚有相當力量,會死守興化最後陣地,新四軍疲勞、地形不熟、不慣水戰,攻興化不一定有勝利把握。陳毅多次發電報告情況,請示中共中央和新四軍軍部關於是戰是和的方針。當時蘇北各方代表雲集于陳毅的指揮部,探詢新四軍的意圖。蔣介石、顧祝同則利用兩李、陳泰運對新四軍的恐懼心理,脅誘他們與韓合作,共同對付新四軍。陳毅認為急攻興化,固然可能立即消滅韓部,但要付出重大軍事代價;更重要的是會促成李、陳與韓的聯合,各保安旅、團會被迫投降日軍當漢奸。黃橋戰役新四軍忍讓自衛,取得廣大中間勢力的同情;決戰勝利,又和八路軍會師,軍政力量均已占壓倒優勢,蘇北人民已公認共產黨的領導。 如急攻興化,政治上反為不利。 中共中央根據全國形勢,電報指示:應該考慮韓德勤與蔣介石、顧祝同的關係,暫時不宜採取徹底消滅的政策而使國共關係嚴重惡化;應對韓頑施加軍事政治壓力,擴大抗日根據地,迫使他接受和平條件,特別是促使重慶政府命令顧祝同、李品仙停止進攻皖南、蘇南、皖東抗日根據地。 中共中央同意劉少奇的建議由陳毅統一蘇北軍事指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