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張居正大傳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朝廷和韃靼的關係到了現階段,共有三個關鍵:(一)是封,指封俺答為王及其昆弟子侄為官之事;(二)是貢,指俺答及其部下入貢之事;(三)是互市,指封貢以後,明代北邊和俺答所屬諸部在限定的日期,指定的貨物以內,實行擇地通商之事。這三個關鍵,又有當前種種不同的難題。俺答只是一個首領,固然不能指揮土蠻,就是對於自己底子弟,也不一定都能絕對指揮。假如一部通市,一部不通市,那麼因為韃靼是整個的,難免以交易所得的資源,供給尚在敵對狀態中的部落。而且即是對於俺答直接的部下,誰也不能擔保將來不發生意外的變化,所以互市以後的困難,還是不少。從好的方面講,要顧慮到封貢、互市成立以後,中國的邊防,不至因此頹廢,以致引起後來的外侮。從壞的方面講,也還有一部分邊將,指望每年秋天向韃靼方面抄掠,以飽私人底欲壑。顧慮愈多,障礙愈多,事情困難了。但是為整個國家的利害計算,不能不有一個切實的決定。兵部尚書郭乾指出世宗禁止馬市的故事,反對互市;給事中章端甫指摘王崇古「邀近功,忽遠慮」。但是居正在內策動,再由崇古上疏。崇古說:「朝廷若允俺答封貢,諸邊有數年之安,可乘時修備。設敵背盟,吾以數年蓄養之財力,從事戰守,愈於終歲奔命,自救不暇者矣。」又說:「夫先帝禁開馬市,未禁北敵之納款。今敵求貢市,不過如遼東開原、廣寧之規,商人自以有無貿易,非請複開馬市也。俺答父子兄弟,橫行四、五十年,震驚宸嚴,流毒畿輔,莫收遏劉功者,緣議論太多,文網牽制,使邊臣無所措手足耳。昨俺答東行,京師戒嚴,至倡運磚聚灰,塞門乘城之計。今納款求貢,又必責以久要,欲保百年無事,否則治首事之罪。豈惟臣等不能逆料他時,雖俺答亦恐能保其身,不能制諸部於身後也。……夫投之時勢,既當俯從,考之典故,非今創始,堂堂天朝,容荒服之來王,昭聖圖之廣大,以示東西諸部,傳天下萬世,諸臣何疑憚而不為耶?」崇古這一次上疏,和居正平時的主張相同的太多了。他同樣地要省議論,(參居正《陳六事疏》)同樣地指摘隆慶四年的守城之策。(參居正《答薊鎮吳環洲書》)是居正底手筆嗎?我們不敢說,但是不免給我們一種曾經商討的印象。 崇古底奏疏裡,又議封貢八事:(一)議封號,(二)定貢額,(三)議貢期,(四)立互市,(五)議撫賞,(六)議歸降,(七)審經權,(八)戒狡飾。內閣方面,李春芳、高拱、張居正贊同了,殷士儋不反對。兵部尚書郭乾認識有關國防的事,都是兵部底事,但是沒有方法解決,最後還是由皇帝下詔,召集廷議。廷議是當時的大臣會議,每人都有發言權,但是決定權卻屬皇帝。這一次的大臣會議當中,定國公徐文璧、吏部右侍郎張四維等二十二人以為封貢、互市可許;英國公張溶、戶部尚書張守直等十七人以為不可許;工部尚書朱衡等五人以為封貢可許,互市不可許。用現在的術語說,封貢是多數通過了,但是互市還是不能通過,一切又成了僵局。郭乾把會議底結果奏明皇上,只候皇帝底決定。 這是穆宗裁決底時候了。他和大學士商量:居正是策動人,當然認為可許;高拱也在後邊策動;通過封貢,全是高拱指揮,張四維四處活動底結果。在這幾個人底慫恿之下,穆宗決定「外示羈縻,內修守備」,——便是一面詔許封貢、互市,一面整頓國防的政策。政府底大政方針決定了:詔封俺答為順義王,賜紅蟒衣一襲;昆都力哈、黃台吉授都督同知,各賜紅獅子衣一襲;其餘授官的,一共六十一人,把漢那吉封昭勇將軍,指揮使如故。都督同知是現代的中將,指揮使是現在的上校。從此以後,韃靼騎士都成為中國的貴族和軍官,有王,有中將,有上校。他們底鐵蹄,不再踐踏中國底田野;他們底刀槍,不再濡染中國底膏血。當然,朝廷談不到使用韃靼作戰,但是朝廷也用不到對於韃靼作成。高拱、王崇古、方逢時是嘉靖二十年的進士;譚綸是嘉靖二十三年的進土;李春芳、張居正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土。