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趙匡胤 | 上頁 下頁


  張光翰道:「大哥你呢?」

  趙匡胤隨:「愚兄雖然剛到京都,但是已被蘇天豹那小兒見到。今晚之事,明朝便會傳遍全城。小昏王得知豈肯善罷干休?」

  趙彥徽道:「那大哥就連夜逃出城去,遠走高飛便了!」

  趙匡胤道:「我若逃跳,十分容易。不過,惹下了這場大禍,豈不連累我那年邁雙親?遇兄怎忍心就此一走了之?」

  張光翰道:「大哥之言差矣!你若不走,也無濟于拯救伯父伯母。你若逃走,雖有蘇天豹的參本,又有誰人作證?伯父只要一口咬定,兒子發配大名,不在家中,縱然被打入天牢,也不能馬上定罪,以後搭救,尚有可圖。」

  趙彥徽道:「還是我說得對。大哥快快遠走高飛去吧!」

  趙匡胤道:「如此說來,我那年邁雙親,就拜託二位賢弟多加照應了!」

  張光翰道:「大哥放心!我們弟兄一定盡心就是。」說著,又把手中龍泉劍遞給匡胤:「此劍大哥帶在身邊,權作小弟陪同!」

  趙匡胤十分感激道:「多謝賢弟!」

  說罷三人拱手作別。

  趙匡胤又穿過兩條小巷,已到西北城角。他心中明白:現已夜深,城門早已緊閉,何況巡城兵馬司知道萬花樓起火,犯人在逃。今夜嚴加戒備,明朝全城搜捕,此乃意料中之事。所以他每行一步,瞻前顧後,格外小心。

  突然兩聲鑼響。趙匡胤急忙閃身躲進一處破屋,看見巷口轉彎處,兩個巡更人走過,一人挑燈,一人敲鑼,拖著沉重的腳步,在又黑又冷的小巷裡轉悠。他一動也不動,待巡更人去遠,才急忙步向前,繞過城角處的一片葦塘,溜著城根向西門走去。他知道想從城門出去是困難的。不過,距城門不遠地方,有一甬道,是上下城樓之路,只要能從那裡登上城頭,要逃出去就容易了。於是他躡足潛行,向甬道靠近。當他觀察周圍確實無人防範,兩個箭步就上了甬道,一直往城頭跑去。他剛登上城垣,迎面來了兩個巡城小校。那小校大喝:「誰?」

  趙匡胤道:「我。」小校問道:「在此做甚?」趙匡胤道:「爺爺要出城!」

  說著隨手一劍,結束了一個。那個剛要逃跳,被趙匡胤又一劍透心穿過。只聽他慘叫一聲,順著甬道,滾到城下去了。北面不遠處,巡城兵丁聽到動靜,舉著燈籠火把,追趕過來。趙匡胤一晃,轉身就往南逃。沒跑多遠,南面也有巡城兵丁,舉著燈火,圍了上來。趙匡胤一看,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真到了不是魚死就是網破的時候了,於是大吼一聲,揮動手中寶劍,向迎面前來的兵了殺了過去。只見他:

  「人動烏雲滾,劍飛雪片落,
  乍時腥風起,轉眼血成河。」

  趙匡胤被巡城兵丁圍在城垣之上。雖然那兵卒死傷不少。但是,聞訊趕來的越來越多。趙匡胤暗想:要殺到筋疲力盡,必然束手就擒,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於是,他虛晃一劍,聲東擊西,把靠近城諜的兩個小校,一劍一個砍倒,飛身躍上城堞,猛然一個倒掛金鐘,翻下城垛去了。巡城軍校一齊放箭,但因夜深天黑,雲低霧重,一霎時,就不見人影了。

  趙匡胤跳下城來,涉過護城河,一直往西,拼命奔跑,直到東方微明,方放慢了腳步。他回頭望去,汴京城連一點影子也看不見了,不覺心頭一陣酸楚,暗自想道:千里迢迢回到家中探望父母,不料一宵未過,就又要遠去他鄉,不給爹娘惹下一場大禍。不知家中眼下情況如何?再一想:嗐!大丈夫志在四方,在外面闖上一番,若能建功立業,再回來殺奸除惡為親人報仇也就是了。趙匡胤決心已定,撒開大步,頭也不回,直奔遠去。

