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紀實 > 貞觀之治 | 上頁 下頁
四九


  太宗心中本是一樂,但隨即又很自責,心想自己的私好怎麼能影響到國家大事呢。況且自己剛聽魏徵說的很有道理,受益匪淺,也確實想聽他說完。於是一搖頭,說:「沒事。愛卿還是繼續吧。」

  魏徵神色絲毫未變,答了一聲「是」,然後繼續侃侃而談。其實他心中很是欣慰,自己的君王在關鍵的時候畢竟還是以國家為重的。他明白,作為一國之君,太宗真正敬畏的不是他魏徵,而是一個義,一個道,所以才能控制住一些個人的愛好,才能接受自己的意見。想到這裡,魏徵的語氣不由得更充滿了信心。

  太宗也從剛才的狀態中回過神來,認真聽起了魏徵的論奏。到魏徵說完離開之後,太宗深覺又獲得了不少知識,回味半天,竟忘了他懷中的小鳥。後來猛一想起,掏出一看,小鳥早已經死了。太宗雖然十分心痛,不過想了一想,魏徵說的道理是比一隻鳥寶貴多了,自己也還是要專心政事才好啊。

  魏徵不僅僅關注太宗個人,還關注整個皇室家族的禮儀規範。因為在魏徵看來,動靜都合乎禮,那是儒家的道德標準,個人和家族都應該遵守這個標準,而皇帝更要為全國臣民帶個好頭。

  貞觀六年(632)三月,太宗的長樂公主要出嫁了,這是朝廷上下的大喜事。長樂公主是太宗和長孫皇后所生的女兒,特別受到皇上的喜愛,真可以算是掌上明珠。正因為這樣,太宗賞賜給公主好多東西作為嫁妝,比當年永嘉長公主出嫁時候的要多一倍。魏徵認為這樣不合規矩,於是向太宗進言:

  「當年漢明帝要封他的兒子,對臣下說,我的兒子怎麼能和先帝的兒子相比呢。給他們的封地都只是先帝兒子楚王、淮陽王的一半而已。在歷史上這件事可是傳為美談。現在陛下給長樂公主的嫁妝多過於永嘉長公主,這不合規矩啊。天子的姐妹封為長公主,女兒封為公主,這是禮法。而長公主前面既然加了「長」字,就表示比公主要尊貴。陛下疼愛長樂公主,那是人之常情。但感情有差別,道義上卻不能有差別啊。這給長樂公主的嫁妝比永嘉長公主多,恐怕是於理不合。請陛下三思。」

  太宗雖然有些不情願,不過覺得魏徵的話的確是對的,所以就取消了原來的命令。回到寢宮,太宗向長孫皇后抱怨,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最後歎道:「魏徵這一說,咱們不能送長樂那孩子那麼多東西了啊。」

  皇后笑了笑,說:「臣妾知道陛下器重魏徵,但一直不明白是什麼原因。今天聽陛下一說,才瞭解為什麼。魏徵能以禮義來規範人主的個人感情,真是國家社稷的棟樑之臣啊。臣妾與陛下是結髮夫妻,情深義重。即便是如此,每回有所進言,還要看陛下當時的心情。何況是那些大臣們呢。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陛下對這些話是要多多採納才是。」

  太宗看看皇后,不由得高興起來,說「還是有你這個賢妻好啊。真知我心!朕是要聽聽魏徵說的,他有許多見解對國家非常有利啊。」

  皇后溫柔地扶太宗坐下,然後回頭吩咐:「遣人去賜給魏徵四百緡錢,四百匹娟。跟魏大人說,哀家今日真正見到了卿之正直,故以此物相賜。願他常保此心,多多為國家著想。」太宗聽了,更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說起來,魏徵還真是要感謝長孫皇后。不僅是這次化解了太宗的抱怨,更是又一次在關鍵時候救了他一命。

  話說這天罷朝,太宗氣呼呼地回到寢宮。長孫皇后一看,忙走過去問:「陛下這是怎麼了?」太宗把帽子脫下來,一扔,怒氣衝天地說:「朕一定要殺了這個田舍翁!」皇后奇怪地問:「您說誰啊?」太宗答道:「就是魏徵。別看這人個子不高,其貌不揚,脾氣還真是倔強。每次都在朝堂上當面跟朕作對。一點面子也不給朕留。」皇后聽完,也沒說什麼,徑直走到內室去了。

  這下輪到太宗奇怪了,她不是平時都會勸勸朕的嗎,怎麼這回不吭聲了。等了半天,長孫皇后出來了,太宗抬頭一看,她居然穿著朝服。

  「皇后怎麼穿得這麼隆重?這,這是要幹什麼啊?」太宗驚異地問。

  「臣妾給皇上賀喜啊!」

  「朕何喜之有啊?」

  「臣妾聽說君明臣直。今日魏徵如此正直,說明陛下英明啊。怎麼不值得祝賀呢。」

  太宗聽罷,馬上就樂了,「好你個皇后啊。真是聰明絕頂。好吧,朕不怪罪魏徵了,他也是為國著想嘛。」

  「謝陛下!」皇后也跟著笑了起來。

  「你呀你。哈哈!」太宗順手一點皇后的腦門。魏徵又逢凶化吉了。

  要說魏徵也真挺危險的,誰讓他要管那麼多皇上的「私事」呢。不過在魏徵看來,這些都不算是私事。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把自己和家族都管好了,合乎禮義,才能談得上治國,如果前者都根基不牢,後者就無從談起了。魏徵正是從這一角度去規範太宗的日常生活和家族事務的。他覺得這都是「為君之道」的一部分。

  隔日,太宗大宴群臣,當然少不了魏徵了。席間大家有說有笑,很是熱鬧。長孫無忌看著魏徵等人,對太宗說:「昔日魏徵、王可都是陛下的仇敵啊。沒想到今日大家卻坐在一起喝酒。」

  太宗哈哈大笑,回答說:「是啊。不過當日兩位愛卿也是各為其主。今日兩位愛卿能夠盡心為國,朕也樂意重用他們啊。」言罷,對魏徵說:「只是卿每次進諫,都那麼尖刻。朕不同意卿的意見,卿就連朕的話也不回了。」

  魏徵聽了,說道:「臣認為事情處理得不對,所以才向陛下進言。如果陛下沒有採納臣的意見,而臣又回應附和的話,那陛下一定會執行錯誤的決定了。所以臣不敢貿然回應。」

  太宗又說:「那你可以表面上先回應一下,等下去後再進諫嘛。也沒有什麼損害。何必要大家都下不了臺呢。」

  魏徵答道:「昔日舜曾對他的臣下說,千萬不要表面上服從而背後又提意見。臣明明知道事情辦得不對,卻表面上去附和陛下,那怎麼是舜的臣子稷、契侍奉舜的本意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