他們回想到在自己出身的時代,正是俺答屢次南下,北京屢次戒嚴的時代:京師九門被圍,僥倖沒有失守;如今的國家,在他們手裡蘇醒過來了,整個的北邊,解除了敵人底威脅,而且在人力和物力不再感受壓迫的時候,可以從容佈置。他們感覺到一種特有的愉快。朝廷方面,所費的只是幾十件紅袍;讓紅蟒、紅獅子安慰韃靼罷,當時所得的是北方底安全。 隆慶五年辛未會試,居正為主考,吏部左侍郎翰林學士呂調陽為副主考。居正嘉靖三十二年曾為同考官,那一次的進士如龐尚鵬、梁夢龍、陳瑞、曾省吾都是居正底門生,以後成為有名的人物。辛未科第一名進士張元汴,和第三名進士鄧以讚同入《明史·儒林傳》,但在事功方面,同樣沒有什麼表現。同科惟有徐貞明留下一部有名的著作和一件偉大而始終沒有完成的事業。他認定北方只知水害,不知水利。他也認定水害未除,正由於水利未興。在他謫居潞河的時候,著《潞水客談》,列舉修北方水利十四利。 萬曆十三年,貞明遷尚寶司丞,兼監察禦史,奉詔墾田永平,於是招南人,大興水利,次年墾田三萬九千餘畝。一切計劃,正在逐步完成,但是北方人惟恐水田成功以後,江南的漕糧,必定派到北方,於是禦史王之棟奏稱水田必不可行,又稱開滹沱河不便者十二事。經過這一個打擊,貞明底計劃,終於功敗垂成,但是他不能不算是辛未科傑出的人才。最有表見的是劉台、傅應禎、吳中行、趙用賢。他們都是隆慶五年進士,都是居正底門生,其後對於居正,都曾經提出彈劾,因此在歷史上都留下不朽的盛名。居正底不樹立黨羽,和劉台等底不阿附座主,都是可以稱道的事件。不過從大體講起,辛未一科的人才,還是貧乏;這一科裡,任何方面,都沒有第一流的人物。 俺答封貢的決策中,兵部尚書郭乾底表現太差了;沒有辦法,沒有決斷。五年三月,郭乾免職。高拱想起第一流的軍事專家楊博,但是楊博曾經做過吏部尚書,他已經是六部底領袖,也許不願意回兵部。不妨事,官銜仍是吏部尚書,由他管理兵部的事。整個的政局,因為高拱以大學士管理吏部事,楊博以吏部尚書管理兵部事,顯見得畸形,但是高拱和楊博都算是用當其才。 政權是高拱的了,首輔李春芳一切放任,自己既不眷戀政權,為什麼要爭權呢?而且春芳也明白,大學士只是皇帝底私人秘書,首輔底地位,在政治制度上,沒有明顯的規定,一切都是演變底結果,既然是演變,根本就說不上固定,那嗎,由他去罷。但是高拱決定不能容許春芳底存在。高拱想起自己和徐階的夙仇,正要報復,都被春芳擋住了,因此決定攻擊春芳。春芳也看見了,認得高拱不能相容,索性上疏請求致仕,一次不行,再來一次。穆宗還在留他,經不起南京給事中王禎又提出一次彈劾,五月間,春芳終於致仕而去,他從隆慶二年七月至五年五月,一共做了二年十一個月的首輔。據說王禎這次的彈劾,完全是仰承高拱底意旨。從此高拱是首輔兼管吏部尚書事。憑著穆宗底信任,和他自己底才具,以及那有仇必報的氣度,他已經成為事實的獨裁者。 在封貢、互市的爭論中,居正佔據主要的地位。這次決策的大功,當然應由高拱、王崇古,和居正平分,但是居正卻盡了最大的努力。在郭乾徬徨歧路的時間,向皇帝請旨召集廷議的是他。封俺答一事尚未決定的時間,檢出成祖敕封和甯、太平、賢義三王的故事以為前例的是他。決定以後,擬旨敕行的也是他。他正在和王崇古計議四件事:(一)開市之初,民間不願和韃靼交易,所以最初必須由官中佈置,使人知有利,自易樂從。(二)韃靼要求買鍋,鍋是鐵鑄的,日後便是武器底來源,輕易賣不得。廣鍋不能鑄造兵器,不妨出賣廣鍋,但是買的時候要拿破舊的鐵鍋掉換。(三)韃靼使者一概不許入朝,也不許入城,只許在邊堡逗留。(四)朝廷和韃靼休戰,沿邊將士失去擄掠的機會,不免生怨,應當加意防備。種種方面,他都顧慮到了。講和也罷,封貢也罷,這是一個名稱;居正只認為是停戰。停戰是繼續戰爭的準備,他要修城堡,開邊荒;他要消滅趙全這一群漢奸底餘黨,他要訓練將士以防韃靼底進攻。(參書牘三《與王鑒川計四事四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