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張良 | 上頁 下頁
一二


  張良見狀,滾鞍下馬,誠懇地說:「送行千里,終有一別,不如就此分手。你既已來,還有一事。昨夜沒說出來,是因為覺得你我兄弟,不必多說。就是我的家小還在下邳,軍情緊急,無暇和他們作別,煩你照顧。」說罷,拉了項伯的手。

  「你儘管放心去吧!」只這一句,項伯便說不下去了,兩眼有些發紅。

  聽了項伯的話,張良忽地鬆開手,翻身上馬,加上一鞭,飛也似地去了。

  項伯呆呆地站在原地,目送著隊伍遠行。

  第四回 擁韓王故地屢受挫 佐沛公宛城又獻計

  公元前208 年,秦二世二年。

  大軍到達韓國的故地,是在七月初。

  榮陽以東,多為義軍出沒,各路軍馬與秦軍混戰。張良不與糾纏,穿插迂回,雖經周折,還算順利,六月底到達韓魏交界之處。成皋、滎陽、鞏縣一帶,均有秦軍固守,秦將李由乃丞相李斯之子,熟知兵法,驍勇善戰,如要通過,實是不易。一則兵糧兩缺;二則長途跋涉,已成疲憊之師;三則沒有猛將,張良雖有奇思妙計,但力不能戰,先自輸了大半。

  張良無奈,眼睜睜故國就在眼前,卻難越雷池一步。只好引軍向南,于秦軍力不能逮之處,欲稍作整休,窺測時機,乘隙而動。

  恰好這時,項梁在東阿、定陶一帶接連幾次大破秦軍。秦將章邯引大部人馬前往救援,秦將李由也在與項羽交鋒時戰敗被殺。滎陽、成皋一帶秦軍兵力薄弱,張良趁此機會,夤夜進兵,終於突破封鎖,來到韓地。

  此時張良心中第一件大事,就是先取一座城池,擁立韓王,擴大勢力,徐謀發展。思忖再三,決定先攻穎川。於是集中力量,發力猛攻,不久便將穎川拿下,又派人將隱匿民間的橫陽君韓成請至穎川,擁為韓王。爾後招募人馬,很快集聚起三四千人。

  正值張良精心謀劃,四面籌措,八方調度之時,秦將楊熊前來圍剿,攻打穎川甚急。韓王手下,除張良之外,再無善謀之士,張良手中,又缺可遣之將,穎川無論如何是守不住的。張良苦思冥想,不得良策,只好勸韓王棄了穎川,向西撒退。此後,又攻取幾座城池,總是得而復失,不能據守。

  幾經挫折,張良心中十分焦急。韓王雖仁德,體恤愛民,但太懦弱,大小政務,不善謀劃,每臨大事,束手無策。再看韓地景況,西有群山阻隔,南有秦軍據守宛、葉,北有函崤天險,東則是鴻溝雷池。如此看來,韓國之境,地域狹小,民窮財盡,既不易周旋,更難以圖謀發展,養成羽翼。

  就在窮途末路之時,戰局卻發生了很大變化。閏九月間,楚懷王派項羽、劉邦兩路人馬,分別西進攻秦。並許下諾言:「先入關中者,可為關中之王。」

  钜鹿一戰,項羽率領楚軍,破釜沉舟,以少勝多,解趙軍之圍;劉邦引兵西進,避實擊虛,一路收集散兵游勇,實力壯大,于白馬、曲遇大破楊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穎川,佔據陳留,招募士卒,積儲糧草。

  劉邦的到來,使陽翟城中的張良喜憂參半。喜的是,劉邦西進使秦軍對韓地的壓力有所緩解,韓王能稍事喘息,理亂興廢,發展壯大。另外,故人相見,也是一件快事。憂的是,自己擁立韓王,慘淡經營,無奈天命不予。

  如今項羽、劉邦兩路伐秦之勢已見端倪,韓王仍兵少糧缺,麇集一隅,勢單力薄,難以壯大,將來滅秦之後,韓國能否占一席之地?

  想到這些,心中便萌生一個念頭:到陳留見一見劉邦。一來劉邦大軍入境,禮應拜謁;二來看看劉邦營中的情形,再作打算。

  張良來到王府,見過韓王,將心中所想說了。韓王對張良素來聽任倚重,也就准了。

  事不宜遲。張良帶了幾十名士卒,輕騎揚鞭,往陳留而來。

  劉邦用高陽酈食其之計,取了陳留,廣招兵馬,厚積糧草,實力大增,此時正召集眾謀士將佐商議從何進兵,早入關中。見張良來訪,其是高興,以手加額,連連說道:「張子房來,奇計可出。」

  話音未落,張良已進得大廳之中,劉邦自不必說,蕭何、周勃、曹參、樊噲等都是舊時相識,格外熱情。只見南面座上,一位老者,光頭無帽,綰著發譬,紅臉膛,三綹花白鬍鬚,身穿一件灰布袍,腰系絨繩,敞胸露懷,腳下趿拉著兩隻鞋,左手攥著一把酒壺,醉態十足,兩眼迷離,見張良進來,也不理睬,睥睨了一眼,照舊自顧自地喝酒。張良見狀,正在疑惑,蕭何連忙介紹:「這位是獻計取陳留的高陽酈食其。」

  說罷,又拉著張良向酈食其說道:「這位是韓王司徒張子房。」

  酈食其聽了,仍不答話。張良也不介意,入座坐了。

  劉邦見張良入座,便對他說:「此番西來,為取關中。眼下屯兵陳留,卻不知該向何處進兵。司徒有何高見?」

  張良見劉邦問他,環顧四周,暗自思忖:座中盡為劉邦舊將、心腹股肱,而今自己身為韓國司徒,不能唐突而言,以免遭人猜忌,況且,與劉邦相違日久,不易輕言,便謙謙答道:「良初來乍到,還是先聽聽諸位的高見。」

  眾人見張良如此說,便各抒己見,分外踴躍。一時間,大廳之上,吵吵嚷嚷,很是熱鬧。

  大家吵了一陣,沒有定論。待人聲稍息,蕭何開口說道:「進軍關中,必先佔據一塊地盤,穩住陣腳,方可進退有據。現在主公已經到了韓地,再往前去,便是秦國疆域。應先緩圖進兵,平定韓國地面,以為依託。下步動作,應取捷徑,先進攻洛陽,直取崤關、函谷關。崤、函一破,則關中指日可得。」

  眾人聽了蕭何一番議論,都覺有理,齊聲附和,只有張良默不作聲,酈食其自顧喝酒。劉邦見狀,也不多言,說道:「進軍大計,不易草率。今日且散了吧。」

  眾人既去,劉邦將張良留下,也不敘別情近況,徑直問道:「适才席間,你不多言。蕭何所議,可有道理?」

  張良聽了,不直答,卻轉問:「不知主公有何打算。」

  張良雖已作了韓王司徒,用的卻仍是原來稱呼。

  「懷王命我和項羽分兵伐秦,並許下諾言,『先入關中者王之』。項羽兵多將廣,甚是強悍,钜鹿一戰,大展神威,秦軍喪膽,諸將臣服。若論力戰,我不如他。所幸他現今仍在趙地,一時不得脫身。我既已先行至此,總望乘勢西進,早入關中。」

  劉邦邊說,邊坐起身來,向張良面前挪了幾挪,兩人靠得更近:「從洛陽到咸陽,不過九百餘裡。如果順手,一月可至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