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元璋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這和馬皇后的表率作用是分不開的。 洪武三年,諸將擊敗殘元勢力,俘獻宋元以來的傳國玉璽,舉朝慶賀。馬後卻說:「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寶歟,」元璋會心地說:「朕知後謂得賢為寶耳。」馬後拜謝道:「誠如陛下言。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恒恐驕縱生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故願得賢人共理天下。」 馬皇后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朱元璋從一個貧苦農民變成統馭全國的君王,隨著地位改變,思想感情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他也開始像歷代皇帝那樣,為、防止大臣功高震主,樹立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保證朱家子孫後代長保天下,用極其殘酷的手段,製造藉口,株連屠殺大批功臣宿將。其中雖也有打擊貪官豪強的一面,但確實有許多屬冤案。在他統治的時期,中國封建君主專制集權發展到了極峰。這無論對當時還是後世的政治生活都帶來了十分消極的影響。 馬皇后對丈夫的這種作法很不滿意,她一向主張對下屬不應過於苛刻,求全責備,而「宜赦小過以全其人」。據《明史·高皇后傳》記載:「帝殿前決事,或震怒,後伺帝還宮,輒隨事微諫。雖帝性嚴,然為緩刑戮者數矣。」一次有人上告參軍郭景祥的兒子要持槊殺父,朱元璋下令把這不孝子殺掉。「後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實,殺之恐絕其後』」,後來一查,果然冤枉。曾任太子老師的明初大謀士宋濂,已經年老退休返鄉,因為孫子犯罪也被逮到京師判處死刑。馬皇后勸解說:「宋學士家居豈知情者,妾聞裡塾延一師尚終身敬衛之,況官家乎?」朱元璋拒不接受。「會後侍上食,舉匕向鉶鼎,潸然而卻。上問故,後曰:「妾痛宋學士之刑,而為諸兒服心喪也。』上聞投箸起,明日赦濂」。 針對朱元璋經常法外用刑,隨意治罪,馬後提出:「法屢更必弊,法弊則奸生;民數擾必困,民困則亂生。」一次朱元璋發脾氣責駡宮女,皇后也假意發、怒,命令把宮女交付有關機構論罪,並解釋:「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賞。當陛下怒時,恐有畸重。付宮正,則酌其平矣。即陛下論人罪亦詔有司耳。」朱元璋曾下令讓判了死刑的囚犯去修築都城贖死。馬皇后聽說後,婉轉地勸說:「以役贖死,仁也。然以久瘐之囚而重之力役,得微仍以役死乎。」朱元璋終於「罷其役,釋之」。 馬皇后一共生了五個兒子,她對孩子管教很嚴。 一次王子的教師李顏因小孩頑皮不聽話,用筆管戳傷了他的額角。小王子哭著到父親處告狀,朱元璋大怒,正要發作,馬後急忙從旁勸解:「幾有使制錦而惡其翦者,夫曲謹,婦寺之愛也,而以責師傅可乎?」 朱元璋覺得有理,不但沒有懲辦教師,反而提升他做左春坊右贊善。馬後最小的孩子朱橚,放蕩不羈,長大後封到開封做周王。馬皇后派江貴妃隨往,臨行「賜以己所禦紕衣一,杖一,曰:「王有過,則披衣杖之,即違,馳以聞』」。朱橚聽了這話,就職後果然不敢胡作非為。 馬皇后對元璋在生活上十分體貼關心,直到做了皇后,還親自操勞主管丈夫的膳食。她雖貴為「國母」,卻依然保持過去那種儉樸生活。「平居服大練浣濯之衣,雖敝不忍易」,並且「命取練織為衾衣,以賜高年煢獨。余帛紵絲,緝成衣裳,賜諸王妃公主,使知蠶桑艱難」。遇到災荒歉收,「輒率宮人蔬食」,「歲凶則設麥飯野羹」。平時她很關心民間疾苦。 有一次問丈夫「今天下民安乎」?元璋說:「此非爾所宜問也。」馬後回答:「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問!」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后病死,年51歲。病重時,她自知難好,怕連累醫生,不肯服藥。臨終囑咐元璋:「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 元璋非常敬重信賴馬皇后,對她提出的建議常能認真聽取採納。他曾讚揚馬後的見解是至理名言,囑咐女史官記下,讓子孫世代遵守。正因為這樣,馬皇后才能夠在元末明初的政治生活中,以她特殊的身份,卓越的見識和傑出的才能,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悉心補救朱元璋政事上的弊病和缺失,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二、兒孫滿堂 悉心督導繼大統 自古帝王,「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自然兒孫滿堂。朱元璋也不例外。其一生共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曾孫一輩無法勝數。 朱元璋對孩子的教育特別看重,在宮中特建大本堂,貯藏古今圖籍,徵聘四方名儒輪班講授,教育太子諸王;挑選才俊青年伴讀,時時賜宴賦詩,談古說今,討論文字。師傅中最重要的是宋濂,前後十年,專負教育皇太子的責任,一言一行均以禮法諷勸。博士孔克仁奉命講授經書,諸功臣子弟奉詔入學。朱元璋明確教育方針要「因材施教,培養出人才來」。並強調教的方法第一是心正。教學要靈活,切忌死記硬背。 在教授兒孫學問的同時,更注意德性的教育培養。 除儒生經師外,又選了一批德性端莊之士作太子賓客和太子諭德,把「帝王之道,禮樂之教,和往古成敗之跡,民間稼穡之事,朝夕講說」。 到太子們成年後,則教育他們歷練政事。 洪武十年朱元璋詔令自今以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並曉諭太子:為政需「仁明勤斷」。 能仁則不會失於疏暴;能明則不會失於邪佞;能勤則不會失於安逸;能斷則不會失于文法。 有鑒於歷代太子之爭,早在吳元年,即立長子標為世子,建國後,又立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死後改立太子第二子允炆為太孫。 諸子中第九子和二十六子早死;第四子燕王朱棣後來起兵靖難,篡了皇位,作了明代第三任皇帝,釋為明成祖;其他二十三子都封王建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