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金自傳 | 上頁 下頁
九二


  〖後記〗

  這本巴金自傳的編輯意圖和編輯方式,都是按照出版社的要求來做的。去年夏天,濟訪兄便將這套作家自傳叢書的編輯計劃告訴我,希望我能承擔《巴金自傳》的編輯。征得巴老同意後,我決定著手編輯,本來以為這是件並不困難的事,可是偏偏好事多磨,沒過多少時間,我在武夷山傷了腰,不久又患了心臟病,不得不把許多手邊的事推遲了。這也是其中的一件。

  但雖然拖了一些時候,書仍是按我的心意編出來了。巴老一生寫過許多談自己的文章,最重要的有散文集《憶》、《黑土》,創作談《談自己的創作》和《創作回憶錄》;其他還有多種關於國內外旅行採訪的隨筆、遊記;在他晚年寫出的一篇篇懷念親友的散文中,也談到了自己在一些特定歷史環境下的思想感情。這些文章彙編起來,將是一部內容龐雜的「精神自傳」。但現在這本「自傳」,顯然不能包羅這一切文獻資料,它只是一本簡單突出這位現代作家思想創作歷程的文錄,主要反映了作家的三個方面:生活、創作和精神。收在文集中的有些篇章,如《給E·G》、《我底眼淚》、《給一個敬愛的友人》、《「文革」博物館》、《沒有神》等,雖然不是直接的作家自傳,卻代表了一定歷史環境下作家的真實思想內容,也可以看作是作家的精神自傳文錄;也有些篇章,主要是有關創作的回憶,這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是最重要的部分,何況通過作家對創作環境的描述,我們大致也能瞭解作家的生活故事。

  我一向認為,編輯也是一種有思想的工作,不僅在編輯刊物或者叢書,即使在編選大師的文章裡,也一如其他編輯工作,有著別人不可取代的主體因素。我力圖編出的巴金形象符合我對巴金的理解。根據這一原則,我把巴金的一生分作十個單元。前七輯的構思基本上與我寫的《人格的發展:巴金傳》一書相吻合:在巴黎的生活,巴金除了回憶寫作以外極少回憶別的內容,我取了兩篇非回憶性的文學作品作為補充,從中也可看到作為一個青年安那其的戰鬥風貌。在三十年代的創作生涯裡,除了選一系列創作回憶錄外,特地選入了那篇著名的《〈愛情的三部曲〉總序》,雖然長,卻極為難得地保留了巴金對他的安那其同志的戰鬥生活的描述,這部小說後來一直被人指責為作家脫離生活寫出來的,其實從這篇長序中我們不難看到,小說所描寫的人物,大多都有著生活的原型,它正反映了巴金在三十年代離開了政治舞臺後對以往戰鬥生活的懷念和思考,由此也可瞭解巴金當時的真實心理狀況。為了強調這一點,我在第五輯、第六輯裡都有意表現了這一層意思。《南國的夢》所選的兩篇回憶是巴金對國內同志們的工作的理解;《日本之旅》所選的文章是巴金對國際同志的態度,這些文章與第四輯中的《給E·G》一起,真實地反映出巴金在三十年代的精神風貌。第八、九、十輯三輯是我對巴金後半生的理解,也是我準備我的《巴金傳》後半部分續寫的基本框架,所以我故意回避了一些作家當年言不由衷而歌功頌德的文章和回憶,也刪除了對作家在這一時期的一些生活場景的描寫(如出訪等),我突出作家在這一時期內的心理矛盾和心理痛苦,雖然這些文章都錄自他後來的反思,但我以為,它們更加接近巴金的真實的精神狀態。尤其要提到收在第八輯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故事》,這是巴金在五十年代以後寫的最有生命力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在他的思想連貫性發展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集所收的各篇文章,大都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巴金全集》,但也有個別文章是直接錄自初刊文。這裡不一一說明了。

  陳思和

  1995年3月19日于黑水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