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張良 | 上頁 下頁
一四


  一夜,皓月當空,鑷光皎潔。劉邦領張良、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等一干文臣武將,登上高處,眺望宛城。只見城牆高絕,護河深掘,城頭之上,人影綽約;但聞城中,金柝聲聲,各處兵馬,遙相呼叫,甚為警覺。眾人不覺暗想:城中守將深得守備要訣。鐵桶一般的城池,如何攻打?察看完了,回到營中,劉邦悶悶不樂,與張良、蕭何商議:「宛城堅固,恐久攻不下,延宕時日。」遂決意從城西繞道而過,繼續前行。

  眾將見沛公心意已決,都不言聲。張良知劉邦急於入關,求勝心切,也暫時不提異議。當下,劉邦調度三軍,乘著月色,撤了城圍,浩浩蕩蕩,迤邐而去。

  大軍前行十余裡,張良見宛城已在身後,燈火均已不見,便快馬加鞭,追上劉邦,與其並轡而行,悄聲說道:「主公,我有一計,可解眼前危急。」

  劉邦聽了,覺得驚奇:「大軍一路南來,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數戰皆勝。司徒何出此言?」

  張良見劉邦責問,回話也不著急,只是語氣有些加重:「沛公急於入關,盡在情理之中。」說了這兩句話,張良覺得言辭有些過了,便緩了口氣,「但秦軍實力尚在。尤其這條路上,再往前行,關隘頗多。秦軍兵馬絲毫未損,防守必更加堅固。主公孤軍深入,實履險地。今不先取宛城,如若前軍堅守,後路宛城之軍又出,斷我退路,前後夾攻,使我進退維谷,首尾不能相顧,情形必然十分危急。」

  劉邦聽了張良分析,如夢方醒:「若不是子房,大事壞矣。」遂問道,「為今之計,又該怎麼辦?」

  張良答道:「宛城守軍見我大軍西來,必然懈怠。主公可回馬一槍,使其猝不及防,宛城必破。」

  劉邦聽了,立馬傳令三軍,偃旗息鼓,悄然東返,神不知,鬼不覺,來到宛城城下。待到天色微明時分,已將宛城裡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

  宛城守城諸將見劉邦率軍繞城而過,長長松了口氣,置酒痛飲,酣然入睡。不曾想,大夢未醒,劉邦大軍已急速攻打,情勢十分危急。

  南陽太守在夢中被親兵叫醒,驚驚顫顫穿了衣服,登上城樓,向外一望,驚得魂飛魄散。但見城外劉邦大軍,環集如蟻,不計其數,四方圍攻,搖旗呐喊,聲威振天,頓時亂了方寸,自度城必被破,與其受辱而死,不如自行了斷。遂抽出佩劍,橫在頸上,就要自刎。這時,忽聽一聲大喊:「將軍既不怕死,又有何懼?大可不必自棄。」

  太守聞聲,回過頭來,見是舍人陳恢。陳恢上前一步,奪下太守頸上之劍,責問道:「太守為一方首領,自己去了,倒也痛快,難道不顧一城百姓之安危?」

  太守尚自疑惑。陳恢又大膽進言:「素聞沛公寬厚待人,有容人之量。依我之見,秦皇無道,不值為他捐軀。太守不如大開城門,投了沛公,既可保全自家性命、官爵祿位,也可保全全城百姓,免遭生靈塗炭,這才是義舉。如果太守應允,小人願到沛公大營議和。」

  到了此時,太守斷無拒絕之理。陳恢出了城門,便被軍士捉住,解往劉邦大營。

  見了劉邦,陳恢開門見山,大聲說道:「僕聞楚王有約,先入關中者為王。今沛公攻取宛城,理所當然。但南陽一郡,連縣數十,吏民甚眾,皆以為降也死,不降也死,必然眾志成城,憑險固守。縱然沛公兵精將猛,若要強攻硬打,必然傷亡慘重。若舍宛城不攻,貿然西進,宛城必發兵追出。那時,沛公前有秦軍,後有宛兵,腹背受敵,勝負尚難預料。為沛公計,不如招降郡守,照給爵位,仍舊留守。沛公還可抽其屬下士卒,擴充隊伍,帶去西征。如此,前方秦吏也必聞風歸順,開門相迎。沛公可長驅直入,毫無阻礙。」

