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莊子 | 上頁 下頁
三八


  §第三章 評價

  在中國文化史上影響最大的學派有二,一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另一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在先秦,除孔孟、老莊外,管子、荀子、商鞅、韓非、宋鉲、尹文、墨子等人都有自己的學說體系,不過在秦漢以後都衰微了。儒家以鄒魯文化為中心,注重社會人事,老莊思想則反映了荊楚文化的特點,注重天道自然。在中華民族的精神結構中,一般說來,儒家思想構成其現實層面,道家思想構成其超越的層面,「儒道互補」構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的內在張力和基本構局。

  莊子是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他的著作含蘊深廣,文采卓絕,在我國古代的思想史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先秦至兩漢的數百年間,其人其書都不顯赫。戰國時期,一些法家曾直接主持變法的重大政治活動,儒墨兩派也屬「顯學」,莊子則因其思想同當時的政治形式格格不入而沒有被當時所重視。漢初崇尚老子之學,主要是在一是程度上吸取了無為的思想,以利於貫徹與民休息的政策,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經濟;但並非全盤接受老子學說。至於莊子要求人類社會倒退到原始蒙昧的狀態,根本棄絕政治,不要政府,當然是漢王朝無法接受的。漢武帝以來,儒家逐步確立了它在思想學術界的統治地位,道家和莊子就更是相形見絀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原來統一的大帝國開始變成南北對峙,戰禍頻繁,政治形勢變幻莫測,王朝不斷更替。在這社會大動盪中,儒學失去了昔日的獨尊地位,而不少士大夫為逃避政治風險,專事玄妙的「清談」,道家思想就有了他們的理論依據的精神支柱,道家著作於是倍受重視。魏晉時王弼注《莊子》,向秀和郭象等注《莊子》,同時為《莊子》作注的人有幾十位之多。一時老莊之學盛行,談玄論道,蔚成風氣。

  東漢末年出現道教,奉老子為教主,與儒、佛二教爭長。唐朝皇帝姓李,尊老子(一說李耳)為始祖,號太上玄元皇帝,道教勢力大盛。唐玄宗時還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尊《莊子》為《南華經》。《南華經》和《道德經》都成為道教的經典。

  可以說自魏晉以來,莊學一直有相當穩固的學術地位,並呈現上升的趨勢。

  莊學中所表現的人生態度、美學思想和思維特徵普遍存在于歷史文論、畫論和文學藝術作品之中。中國的美學思想、繪畫、小說、詩詞乃至書法、雕塑、音樂,無不體現出一種強烈的莊學精神和風格,其程度甚至超過儒家的影響。如莊子的道,落實在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藝術精神;而他由心齋功夫把握到的心,乃是藝術精神之主體;中國繪畫乃是這種藝術精神的特殊產物和典型體現(徐複觀《中國藝術精神》)。

  莊子的思想和哲學是中國古代隱士思想的總結和發揮,其內在的精神與氣質極容易引起歷代隱士、落魄文人甚至失勢官僚的認同和共鳴,並成為他們孤寂心靈的慰藉。馮友蘭在其《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對莊子哲學作過這樣的評價:「在歷史中的任何時代,總有不得志的人,在一個人的一生之中,總是遇到些不如意的事,這些都是問題。莊周哲學並不能使那些不得志的人得志,也不能使不如意的事成為如意。它不能解決問題,但它能使人有一種精神境界。對於有這種精神境界的人,這些問題就不成問題了,它不能解決問題,但能取消問題。人生之中總有些問題是不可能解決而只能取消的。」確實,取消問題也不失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莊學作為一種已對中國社會產生廣泛影響並且有重要價值的思想體系,對之用現代現念和方法重新加以認識和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人類社會經過漫長年代的發展,創造出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人們享受到了愈來愈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也產生了愈來愈多的問題。如人類對自然界過度的、沒有計劃的開發利用,已造成了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人類和大自然正在走上相互抵觸的道路;又如由於現代社會人們過於看重金錢和物質利益,無休止地追求物欲的滿足和感官的享受,造成社會關係日益緊張和自我身心失衡。這些問題已開始影響和威脅著人類社會進一步的和諧發展,有識之士已開始關注這些問題,並試圖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果我們對人類社會曾經產生過的有價值的傳統觀念和生存智慧予以足夠的重視,揚棄其可能導致的一些消極影響的方面,並給予現代意義的闡釋和發揮,或許能夠幫助人類社會少走彎路,以緩減或匡正當今所存在的種種弊端。例如,莊學中所提倡的順應自然,「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的思想,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又如,莊學中所追求的破除客觀條件和心理因素的束縛以實現精神「逍遙」的思想,對於我們更好地認識和處理自身的身心關係,都將有所裨益。讓我們專心地聆聽一下先哲的思想,或許會啟發我們的智慧。

  [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