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景潤 | 上頁 下頁 |
二七 |
|
旋風的中心卻是平靜的。榮譽、地位、名利,伴隨著鮮花、掌聲一起向他湧來的時候,陳景潤表現出非凡的冷靜。在這些世俗所矚目的領域,他,恰似不諳世事的孩子,只有偶爾帶著驚奇的目光,打量著繁花一樣的特殊世界。 每天,都有雪片一般的信件,從四面八方飛來,多數是慰問信,其中,不乏姑娘的求愛信。不少好心人才發現,陳景潤已經四十多歲了,應當有個家了。尤其是要好的同事、同學,更是希望盛名之下的陳景潤,能夠找個好伴侶,於是,極力勸說他考慮這一重要的人生問題。陳景潤仍是按照老習慣,笑吟吟地給你鞠個躬,或者敬個禮,連聲地說:「謝謝,謝謝!」然後轉身就走。以至有個別人產生狐疑:這個陳景潤,莫非是有什麼生理障礙麼?他並不當一回事。每天仍是出沒在圖書館,或者,一頭鑽進那間六平方米的小屋。出於好奇的人們,看了徐遲的報告文學,特地到數學所來看他,尤其是記者,更是絡繹不絕,真虧了好心書記李尚傑,為了不至於過分干擾陳景潤,能擋駕的他儘量擋了,有時,沒有辦法,只好讓人們去看陳景潤那間「刀把形」的房間。一架單人床,四片暖氣片,靠牆一張小方桌,屋子裡,最多的是草稿紙,如此而已。 陳景潤的全部心思,仍然撲在哥德巴赫猜想上,他要進一步完善(1+2)。外行人不甚清楚,一直猜測,陳景潤為什麼不用電子計算機,數論的研究,有些地方確實可以用電子計算機,有不少地方,卻完全須靠人工的邏輯推理。這道世界難題,瑰麗無比之處,即在這裡,它要求數學家充分展示思維的才智,去發現、探索數論天地的奇妙和神秘。陳景潤的思維與眾不同,越是出名,他越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重,仿佛有無數的目光在注視他,那是焦慮的渴望,和殷殷期盼,那朝思暮想的數論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1)恰似珠穆朗瑪峰巔,無限風光,時時都在呼喚他。他一直盼望能親手攻克(1+1),完成幾代數學家的宿願。 儘管,人們時時關注著他的健康,他已經多次住院治療,身體較之於過去,已經好多了,但他仍是怕冷。9月,北京尚是金秋,有人還穿襯衫,他還是離不開那件褪了色的鬆鬆垮垮的藍色面料的棉大衣。習慣難改,他仍是喜歡把雙手套在袖筒裡。戴著那頂有護耳的布棉帽。名人陳景潤的氣質、模樣,和以前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只是那張總帶著孩子氣的臉,少了些憂鬱,更多的是開朗。偶爾,人們也會發現陳景潤一邊走,一邊看信,有時,會獨自發出笑聲,熟悉的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問: 「是姑娘的求愛信麼?」 陳景潤那張有點蒼白的臉,兀地紅了,他還羞澀呢? 他笑了,笑得像個孩子。手上握著的恰好是張姑娘的照片。如花如月的陌生姑娘,正把最美的嬌容,展示給陳景潤。奇怪,陳景潤就是不動心。 他從不把這些姑娘的柔情依依的求愛信給其他人看,包括很要好的朋友。他感謝這些純潔的姑娘的一片芳心,一片崇高的信任。他把這些信細心地封存起來,藏在一個不易被人發現的地方。陳景潤的愛情大門緊緊地關著,是珍惜著那美麗的初戀,還是一腔思緒,全讓那些數學公式、定理佔領了,以至丘比特的神箭也無法射進這位數學家的神奇領地。 今非昔比了,當年被人歧視、冷落的陳景潤,已是榮譽等身,但每逢數學所、中科院評先進、評獎,他總是坐在一角,默不作聲,聽到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立即站起來,給你敬個禮,連聲地說:「謝謝,謝謝!我就免了,免了——」說完,真誠地看大家一眼,目光裡流露出懇求之情。他在榮譽面前,從來不去爭,而且虔誠地讓給其他人。 當然陳景潤有時也會開開玩笑,全國第二屆國家自然科學獎,這是自然科學最高的獎項,人們把我國數學界有特殊貢獻的陳景潤、王元、潘承洞,還有楊樂和張廣厚都提上去了。陳景潤笑著:「還有維諾格拉多夫!」引起了大家一片笑聲。陳景潤、王元、潘承洞獲一等獎。楊樂、張廣厚獲二等獎。 陳景潤的研究員職稱,是80年代評的。他始終沒有把此事掛在心上。按照水平,他的每一篇論文,都是夠研究員檔次的。真應當感謝研究所的有關工作人員,在填表、申報、送審等許多關鍵性的環節,都給陳景潤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許多方面是代勞了。陳景潤從心裡感激他們。他仿佛有一種預感,時間對於他,實在是太珍貴了,正如魯迅先生所感受的:「要趕快做!」人們發現,他仍是那麼匆忙,走路時,低著頭,急急地趕路。他的生活仍是像以前一樣簡樸。幾個饅頭,一點鹹菜,便可以了卻一餐。有段時間,陳景潤的親戚以為他出名了,經濟必定不錯,偶爾,也會來信請求支援。 當名人並非易事。各種應酬,往往應接不暇,能夠推辭的,他儘量推辭,但有兩方面的內容,陳景潤是很樂意前往的,一是給北京的中小學生開講座,他喜歡孩子的天真、純潔,更寄希望於他們。只要時間允許,他一定應約。他的講座是很認真的,既講數學,也講祖國對青少年的期望,別看他平時不善言辭,但一到孩子們中間,他就變得年輕活潑,說話也琅琅上口,難怪北京的不少學生和老師對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略有微詞,認為陳景潤一點也不怪,也不傻,說的話句句在理,原因便在這裡。二是接受故鄉、母校的邀請,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友會和校友活動,他只要健康狀況允許,總是熱情地前去參加。母校廈大不必說了。當年就讀的英華中學邀請他去,他也欣然前往,並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不甚出名的三明一中,是陳景潤念初中的地方,當時,陳景潤才13歲。三明一中的校長上北京看他,陳景潤熱情接待,並且高興地合影留念,給三明一中題寫了「祝母校欣欣向榮」的題詞。接到一些以青少年為讀者對象的約稿,他同樣認真撰寫稿件。他寫的《回憶我的中學時代》一文,把他讀初二的成績都一一寫出來了,成了今天我們研究、學習陳景潤極為珍貴的史料: 代 數 99 國 文 92 英 文 89 幾 何 83 化 學 88 曆 史 83 地 理 85 圖 畫 85 音 樂 85 體 育 80 生理衛生 82 勞 作 75 陳景潤自己在文章中寫道:「我能唱能跳,天真活潑,瞧,音樂85,體育80!」夙有姻緣,他的代數99分,尚在初二,已是初露頭角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