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船王盧作孚 | 上頁 下頁
五七


  冬去春來,盧作孚又回到了民生公司。他現在辭掉了一切官職,準備重整旗鼓。

  此時的民生公司,人員已多達近8000人,輪船噸位較之戰前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盧作孚隱隱地看到,民生公司正在發生變化,準確地說是「退化」。「民生精神」在一些人身上已蕩然無存,更有人趁國難當頭之時,投機取巧,謀取私利。有的人是公司的高級職員,也有當初和自己同甘共苦創業的元老。盧作孚感到異常痛心。

  在一摞公司的檔案裡,他隨手挑出一份人事檔案。他的目光最後落在了歷屆公司董事變更表上。

  紙張有的已經發黃,字跡依然那麼清晰,每個名字他都異常地熟悉,但轉眼間又變得有些陌生。

  他開始一頁頁地認真翻閱。

  他合上卷宗,閉目沉思。良久,他睜開眼,夕陽開始西下。

  這份卷宗告訴他:自己離開民生公司7年了!

  官僚資本正是在這7年中乘機而入,並開始侵蝕民生公司的肌體。

  暮色降臨,盧作孚這才意識到自己一整天都未離開辦公室。

  他出了門,向碼頭走去。

  1942年10月9日,美國政府正式宣佈取消在華領事裁判權及有關特權,英政府不久也宣佈廢除一系列與中國不平等條約。這一消息,無疑是對長期艱苦抗戰的中國人民的巨大的鼓舞。盧作孚從這一消息裡敏銳地看到了未來的憧憬,他的目光開始轉向外部世界。他一面加緊整頓民生公司,一面與國外進行廣泛的合作。

  1943年7月,盧作孚結識了美國水利專家濱海,並邀請濱海先生參觀了民生公司、民生機器廠等。

  北碚一直是盧作孚的「理想國」,為尋求與外國的溝通,他先後邀請了美駐華大使赫爾利、英駐華大使卡爾、加拿大駐華大使歐德倫等赴北碚訪問。

  1944年6月22日,美副總統華萊士訪華來到北碚,在盧作孚、盧子英的陪同下,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北碚。

  秋天到來時,盧作孚為加深與赫爾利的關係,特地送上4幅中國仕女圖!

  盧作孚可謂用心良苦。顯然,這時他已經看到了新的曙光。後人從他這一時期的著作中不難看到他對戰後建設的理想。

  在《論中國戰後建設》一文中,他以高瞻遠矚的眼光,雄才大略的氣魄寫道:

  「凡盟國人民沒有不希望勝利早日降臨的,尤其是幾千年來愛好和平、七年來忍受戰爭痛苦的中國人民不僅僅希望勝利降臨了,立刻結束痛苦,恢復和平;其于和平恢復以後的國家前途,乃更懷抱有無限希望的心情,希望國家迅速建設,迅速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國家,現代強有力的國家。其自力可以防禦今後任何強鄰的侵略,其聯合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的協力,更可以防禦今後任何強國對於任何弱國的侵略。不要有下次的戰爭,不要有下次弱國再被侵略的戰爭……

  「戰後國家的建設,不僅可以防禦再來的侵略,防禦侵略僅為其消極的目的;確立公眾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質基礎的建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和文化水準,使國家成為一個本身健全的現代國家,尤為吾人必須全力趨赴的積極的目的。」

  緊接著,盧作孚又寫道:

  「一切都感落後的國家,事事皆系痛苦,不僅遏敵人的侵略而已。人民大多數窮困羸弱,食物營養不足,衣服洗滌更換不足,房屋空氣光線不足,道路泥濘,市街擁擠,環境污穢,疾病流行,荒年饑謹,或水急驟發,流離轉徙者動輒若萬千戶。凡此都是落後國家隨時隨地可以遇到的問題;其與國際密切接觸,互為比較之後,愈益顯著。秩序清潔與混亂污濁,高樓大廈與茅屋棚戶,輕車疾駛與徒步重荷,觸目皆是天堂地獄,其不平與難堪,日趨嚴重。唯有從根本上建設國家,以機器代替人力,以科學方法代替迷信與積習,使農業增產,礦業開發,工業發達,陸有火車汽車,水有輪船,空中有飛機,可資運輸;人人皆有智慧,皆有工作技術,皆有職業的機會,皆有服務公眾的興趣。以自力謀生者,收入增加;被雇用者,待遇改良。由此衣食豐裕,住室寬舒,旅行便利;污穢的環境,變為清潔,混亂的環境,變為有秩序;有灌溉工程,防洪工程,可以預防天災;有醫藥衛生設備,可以預防疾疫;使一切都感落後的國家,短期內即一切進步到與先進國家比美;使全國人民在最大的痛苦後,獲得最大的幸福和安慰;其他國家的人一向輕視中國者變為尊敬,批評中國者變為稱譽。」

  這是盧作孚在戰爭尚正進行中,勾勒出的一幅戰後建設的美好圖畫。

  盧作孚對理想充滿了堅定的信心:「我們國家的未來,卻可以依了理想畫成。一般已經成熟了的國家,是已經污染了的紙。我們卻是在一張白紙上畫丹青。因此她的美麗是完全如我們的意,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值得努力。而這一幅美麗的圖畫是完全操在我們手上,只看我們的畫法了。」

  盧作孚對中國未來的建設,尤其是四川的戰後建設,在大量的調查瞭解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不愧一位名副其實的實業家。

  他在構想四川的水力資源開發藍圖時,這樣寫道:

  「這個地區最驚人的是它的水力。一個可能修建比美國著名的田納西水利樞紐大好幾倍的、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的地址,最近已在宜昌附近找到。……這個水壩將把水面提高160米,以產生足夠的水力,發電1500萬千瓦。其中一半的電力即足以解決總人口約為兩億、直徑為1000英里的地區內的用電問題。另外一半電力可用來生產成百萬噸的化肥,除滿足中國的需要外,尚可大量出口。」盧作孚認為自己的這個計劃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將是農業。因為它將為土地的灌溉提供最豐富的水源。「必將大大提高食物的原材料的產量,並增加出口。」更為重要的是,如此勢必帶動工業建設。他寫道:「如此豐富的廉價電力必將給予所有需要電解的化學工業和所有需要電力的其它工業以巨大的推動力。」正是由於水力的豐富,「運輸和交通將能獲得引人注目的改進。這個區域的所有鐵路都可以電氣化。水壩將使長江上游的水位大大提高,終年四季通航大海。一萬噸以上的海輪可以從東海岸上溯1300海裡,一直抵達重慶,使這個內陸城市變成一個海港……」

  這,也許就是今天的葛洲壩的萌芽,遺憾的是,盧作孚先生不能親眼目睹今日葛州壩的風采。但他在幾十年前就已有了預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