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毅傳 | 上頁 下頁 |
四八 |
|
此時,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投降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確定從政治限共為主的方針,進而實行軍事限共為主的方針。不久,國民黨甘肅省主席朱紹良策劃了襲擊八路軍的「隴東事件」;山西省主席閻錫山製造了以6個軍的兵力進攻抗日決死隊、殺害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5000多人的「晉西事件」;國民黨九十七軍朱懷冰等部進攻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太行山區等;掀起了第一次全國性的反共高潮。與此相呼應,在新四軍活動的地區,繼「平江慘案」之後,8月,頑固派又製造了「竹溝慘案」;11月,在茅山製造了殺害新四軍二團獨立營營長馬烽、吞併獨立營300多人槍的」鎮江慘案」。一時間,烏雲翻滾,山雨欲來。 為了應付全國性的突然事變,12月19日,陳毅親自主持,在茅山地區的建昌圩召開了中共蘇皖區第一次代表大會,進一步健全了黨組織的建設。 會議後成立了蘇皖區黨委,以吳仲超、譚啟龍為正副書記,下面分設蘇皖特委、蘇南特委和蘇北特委,從党的建設上開闢了一個與軍事佈置一致的足跨大江南北的局面。 對新四軍的處境,中共中央十分關切。12月26日,中央在對時局的指示中強調指出:顧、韓兵力在冬季反攻名義下,從江南、江北兩面包圍新四軍,各地必須在一切地方準備對付突然事變。為此1940年1月,項英主持召開了東南局和軍分會的聯席會議。 聯席會議決定:南方在發生突然事變時應有一支軍隊堅持作核心來團結與領導南方各省武裝與群眾的鬥爭。同意江南大力爭取和發展蘇北,但要求在不影響爭取蘇北的條件下,由江南加強皖南力量。這樣,在國民黨大舉進攻皖南軍部時,項英主張先打破其進攻,隨即向浙閩發展。項英以此報告中央。 對於爭取和發展蘇北,陳毅當然同意。蘇北的重要性已越來越明顯。 1939年11月劉少奇從延安趕回中原局。與中原局其他領導幹部研究後,劉少奇指出:「應集中最大的力量」向江蘇北部發展,應把蘇北作為「突擊方向」,並於12月19日電中央提出正式建議。劉少奇的建議為中央所接受,使陳毅的目標更為明確。然而從後來陳毅發給中央及項英的電報看,陳毅對於「長征閩浙」和由蘇南加強皖南,都是有異議的,相反,他的主張是皖南軍部率主力到蘇南,迅速增強蘇南力量,而後向蘇北及浙西發展。 中央書記處接到項英1月14日的報告後,於1月19日複電指示項英:新四軍向北發展的方針六中全會早已共同商定,後來周恩來到新四軍又商得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一致意見,華中是目前在我國最好發展的區域,我們主張大大的發展華中力量。「今後全國形勢的發展,即使全國發生大事變後新四軍能否向南發展,向皖浙贛大活動,抑或應過江向北,要看今後的形勢來決定」。「江南陳毅同志應努力向蘇北發展」。 中央的指示鼓舞了陳毅。他憑藉著自己和項英個人關係親密,到軍部必同室而臥的有利條件,力勸項英將軍部和皖南主力移到江南敵後去。 擺在項英面前的局勢是現實的。向南發展的時機確實還沒有到來,中央的意向基本上還是向北發展;皖南軍部周圍有國民黨的7師之眾,涇縣雲嶺確實在虎狼窩內。從這一點看,江南敵後的條件就不同。在那兒,國民黨軍隊不敢去,即便去了,也是少量的,摩擦起來,新四軍完全有把握取勝。