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紀實 > 貞觀之治 | 上頁 下頁 |
五九 |
|
就在太上皇李淵死後的第二年,也就是貞觀十年,賢明的長孫皇后也離開了人世,年僅三十六歲。李世民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下,猛然間蒼老了好多。值得欣慰的是,還有一幫茁壯成長的孩子們,讓他寥落的心得到喜悅快樂。在眾多的王子中,他最喜歡的是魏王李泰。 魏王泰是太宗的第四個兒子,也是他跟長孫皇后的第二子。與戎馬生涯的李世民不同,李泰愛好文學,對士大夫都彬彬有禮,深得許多朝臣的讚賞。李世民因此特命李泰在王府中開設一個文學館,准許他可以自己召引學士,討論文學。從武德時期過來的人,聞及此命,誰不暗中聯想到當時秦王府的十八學士。可大家都不敢直接提起那一段往事。 偏巧貞觀十年(636)年底的時候,有人告狀,說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員許多人對魏王很輕視。太宗聽了自然生氣,把三品以上的官員召集來,滿臉怒氣地責問道:「隋文帝的時候,朝中一品以下的官員經常被親王折辱。那不都是天子的兒子嗎?隋文帝的兒子敢那樣,朕的兒子為什麼不敢?只是朕對兒子管教得比較嚴格,他們才收斂自己。聽說你們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輕視諸王,如果朕縱容他們,你們還不是要受辱嗎?」 房玄齡等人看到太宗如此生氣,都嚇出一身冷汗,不禁誠惶誠恐,連忙跪下謝罪。大家都明白太宗是為了魏王,別的人他不會生這麼大的氣。 只有魏徵,並不謝罪,正色說道:「臣以為當今群臣,一定沒有敢於輕視魏王的。」眾人都心中一緊,魏徵不僅要進諫,還直接將魏王提了出來。 「以禮來說,陛下的朝臣和陛下的兒子是平等的。《春秋》上說,周王屬下的人員雖然地位微下,但班次卻在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之官,比之周王屬下人員地位要高,陛下對其應該尊敬禮遇。如果國家綱紀大壞,那不在談論的範圍內;現在聖明如陛下,魏王絕對沒有折辱群臣的道理。隋文帝驕縱諸子,致使他們多有不遵禮儀的行為,最終使得家破人亡,又怎麼值得效法呢?」 太宗聽了這番話,不由得轉怒為喜,說:「說得句句在理,令人不得不服。朕因為私愛而忘公義,剛才生氣的時候,對自己的想法沒有絲毫的懷疑,現在聽了魏徵的話,才明白朕確實理屈啊。一國之君發言豈能那麼輕易,要三思才是。」 眾人稱道:「陛下聖明!」可是所有人都明白,魏王的問題豈是僅僅在乎禮節班次等表面形式呢。 凡天下事,無不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兄弟相爭的痛苦與無奈,誰能比太宗體會更深。可是他卻沒有發覺,自己的偏愛正把兒子們引上一條不堪回首的爭權之路。 貞觀十二年(638)正月,相似的問題又出現了。 禮部尚書王奏曰:「三品以上官員遇到親王均要下車避讓,這不合乎禮節。」 太宗對這個問題很是敏感,說道:「你們自認為地位尊崇,就輕視朕的諸位兒子吧。」 王一時不敢對答,魏徵卻說話了:「諸王位在三公之下,今三品皆九卿、八座,相當於古之三公,要求他們為諸王降乘避讓,確實有所不當啊。」 「人生在世,壽命難料。萬一將來太子有什麼不測,你們怎麼知道其他諸王不會成為爾等之主!如何敢輕視他們!」太宗有些生氣。 魏徵心中暗想,太子固然有足疾,可是仍然備位東宮,陛下怎有了此種想法。難道真是有了以魏王代之之心?這於國家社稷可是大大不利。想罷,面不改色說道:「自周以來,王位傳襲,都是父子相繼,不立兄弟。此乃是為了防止不軌者窺伺皇位,制止禍亂。為國者應該深為戒備。」 太宗聽了一驚,也不知自己怎麼說出那樣的話來,確實不該。於是點了點頭,准了王的奏請。 可魏徵卻是心懷憂慮,雖然太宗兩次都聽從了他的意見,但偏愛之心已起,恐怕有朝一日要生出事端來。他不由得想起當日建成與世民之間一段往事,深深歎了口氣。縱然是有危險,但為了國家,他決定一定要盡全力,不使悲劇重演。 日子還是風平浪靜,轉眼到了貞觀十四年(640)。 「聖上駕到!」一聲清亮的傳報,打破了平靜。 這邊李世民站定,抬頭一看,魏王府幾個大字赫然在目。 「兒臣參見父皇!」魏王泰上前拜倒。 「青雀,起來吧。」李世民看著兒子,頓覺親切,不由叫起了魏王的小名。 「父皇請!」父子二人一前一後,走入大門之中。 「你這府第佈置的越來越雅致了,到底是長大了。」太宗坐到正堂,四顧一看,滿意地贊道。 「承蒙父皇誇獎,兒臣真不敢當。」魏王侍立一旁。 「我兒何時這麼謙虛了啊,哈哈。」太宗看著李泰,「朕也是國事繁忙,不然倒是很想像你一樣,與才子文人每日討論文學,豈不快哉!可惜虞世南不在了啊!」 虞世南是當初太宗最欣賞的江南文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