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滄桑九十年 | 上頁 下頁 |
八一 |
|
我在解決中尼邊界問題上主持了雙方勘察隊劃定邊界走向並樹立界樁的事務。我作為中方勘界負責人,對尼泊爾上界人員多方照顧,不僅在技術上(樹界樁所需一切材料、技術都由我方提供)而且在生活上提供食宿幫助,在中尼邊界沿喜馬拉雅山脈工作是一種困難並危險的工作,凡是困難、危險的地方都是我國勘界人員前去完成。我們秉承兩國簽訂的條約辦事,並沒有絲毫占尼方便宜的地方。所以,邊界問題的解決使尼泊爾認識到中國支持弱小國家政策的真誠。為了幫助尼泊爾的建設,抵制印度、西方國家援助的苛刻條件,中國根據當時我國對外援助的八項原則,向尼泊爾提供無息、低息、及贈送的貸款與項目,派出專家幫助尼泊爾修建小型工廠,如制革、磚瓦等能立即見效工廠,同時還為尼方修建外國不願承建的公路。所有這些對尼工作,我在西藏和外交部工作時都曾參與商談並執行。 當1965年我被任命去尼泊爾當大使時,自認為不僅是來自友好鄰邦而且與尼泊爾有著不一般關係的國家的大使,應該受到比較熱情友好特殊的待遇。可是卻不然。尼泊爾國王要保持他的國家獨立的形像,不偏袒任何大國,尤其是對中國和印度兩國保持中立的政策,他只能在形式禮遇上按照國際外交慣例、常規程序進行,對所有外國大使都是公開,平等的待遇。 前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是一位精明能幹、深受人民擁護的國王。他要爭取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支持,以對抗印度的控制,但他的國家那時還不得不依靠印度,比如出海口、交通運輸、經濟支援等。他對印度當時運用既團結又鬥爭的政策是較有成效的,比如說他設法爭取了美、蘇、英、法、中等國的援助,在尼泊爾進行了各種形式。各個方面的建設,大的如修公路,小如一個小的診療所,都有外國參加。他要打破印度一家包攬、封閉尼國的政策。我正是在這個時候去當大使。 尼泊爾是信仰印度教的君主制的國家,宗教和王室的節日活動很多,每逢重大節日,國王及王后都到場。外交活動如某國元首總理訪問,他們也出席。凡是有國王及王后出席的盛會,都要安排接見各國大使,這種接見是禮節性的,是按照國際優先權慣例進行的。所謂優先權就是不論國家大小,不論與駐在國的關係如何,都一律按呈遞國書日期先後排列順序接見。印度大使當時是到尼泊爾最早的大使,國王禮節性接見時按優先權他是第一位,我剛到任按順序排在最後,但在其他國家的臨時代辦或其他國際組織代表之前。國王、王后接見時,每位大使大約有十來分鐘。這種外交慣例,我不能違背,所以我在這種場合,雖然想同國王多談一點也不容易,因為到時國王的侍從和禮賓司長都提醒我該告辭了。雖然我心中有所不快,然而這是外交慣例,我也不能違反。 尼泊爾是君主制國家,雖然兩國有事交涉當然通過政府外交部長、總理,但重大事件的決定權掌握在國王手裡,因此,能同國王直接接觸並交談,不只是增進瞭解,增強友誼,而且在解決重大國際關係問題上是極重要的。在公開正式外交場合,很難與國王詳談,只有另找別的辦法。 §宮廷外交傳友誼 王宮內設有秘書處一類的機構,由國王直接領導,他們經管國王對外、對內活動,有事要見國王須先要經過他們安排,但他們是公事公辦,同他們親近交朋友是較為不易的。這些秘書他們消息靈通,特別對國王的想法與意見更是一清二楚。 拉納家族統治尼泊爾多年,國家規定凡是王族近親拉納族的家庭,生的長子都是將軍,因此在加德滿都有不少不帶兵、不服軍役卻穿著軍服的將軍。