  第三章 野店論英雄

  早春天氣,乍寒乍暖。趙匡胤連夜離開了汴京,因為害怕官兵追捕,不敢走大路,便選擇西南偏僻小路急行,天色微明,已經奔跑了幾十裡。這裡崗阜縱橫,樹木叢雜,便於隱蔽,他料想東都汴京的鐵騎,不會向這方追了,這才松了一口氣,坐在林中略事休息。

  他暗想:這次事鬧得不輕,那幼帝劉承信必然會下令全國州縣通緝搜捕,如果想找個安身之外,唯一辦法,就是到關西去。那裡天高皇帝遠,藩鎮的節度使們各霸一方,不聽朝廷命令,如果到那裡投軍,便等於得到了一塊可靠的護身符。想罷,便立起身來,徑向西走去。

  不到二天,已過了鄭州轄境,進入山區,趙匡胤知道已完全擺脫了追捕,便放膽前行。不料,天公偏不作美,陰雲四起,又斷斷續續下起了濛濛春雨。山間小道,不僅泥濘難行,而且加重了春寒。匡胤逃出汴京,身邊雖還有幾兩碎散銀子,卻無行李和替換衣服,最怕被雨淋濕。這天,他已繞過西都洛陽,來到一個叫周橋的小鎮,看看雨點更大,便走入一個小酒館避雨。因為地方偏僻,又不是中飯時候,酒館中卻無一人。匡胤坐了下來,要了兩碟小菜,一壺熱酒,自酌自飲,聊驅寒氣。

  不多時,只聽門簾響處,走進一個人來。匡胤抬頭一看,只見那人年紀四十開外,頭戴一頂烏角巾帽,身穿藍布道袍,身長七尺,三綹長髯飄拂胸前,腰系絲絛,打扮得不道不俗,臉色黑中透紅,雖然稱不上俊美,卻神情飄逸,很有點山林隱士風範。匡胤看得眼熟,卻一時想不起來在何處曾經會過。

  那人進得門來,一眼望見匡胤,不由一愣,立定腳步,對匡胤端詳一下,滿面含笑地走上前來,躬身對匡胤一揖,說道:「幸會,幸會,最難風雨故人來,在這荒村野店,風雨交加之時,不意得會貴客,真乃一大樂事,不知可允許貧道同坐,一談心曲嗎?」

  匡胤本是個豪爽的人,且又見這人談吐不俗,也慌忙立起,拱手為禮,說道:「四海之內皆兄弟,萍水相逢也是緣分,坐下來談談,以消寂寞,有何不可!」

  那人道:「難得貴人應許,貧道無比榮幸。」

  隨即,又是一揖,然後在匡胤對面座位上坐定,望了桌上一眼,只見酒菜簡單,即喚店小二加二葷二素,四樣熱炒,再燙二壺熱酒來,又說:「連同這位客官的酒菜,一併算在我帳上,由我一總付帳。」

  小二答應,入內準備。

  匡胤連忙道:「這怎麼可以叨擾。」

  那人學著匡胤的話笑道:「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萍水相逢,也是緣分,何必客氣!而且貧道與貴人也算是老相識了。」

  匡胤聽後,不由愕然道:「恕在下眼拙,竟想不起來,在何處會過先生?」

  「貧道苗訓,向來以賣卜為生,曾在東都州橋下,開過一個算命館。」他說著,又壓低聲音道;「貴人可是趙東趙公子?當年也曾找貧道算過命,不知貴人還能記得嗎?」

  匡胤經他一提,這才想起來,忙又站起重新見禮,說道:「原來是苗先生,在下一時未想起來,還望恕罪。」

  苗訓也站起回禮,然後二人坐下。既然扯上舊交,便又新近三分,加之古人有首四喜詩,講人生四大樂事,便是:

  久旱遇新雨,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如今匡胤與苗訓,可以算得上「他鄉遇故知」了,一時的局促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卻說這苗訓,字光義,河中府人氏,自幼飽讀詩書,博學多識,天文地理,醫蔔星相,無所不知。他想到,自唐代後期以來,形成各地藩鎮割據一方,造成中央命令不行,國家四分五裂,終於導致唐朝滅亡;此後雖然又建立了新朝,但政令只能推行于中原一帶,不但全國仍不統一,而且缺乏英明的帝王,故而在短短不到五十年中,中原竟換了四個王朝,征戰殺伐,年年不斷,弄得民不聊生,國家元氣日衰。苗訓根據亂極必治的古訓,覺得中國已到急需出現一位英才,統一國家,安定百姓的時候了。所以,他就以賣卜為名,雲遊四方,希望能發現一位英明之主,以自己之所學來輔助他建功立業,達到定國安民的目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