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莊子 | 上頁 下頁
一七


  蘇玉一聽,心裡很高興,故意轉過頭去看看他那長長的車隊,提高了音量說:「我現在住在睢陽,這次是回來省親的。喏,這十輛馬車都是宋君賜給我,供我省親用的。」又從頭到腳地打量了一下莊子,看見莊子穿著一身粗布衣裳,故意裝出一副很同情的樣子說:「先生,您也算是一個有才學的人,怎麼會弄成這個樣子呢?」

  莊子看著蘇玉一副得意忘形的樣子,覺得十分可笑。他想:如此得意,以後難免要栽跟頭,還是讓我先給他一點教訓吧。於是就微笑著說:「既然您是來拜訪我的,那麼就請進屋裡坐會兒吧。」

  蘇玉隨莊子進了茅屋,雙方揖讓一番坐了下來,蘇玉打量了屋子裡簡陋的物品,嘴角露出譏諷的笑。

  莊子看到了,說:「我家裡一貧如洗,沒有什麼可以好好地招待先生的,我就給您講個寓言故事吧。」

  蘇玉說:「您若有雅興,我很願意聽。」

  於是,莊子開始了他的故事:「有一家人,住在河邊上,非常地貧窮,平時只能靠打漁、紡織蘆葦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有一天,這家人的兒子興沖沖地跑回家,從兜裡掏出一顆又大又圓的珠子,交給他父親,高興地說:『爹,這是我在河裡潛水撿到的,把它拿去賣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再也不用打漁和紡織蘆葦了!』「可是飽經風霜的父親臉上卻一點兒高興的表情都沒有,他接過珠子,說:『這是顆千金之珠,是一個禍害啊!現在得到它,沒有什麼好高興的。趕快去拿塊大石頭,把它砸碎,拿到遠遠的地方扔了!』「兒子聽了,用手摸摸父親手中的珠子,不解地問:『父親,我好不容易才從很深的水中摸到一顆千金之珠,怎麼能說是禍害,要把它扔了呢?』「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兒子,你還不知道呵。

  那千金之珠,肯定在很深的九重之淵。而九重之淵,是驪龍住的地方。驪龍經常把它的千金之珠放在下巴下面,以防被別人偷走,你能僥倖得到這顆千金之珠,必然是正好碰到驪龍睡著了。而驪龍醒來之後,必然會到處去尋找它的千金之珠。到那個時候,知道嗎,你就該無處藏身了。』「兒子一聽,急忙照父親的話去做了。」

  蘇玉一聽到這兒,已經開始明白莊子的意思了。

  他臉上露出了不安的表情,也不敢看著莊子了。莊子接著說:「今天宋國之深,遠遠超過了那九重之淵,宋王的殘暴,也遠遠超過了驪龍。你能得到十輛馬車,肯定是碰巧宋王睡著了。等到他醒來之後,你不會無處藏身嗎?」

  蘇玉開始臉色全白了,身上也一個勁地顫抖,嘴裡吐不出一個字來。他的隨從一見,趕忙將他拖起,連告辭都忘了說,就匆匆跑上馬車,狼狽地逃走了。

  後來聽說蘇玉回到家中就病倒了,在床上一直躺了十多天。宋君不耐煩再等他回睢陽鬥雞,就找了新的鬥雞手,把他撇到一邊,那十輛馬車,也立刻就沒有了。蘇玉氣急交加,病得更重了。

  一個月後,蘇玉的病好了。可是他緊閉著門,二三個月不出去,苦苦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莊子講的那個寓言,總是在他腦海中不停地出現,一遍又一遍。以前,他覺得莊子的那套學說,只不過是在替貧窮的人說漂亮話,是弱者的自我慰藉,就像狐狸一樣,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經過這次宋君最終拋棄了他的事情,他終於慢慢地發現莊子所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曾經見過宋君對別人的殘酷暴行,讓他心驚膽寒,但他總是安慰自己:宋君那是對待別人,憑我跟宋君現在那麼親密的關係,他怎麼會那樣對我呢?可是,今天,曾令他擔心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譏笑過別人,現在又被別人譏笑了;他曾經享受過富貴,現在又得忍受卑微。可是,他還是為自己感到幸運,他雖被宋君拋棄,但他失去的只是他本來就不應該得到的東西。他心裡對莊子十分地愧疚,同時,充滿了深深的謝意。因此,他很想親自登門,向莊子表達他的謝意。可是,心裡又特別害怕會再次受到莊子的譏刺與嘲笑。

  這天,蘇玉終於走出家門,在蒙澤邊散步,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莊子家。可是他始終不敢向前叩門,就在門口徘徊。莊子在屋裡已看到蘇玉在門口猶豫不決的樣子,他完全理解蘇玉的心情。人在經過打擊之後,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就會更加顯露出來,會對自己原先錯誤的所作所為更感到羞愧和懊悔。這時候的人,最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情與幫助。

  莊子於是推開門,走到蘇玉面前說:「身體好些了嗎?」

  蘇玉抬頭一看是莊子,特別感動,良久,才說出話來:「先生,我對不起您。」

  莊子微笑著說:「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莊子與蘇玉就在莊子家門前的大樹底下坐了下來。

  蘇玉又向莊子請教了一些有關莊子學說上的問題。

  蘇玉越聽越覺得莊子的學說中有值得他學習的東西。尤其是關於道方面的。於是他懇切地問莊子:「先生,您說像我這樣的人,以後可以向您學習道嗎?」

  莊子說:「當然。道並不是什麼極其深奧奇巧的東西,你以後若有什麼問題,就請直言吧,我們一起來探討。」

  晚上,莊子把今天蘇玉來找他的事說給藺且聽。

  藺且問:「先生,蘇玉這種小人您都原諒他嗎?」

  莊子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他知道錯,並且改了以後,我們就不應該還追究人家以前的錯誤了。」

  藺且聽了,佩服地說:「先生,您真是個大度的君子啊。我還應該向您學習這種寬恕待人的胸襟啊!」

  想了一會兒,藺且又問:「可是,蘇玉這樣的人真的也能學道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