這些將軍住在很大的宮殿式的庭苑裡,享受著奢華的生活,但有的受到國王的寵愛,有的被冷落。 國王利用這些將軍同各國大使交往,作為他爭取這些國家的一種手法。其中有一位將軍同我使館的武官來往,常來我使館作客,我也因之同他結交了朋友。他常在他別墅裡設家庭小宴會,請一些王室顯貴、王宮秘書等。我在他家中結識了王宮的主要秘書,這些人有時透露一點國王的想法和意圖,暗示我們可以對尼作些什麼工作。而且結識了國王的二弟與三弟,人們稱為二王與三王,二王還負責一些王事,三王則管國家體育,娶一位美國妻子。 國王同王后有時也參加這種聚會,因為是私人聚會,就不大講究他們那套王室禮節,完全以私人身份同我們交往。氣氛輕鬆活躍,談話內容自由廣泛。國王很關心我國內部情況,對於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國際活動的情況非常關心,並對中國對當時國際一些重大問題的態度更有興趣,這是我解釋我國對外和平友好、支持弱小民族和國家政策的最好機會。我們的談話不是國王同大使間的談話,而是朋友間的閒談,很自然地交流了觀點,增進了瞭解,也促進了友誼。 在這種場合,我還認識了在英國讀書的王儲(太子)、現在的國王比蘭德拉。我見他對中國有興趣,即向國內建議邀請他來中國訪問。他從中國訪問回尼後,特別設宴招待我使館的外交官,大談他在中國的觀感。所以,比蘭德拉早在登基當國王以前就同中國有來往了。 我也專門請國王、王后及王室重要人員來使館作客,品嘗中國風味的飲食,他們對於吃中國菜很有興趣。在這種場合不便於談正事,但國王有時也問一些中國對國際大事的態度,特別是關於西藏的情況。自然我也常宴請尼首相及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比斯塔。比斯塔告訴我,有重要事可以不經過外交部直接找他,這是一種極為友好的表示,事實上有幾件較大的事我是直接找他解決的。 §中尼友誼公路的修建 尼泊爾是山國,因大山之隔,國內交通十分不便。首都加德滿都為丘陵地帶,它在印度平原上有一大片領土為泰菜區,地處熱帶,氣候炎熱,但屬尼人口稠密地區,尼泊爾一些小工廠如火柴廠、黃麻加工廠皆在這個區域,實際是在印度資本控制之下。由泰萊區到首都,印度人修了一條公路,通行汽車,公路只有二百來公里,彎道卻有一百多處,路窄彎多,又不平坦,常常出車禍。我曾乘自己的汽車走過兩次,公路之險,彎道之多,使我在車上頭昏嘔吐,比坐小飛機遇著大氣流還難受。而這條路當時就是尼泊爾唯一通往外國的交通要道。因此,尼泊爾國王急於想打開另一條通往中國的公路。 此事兩國政府一談即成,由中國出資出人才(專家),修建中尼公路。這條公路也只有二百餘公里長,但它是向喜瑪拉雅山南麓開闢山道,而喜瑪拉雅山本身據說尚在成長,南麓山陡泥石很多,常常塌方,被人們視為修路的禁區。中國承修這條公路,遭到許多人反對,特別是印度,再就是美國,認為這是一條中國向南亞擴張的戰略公路。一旦有事,中國軍隊可由西藏經此公路直插印度半島,威脅印度洋。反對之聲雖高,並不能壓下尼國王的決心。所謂中尼公路是由加德滿都修到中尼交界的樟木橋,橋以北為中國西藏所屬地區,由橋至拉薩要翻越喜瑪拉雅山高逾千丈的聶拉木;到拉薩尚有七、八百公里。而那時的拉薩和西藏全境剛完成土地改革,生產仍然低下,中國內地正遭受三年災害之苦,接著又在鬧「文化大革命」,所謂中國要擴張到印度平原完全是無稽之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