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
四九 |
|
袁國平再沒有理由可以說服陳毅。只好承認陳毅的看法和中央的指示是一致的。中央也已批評了軍部,只是他們保留看法。 一聽說中央批評了,軍部卻沒有及時告訴他,陳毅非常惱火,作為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唯一的副主席,這麼一個關係到新四軍發展方向、生死成敗的大問題都不能及時知道,確實太不應該了。 陳毅十分嚴肅地告訴袁國平,請他回皖南報告軍分會和東南局,他的電臺要和中央直接聯繫。 由於軍部的態度突然變化,陳毅重新調整部署,準備在必要時以江南現有力量獨立向北發展。 蘇北情況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韓德勤集中了以主力獨六旅為骨幹的8個團的部隊向新四軍淮南路東根據地的中心半塔集大舉進攻。此時淮南路東的主力部隊以及蘇皖支隊均在津浦路西,鄧子恢及黨政軍機關在半塔集總共只有不足一個團的兵力,固守待援,壓力沉重。在劉少奇的緊急要求下,陳毅急令葉飛親率挺縱4個主力營馳援,江北的前進基地大橋、吳家橋地區只剩1個主力營了。 而兩李方面,關係也告緊張。陳毅後來總結蘇北統戰工作經驗時提及:由於「大作兩李部下的爭取……引起兩李反感」,而新四軍五支隊又在湖西誤傷了兩李部下,於是「省韓即進行挑撥,甚至用武力。」陳毅知悉後急寫密信給兩李解釋和作出保證,「結果,兩李有諒解,又申明不受省韓利用,我們才能調葉飛西開增援」。但如果兩李在韓德勤進一步挑撥下乘虛大舉向吳家橋進攻,1個營無法守衛,「跳板」將跌落江心。 於是陳毅在惠浴宇陪同下三進泰州。此行是冒生命危險的,也確實發生了危險。他們進泰州時被韓德勤派駐的特務認出,急報韓方。陳毅與兩李在筵席上晤談時,韓德勤的參謀長已帶衛士排從興化趕到兩李的司令部。陳毅請李明揚去應付,自己和惠浴宇、李長江匆匆終席,然後連夜出泰州回部。 這次晤談由於陳毅不慮謀害,坦然親訪,使兩李對新四軍的懷疑大為減輕。 挺縱主力在淮南一個多月之久,兩李對吳家橋根據地沒有侵犯。 挺縱到半塔集外圍時,淮南主力及蘇皖支隊亦從路西趕回,乃合力將韓軍殲逐。此戰以少量部隊固守據點一星期,消耗圍攻之頑軍,待強大主力趕到,大量殺傷了頑軍,如果預先有準備,可望將進攻的頑軍基本殲滅。這就創造了一種固守預設陣地,消耗疲困頑軍,並充分暴露頑方破壞團結罪行,然後以大部隊迂回合圍殲敵的戰例,而為後來郭村、黃橋戰鬥所發展運用。 半塔集戰鬥大勝,但國共關係仍越來越緊張。3月28日,蔣介石發佈「密令」,責成各軍「剿辦」蘇、魯、皖、豫邊的八路軍、新四軍,內有著「韓(按:指韓德勤)兼副總司令……先肅清運河以東」的新四軍各部,爾後與「李(按,指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兼總司令部隊協力」將新四軍「壓迫大江以南或一舉剿滅之」,「務截斷南北」八路軍、新四軍之「聯繫」,蔣介石還密示機宜:「或將其向倭寇較多之地區壓迫」。就是說,要造成與日軍共同夾擊新四軍的態勢。 此時,陳毅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在國民黨軍隊多方面壓迫襲擊的形勢下,向何處集中主力以求打開局面。國民黨三戰區向新四軍軍部施加壓力,要求將葉飛、張道庸兩部(即挺縱與蘇支)以至新四軍的四支隊五支隊全部調到江南,以實現蔣介石的截斷八路軍、新四軍南北聯繫,使新四軍陷於皖南蘇南狹窄地區的意圖。項英則向中央提出調葉飛部或葉、張二部回皖南。 中原局書記劉少奇亟望打開華中局面,亟需有強將強兵(此時中央已將長江以北的新四軍部隊劃歸中原局指揮,但葉、張等蘇北部隊暫時仍歸項、陳指揮)。