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莊子 | 上頁 下頁
二四


  §一、《內篇》

  《內篇》是《莊子》全書的精華。包括的7篇文章是:《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和《應帝王》,這7篇文章,分開來看,每一篇都是首尾完整、結構嚴密的獨立的文章;但總體來看,這7篇文章又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又構成了一個大的體系,更特別的是,這樣一部思維嚴密、內容深刻的著作,卻主要是以寓言的方式寫作的。作者把玄妙、抽象的哲理溶於具體形象、簡單的故事中去,讓讀的人很容易就理解了他所想表達的觀點。

  內七篇全面地闡明了莊子的宇宙觀、歷史觀、人生觀、道德論和政治論。它的基本內容是:描繪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產生和人的本性,說明人應該怎樣看待世界萬物、怎樣處理人和自然、人和社會以及人與人的關係;主張人應該從事自我修養,恢復淳樸的天性,與自然合為一體,達到「充我」、「無己」、絕對自由的境界;要懂得一切事物的差別都是相對的、暫時的,甚至都是虛幻的,因而應該把一切的是與非、大與小、善與惡、美與醜都看成一樣的;治理天下,要無為,即不要做太多的干涉,讓一切自由發展,要回到遠古的蒙昧時代;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符合產生一切、主宰一切的「道」。這樣,世界萬物才能合乎天理,順乎自然;社會安定,人無是非哀樂的干擾,才能養生長壽。

  莊周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他在《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等篇中,從處世哲學、認識論、養生之道、道德論等方面闡述了如何實現這一理想。《逍遙游》與《齊物論》是《莊子》一書中最有代表性的名篇,可說是《莊子》中光彩奪目的雙璧。這兩篇文章中所提出的理論,不但是莊子的思想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也是影響深遠的、著名的哲學觀點。

  1

  《逍遙遊》以義名篇。「逍遙」,悠然自得、自由自在、沒有拘束的樣子。「遊」,交遊,指與人、與事、與自然界的相處往來。莊子認為逍遙是人的理想境界。

  為了達到這一境界,首先必須做到「無符」,即擺脫與外界事物的對待、依賴關係,而做到「無待「的關鍵又是「無己」。就是以內在的精神力量超越外在的條件乃至形欲與知慮的限制,以達到實現精神上的絕對的自由。這就是本篇的主旨。

  「鯤鵬變化」的故事是人們所喜愛和經常引用的,它是《逍遙遊》開篇所講的第一個寓言。說的是北冥(冥即溟,北溟即北海)有條魚,它的名字叫鯤。

  鯤的體積巨大,大得不知道有幾千里。它一變而成為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鵬奮起飛翔,它的翅膀就像從天上垂掛下來的雲彩。這只鳥,當風起海動時就要由北海遷移到南極大海。南極大海,是天然的大池。當大鵬遷往南極大海時,先用翅膀拍打海水,激起三千里寬廣的海浪,掀起巨大的旋風。

  然後,借旋風的力盤旋而上,飛到九萬里的高空。一飛就要用六個月的時間,到達南海才能停下來。可是,胡蟬和楚鳩這些小雀兒聽說後嘲笑大鵬說:「它何必飛那麼遠呢?我輕易地從地上飛起,疾速地抵達榆樹和檀樹,一個時辰飛不到,那就落到地上罷了。我向上飛騰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在蓬草香蒿中間翱翔,非常愉快,這已經達到飛翔的頂點。為什麼偏要飛向九萬里的高空又往南極大海飛去呢?」

  「逍遙遊」的意思是自由自在地遨遊,不受到任何約束和任何條件的限制。在莊子看來,小雀不理解大鵬因而嘲笑它,固然可笑可憐。可是不論是大鵬雄飛萬里,還是小雀騰躍在蓬蒿之間,這只是大小的差別罷了,其實它們都要受到限制。小雀不說,就算是大鵬,它能飛九萬里則是因為它憑藉了大風的力量,有大風在它的翅膀下,它才能無法遏止地飛翔,而後才能飛到南極大海。再如,朝生暮死的菌類植物,不可能知道什麼是一晝夜。生命只有一個夏季或一個秋季的蟪咕(寒蟬),不會知道什麼是一年。這就是「小年」。楚國的南面有一種冥靈樹,以五百年為一個春季,以五百年為一個秋季;遠古時代有一種大椿樹,更以八千年為一個春季,八千年為一個秋季。這就是「大年」。「大年」雖然不知比「小年」長了多少倍,但終究還是有限度的,這就是因為兩者都要受到時間的限制。總之,這都叫做「有所待」,即有所依賴或憑藉而受到了限制,只能在一定的時間或空間的範圍內活動,而不能超越這個範圍。這樣,他們的自由就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不是絕對的自由,所以不能算是「逍遙遊」。

  下面接著又寫了一個叫宋榮子的人,說當整個社會上的人都讚美他的時候,他不以為榮,當整個社會上的人都批評他的時候,他也不因此而更加沮喪。他對自己的內心和外界的事物有明確的見解,對於光榮和恥辱有自己的標準。他對世俗的聲譽不去追求。莊子認為這樣的人世界上很少有,但他還沒有達到最高的境界。

  他還寫了有個叫列子的人,他能駕著風飛行,樣子輕快美妙極了,一直走了十五天才返回來。對於求福的事,從來不去涉及。莊子認為,能像列子那樣幸福自由的人世界上少見,可是他雖然不必用腳走路、卻仍要憑藉風力,還是「有所待」的。

  莊子認為,只有那種順應自然的本性,能夠順應天地間的陰、陽、風、雨、晦、明六種氣的變化,能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任意無邊無際地遨遊的人,才是「無所待」的,這只有「至人」、「神人」和「聖人」才能做得到。至人忘掉了自己,神人不去追求有功,聖人不去追求成名,所以他們不需要憑藉任何外力而受到限制,這才叫「無待」。「無待」才是莊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絕對自由的境界——「逍遙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