而發展蘇北,項英和陳毅一致,認為兩李確是中間派,大可聯合,蘇支、挺縱又已鞏固好了前進陣地,今後也大有發展前途,陳毅還說蘇南力量壯大了可以向浙西和蘇北東部發展,這對項英也有觸動,如果能在蘇浙皖打開局面,當然是一個大事業。經過陳的再三動員之後,項英答應:軍部和皖南主力可以東移,與江南部隊連成一片。 第四節 斷然的抉擇 陳毅回江南指揮部後立即進行緊張的準備,迎接皖南主力東移和佈置江南主力繼續北渡,此時江南江北都亟需增兵! 江北部隊已站住了腳跟,開始抗日遊擊,並準備東進敵後。江南抗日的形勢也令人振奮。敵我雙方的戰鬥已越打越大。1939年11月8日,王必成率二團兩個營和段煥競率新六團一部,加上「四抗會」領導的樊玉琳、巫恒通、孔慶哲的地方武裝,和日軍在延陵附近的賀甲村展開了一場持續20幾個小時的戰鬥。這是一場惡戰,日軍固守祠堂大屋,增援的日軍又很快趕到,突入祠堂。新四軍三餐未吃,淋雨受凍,但鬥志堅強,進行艱苦的攻堅戰,還與善於拚刺刀的日軍進行了白刃格鬥,終於將日軍全部殲滅。 這次被稱為「延陵大捷」的戰鬥,殲滅了日軍武村大隊長以下170余名。這是一次與以前江南新四軍所打的完全不同的戰鬥。過去新四軍打的是遊擊戰,這一次打的是正規戰,是運動攻堅戰。過去對抗的時間都很短,這一次卻相持了整整的一天一夜。這標誌著江南新四軍的成長,也更響地給日本侵略者敲響了警鐘,以致日軍又向茅山腹地大規模增兵。與此同時,國共的矛盾也已越來越緊張。在三戰區的慫恿下,國民黨鎮江縣縣長莊梅芳率常備隊殘殺了延陵大捷中的新四軍傷病員,製造了又一次「鎮江慘案」。新四軍根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原則,鎮壓了這個反動縣長。 三戰區隨即派一個正規團(團長鐘鐘山)楔入茅山,蓄意尋釁;三戰區第二遊擊區副總指揮冷欣又率3師之眾緊緊圍逼。因此,除了將兵力作適當調整,以便順利迎接皖南主力外,陳毅還派出一個由作戰科長吳肅率領的偵察組,在軍部東移的線路上從軍事和政治角度進行詳盡的調查和勘察,並制訂出整套應付突然襲擊的方案,務求軍部東移萬無一失。 決定了軍部東移的意向後,開初項英對坐鎮江南,指揮向北向東發展的興趣也很大。陳毅回江南後,為了配合陳毅的行動,項英把三支隊副司令譚震林也派到江南來,佈置他到東路發展,以使東路和茅山、蘇北成一有力的鼎足而立的局面。但是,隨著全國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反共高潮的重心逐漸南移,華中的反共風雲日緊,江南形勢更是緊張,軍部東移江南的決心又動搖起來。軍部有大機關,有電臺,有醫院,有工廠,有家屬,有圖書館,有服務團,在搬動過程中如遭敵頑襲擊,後果很難設想。1940年3月,軍部派袁國平到蘇南,借傳達中共中央2月1日發佈的《關於目前時局與黨的任務的決定》之機,同時向陳毅進行解釋。 軍部突然改變主意以及決策的猶疑不定,使陳毅大為失望。中央2月1日的決定明確強調發展人民抗日力量以爭取時局好轉,克服時局逆轉。軍部東移,江南主力向北展開,正是十分有力的一著。中央軍委根據中央2月1日決定的精神指示:八路軍、新四軍當前在敵後的戰略任務,是將整個華北直至皖南、江南打成一片,使之成為民主的抗日根據地。並再次指示:「陳毅猛烈發展蘇北。」軍部改變主意,實在使陳毅焦急。 陳毅給袁國平解釋:軍部過來,這邊去接,兩頭對開,最多一天半時間就可以會合。他認為,南邊有顧祝同、冷欣,北邊有李品仙、韓德勤,這4個摩擦專家硬要摩擦,新四軍回避不了。待到頑固派「摩」上頭來再考慮行動,無論北上東移都容易使自己陷於被動局面。目前軍部東移,顧祝同來襲擊,也並不可怕;軍部過來,這邊去接,兩頭對進,最多一天半時間就可以會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