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張良 | 上頁 下頁 |
四〇 |
|
劉邦聞有韓信使者從齊地來,立命傳見。兩人人帳。楊客將韓信表文呈上,退立一旁;蒯通上前一步,對劉邦道:「齊國地廣人眾,民風巧詐,情勢多變,南與西楚接壤,駕馭頗難。鑒此,韓將軍上請大王,封他為『假王』,權代王事,以裨鎮撫齊國,統治地方。」 其時,劉邦被圍,正自焦慮,看了韓信表文,又聽蒯通轉述,怒氣陡生, 不覺破口大駕:「我今陷於苦戰之中,朝夕盼他來援,他卻按兵不動,原來在想著自己稱王!」 楊客聽了劉邦責怪,神情困窘;而那蒯通卻左顧右盼,留心劉邦及眾人神態。張良、陳平坐于劉邦身側,格外留心,見劉邦心緒煩亂,口出惡言,一起急忙於案幾下面,輕踢劉邦腿腳。張良趨身向前,對劉邦附耳輕說:「今漢軍不利,韓信又遠在齊地,怎能禁止他為王?不如順勢,封他為齊王,以守其地,即使不來相助,也可作為聲援,否則恐生不測。」 劉邦聽了,頓時徹悟,順水推舟,當著楊客、蒯通,斥責韓信:「大丈夫平定諸侯,要做就該做真王,為何還要稱假?」 說著,即轉臉向郎中令吩咐:「即刻趕制齊王印璽,預備信符,我即要派出使臣,送往齊國。」 張良見劉邦如此機變;作此決斷,一顆懸心,才覺稍定。連忙差人,領了兩位使者下去食宿,又與陳平一起同劉邦計議派人冊封韓信為齊王之事。 「子房,我看此事須你前往,代我行冊封大典,才為萬全。」 劉邦的用心,張良自然明白:一則表示對冊封齊王的重視;再則要他借此良機,瞭解齊國情勢、韓信軍情。還有一層最為要緊,就是要摸清韓信的心態,善加撫慰,促他加緊治理地方,確保齊地平穩,爾後從速來援。 辭別劉邦,張良並不回自己大帳,卻讓姬康帶路,往楊客所住的營帳中來。因他特意交待,使二人分帳居住,所以楊客與蒯通並不在一處。 進了帳中,楊客正在用飯,見了張良,知是剛才在漢王帳中見過的,心想定是顯貴,便有些拘謹。姬康見狀,先作介紹:「這是漢王營中軍師。」 楊客一聽,更是惶恐,連忙要行禮。張良急忙勸慰:「將軍不必客氣,自管用飯不妨。」轉而對姬康道,「你去再添些酒飯來,我也餓了,就在楊將軍處一齊吃吧。」 說著,便拉楊客一同入座。楊客是懂禮數的,執意不肯。無奈張良固勸,方才于張良下手半跪半坐,心中暗想:漢王軍師,早有所聞,輔佐漢王,屢建功勳,想必是叱吒風雲人物。今日得見,不想如此文弱,恤下隨和。想著,漸漸地也放鬆了許多。 姬康添了酒飯,在一旁侍立。若是平素在自己帳中,張良必拉他同坐,只是每逢場面之上,照樣主僕分明。日子久了,便成定規。 自修武一病,張良已戒了酒,只想略用些飯菜,卻不忘讓姬康給楊客勸酒。楊客也是善飲之人,幾杯下肚,便自己把盞,自斟自飲起來。 用完酒飯,楊客因飲了不少,又見張良隨和,更是隨便。張良自然不予計較,與他天南海北,閒談起來。有意無意之間,提到韓將軍破齊經過、營中情形、齊地風情。楊客並不顧忌,照實說來,有時描摹比喻,繪聲繪色,十分生動。 談了半天,張良對齊地、韓營的情形,知了大概,同時心中,也有了一個判斷:兩位使者,蒯通為主。楊客一身武藝,質樸粗豪,是個陪同兼護衛的角色。當然,既受韓信派遣,也必是他喜愛之人。 看看天色將晚,張良故意裝出要告辭的樣子,順便提起:「蒯通風度翩翩,必是智謀之人,為韓將軍所倚重。」 不想楊客聽了,頗不以為然:「他不過靠一張利嘴,博取功名,涼是齊地亡國之人,齊國被破,不以為恥,強來依附,韓將軍只好收留。有時出些主意,將軍自作取捨,並不全部聽信。」 張良心中留意,面上卻仍然鬆弛,淡淡問道:「既已收用為謀士,總要尊重。凡有獻策,當是替將軍著想,不會另有他圖吧?」 「也不儘然。他總稱漢王對將軍倚重,不過意在利用。對常攛掇將軍封王自立,將軍不以為然。這次將軍討封假王,就是被他強說不過,才勉強應允。一路之上,他對我說,漢王必不能容。如漢王拒封將軍,回齊之後,仍要力勸將軍擁兵自立。不想漢王果然對將軍一片至誠,恩賞有加。看他有何話說!」 楊客說到此處,不免喜形於色。 說者無心,聽者留意。張良聽了,心中暗自驚詫:幸虧漢王應變及時:實封韓信為齊王,不然當招大禍。轉而又想,韓信身邊有此等之人。須要格外小心。必要設法固韓信擁漢之心,方能避害趨利。想到此處,即告楊客啟程日期,要他好生歇息,爾後也不見砌通,自與姬康一起回到自己帳中。 中間隔了一日,封王諸事,預備停當,張良便與劉邦告別,帶了姬康並數十名隨從,同楊客、蒯通自敖倉之側順河而下,先至曆下,又東行往臨淄。 距臨淄五十餘裡,早有韓信派出人馬相迎。因為一入齊地,處處傳報,韓信早已得到消息,算定張良到臨淄的時間,一面籌備受封之事,一面差遣將士迎接張良。 冊封的大典十分隆重。按照韓信的意思,齊地初平,尚有田橫居於膠東,齊地之人必心存複國之志,加上戰事頻仍,不宜過於鋪排。張良卻不依從,定要大張旗鼓,心中之意,是要韓信盡享榮耀,從內心對漢王感恩,明裡卻說:「正因齊地初平,民眾必有無主之心,冊」封之事才要隆重莊嚴,以固民心。」為此,廣發文告,曉喻百姓。盛典之日,臨淄城中,果然十分熱鬧。 盛典已畢,賀客散盡,張良便與韓信摒了左右,閉門私談。 韓信統兵數十萬,叱吒風雲,戰必勝,攻必克,所向披靡,是一位勇將。 平時治軍嚴整,令出法隨,麾下將佐無不敬若神明。但他對於張良卻是格外敬畏。一則張良身世不凡,對榮華富貴、金銀財帛早已視為身外之物,不予追求,頗有些超然淡泊的神韻,這在漢王軍中獨一無二,頗為韓信敬重;再則張良大智大勇,雖不能於陣前披堅執銳,拼殺制勝,但每設計謀,必關宏旨,且思慮周詳,算無遺策,這在漢王左右也是首屈一指,令韓信折眼。因此,韓信平素只服兩人,一是感念漢王知遇之恩,二是嘆服張良策劃之才。 「大將軍收復魏、趙,平定齊、燕,奇功蓋世,漢王十分倚重。今番本要親來冊封齊王,只是軍事繁重,不得脫身,差良前來代行,有些委屈大將軍了。」 張良開口,先示漢王之恩。 「受封齊王,不是韓信本意。漢王恩賞有加;韓信感念不盡,豈敢再勞漢王大駕?」 韓信言語之間,一片至誠。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