劉少奇在半塔集一戰中看到葉飛部裝備整齊、戰鬥驍勇,葉飛智勇兼備,就很想留葉飛部在淮南,受中原局節制。(張道庸部實際上已在淮南。)陳毅則認為應先集中主力打開蘇南局面,猛烈擴大人槍,隨後向蘇北東部與浙西發展。因而他建議把葉飛部調回蘇南,還建議新四軍軍部率皖南主力也向東移,和蘇南聯結,共同發展。究竟將主力集結到哪裡,項英、劉少奇、陳毅和中共中央從4月初起一直到5月底,將近兩個月一直在電報上討論。 將四、五支隊甫調,大家都反對;但是葉飛部調往何處就各有所見。 軍部與皖南主力移向蘇南的事,更為重要也更為複雜。陳毅在1月到6月的5個月中,先後對項英當面諫勸、發電催請、電請中央力促、派幹部帶信……做了許多工作。 4月9日,中央軍委指示項英:如頑軍大舉進攻皖南、蘇南,軍部與皖南部隊向陳毅靠攏為有利。4月10日,項英立即複電中央,表示:軍部北上江北和東移蘇南都困難,他決心還擊頑軍的進攻。在這段時間內,項英一方面和中央密切電報聯繫,要求把葉飛部或葉、張兩部南調,另一方面和國民黨三戰區談判。袁國平在與三戰區談判中試探提出新四軍軍部率部東移蘇南的問題,三戰區顧祝同竟表示同意。項英即在4月18日向中央表示:軍部和皖南主力可移蘇南郎溪一帶與陳毅靠攏。但事後未見行動。 陳毅一直無法直接向中央表達自己的意見,他急切地盼望中央與軍部同意他與中央直接通電報。 4月21日,電報通了,陳毅即與粟裕及江南指揮部參謀長羅忠毅、中共蘇皖區委書記鄧仲銘4人聯名向中央直接發出第一份電報,建議:把皖南軍部及主力移到蘇南,「集中力量發展蘇南」,向「淞、滬、杭」並「浙西」發展以及「渡江至海門、啟東」。但同時,陳毅等也建議把葉、張二部調回蘇南。 因中共中央和劉少奇堅持發展蘇北,陳毅於4月24日又電中央表示完全同意中央堅持華中發展蘇北的計劃,葉飛部不調江南開回蘇北。5月4日,中央發電表示同意。葉飛部乃於5月中旬回到大橋、吳家橋地區。 5月2日,陳、粟再次致電中央建議把皖南主力集中蘇南,並指出;歷史上多次長征損失均大,皖南部隊不宜於頑軍進攻時長征閩浙。 1940年5月4日是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中央同意陳毅意見令葉飛部開回蘇北,還再次表示同意新四軍軍部及皖南主力東移蘇南,指出一、二、三支隊主力的發展方向應是在蘇南蘇北廣大敵後,尤其是長江以北地區。這一天,毛澤東擬稿,由中央政治局向東南局、軍分會、項英、陳毅,發出《放手發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頑固派的進攻》的極為重要的指示,即「五四指示」。(為區別於1938年的「五四指示」,或稱第二個「五四指示」。)「五四指示」說:「在一切敵後地區和戰爭區域……我們均能夠發展,均應該發展。這種發展的方針,中央曾多次給你們指出來了。所謂發展,就是不受國民黨的限制,超越國民黨所能允許的範圍,不要別人委任,不靠上級發餉,獨立自主地放手地擴大軍隊,堅決地建立根據地,在這種根據地上獨立自主地發動群眾,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統一戰線的政權,向一切敵人佔領區域發展。例如在江蘇境內,應不顧顧祝同、冷欣、韓德勤等反共分子的批評、限制和壓迫,西起南京,東至海邊,南至杭州,北至徐州,盡可能迅速地並有步驟有計劃地將一切可能控制的區域控制在我們手中……」「中央前要你們在今年一年內,在江浙兩省敵後地區擴大抗日武裝至10萬人槍和迅速建立政權等項,不知你們具體佈置如何?過去已經失去了時機,若再失去今年的時機,將來就會更困難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