  劉邦聽了陳恢陳述,頗覺有理,欣然答應。遂帶大軍進城,嚴令不得動民間一物,封南陽太守為殷侯,陳恢為千戶,命其兩人留守宛城。

  宛城一戰,穩定了後方,擴充了隊伍,劉邦大軍,士氣更熾。此後,劉邦乘勝西進,收丹水,攻胡陽,下析、酈二邑,攻克武關。八月間,數萬大軍抵達嶢關之下。

  第五回 中軍帳巧恩人連環 阿房宮苦口進忠言

  大凡關隘,無不地處險要,於人馬往來必經之所,布兵設防,形成扼咽鎖喉之勢,甚者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嶢關的情形,正是如此。因其在秦之藍田東南,也稱藍田關。它處於秦嶺西北,是由秦嶺進入關中的咽喉要道,地勢險峻,自不待言。更有一層,站在嶢關之上,關中之地,一覽無餘,盡收眼底。因此,嶢關一破,則咸陽失其屏障,門戶洞開,再無險可守。由關上發兵,居高臨下,勢如破竹,關中如攥手中。

  劉邦率領大軍,一路西來,心中念念不忘的一件大事,就是先入關中,以踐楚懷王「先入關中者王之」的諾言。因此,人馬一抵嶢關之東,整軍在關下紮了營寨,就召集諸位將佐到中軍大帳議事。

  議事之前,先辦兩件事。一是由派往關中和函穀以東的探馬,分述咸陽秦宮的動靜,以及項羽進兵的狀況。二是派出人馬,召來附近秦國官吏,報告地方情形,及嶢關之中的軍備。

  聽了半天,劉邦及諸將形成了一個共識:形勢不容樂觀。進襲武關時,秦相趙高已殺了秦二世,遂立子嬰為秦王,去了帝號,派人與劉邦相約媾和,以分王關中相許。劉邦怕其中有詐,沒有答應。不想旬日之內,子嬰與其兩個兒子設下計謀,反將趙高殺了,迅速派兵遣將,加強嶢關守備,以抵禦劉邦大軍。顯而易見,攻取嶢關的難度增大了。與此同時,項羽帶領四十萬人馬,沿崤關、函谷關一線,與秦軍交鋒,先擒王離,後降章邯,繼又坑秦降卒二十萬于新安,秦軍遂徹底瓦解。項羽一路西行,如入無人之境,進兵神速。

  這些消息,對於劉邦無疑是一服催進劑,使他焦躁不安。因此,中軍帳裡,未等諸將開口,他便大聲施令:「各路人馬,輪番進攻,合力攻打,必在兩日之內,將嶢關破了。」

  諸將見劉邦發了軍令,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只有張良開口進言: 「諸將先不要急躁。我有一計,請沛公裁決。」

  諸將見張良有話,都靜了下來。劉邦說道:「子房有何妙計,速速說來。」

  張良說道:「剛才地方官吏稟奏,嶢關守將本是屠夫之子。大凡商賈,必然貪利。與其強攻,不如利誘。主公不妨派人多帶金銀珍寶,送于秦將,誘其心志。同時,在各處山上,多樹旗幟,鼓噪呐喊,造成大兵壓境之勢,亂其方寸。秦將內貪重賄,外懼強兵,必不戰而降。」

  劉邦尚自沉吟,蕭何卻先開口說道:「不戰而屈人之兵,確是上策。主公不妨依計而行。」

  劉邦聽了,便吩咐依計而行。當即派善於說辭且有膽略的酈食其,帶了金銀珠寶,不計其數,由兩名隨從精壯士卒抬著,徑往嶢關,賄降秦將。同時,撥出數千兵馬,登上各處山頭,遍列旗幟,猛敲戰鼓。一時間,嶢關之外,到處旗幡招展,鼓角相聞,就象有無數兵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