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鄭成功 | 上頁 下頁
三〇


  §第六章 勤政愛民振興寶島

  鄭成功率軍收復臺灣,終於擺脫了在大陸遭受圍剿的困境,可以在新的根據地從容地發展。然而鄭軍所面對的形勢也不盡樂觀,在大陸方面,清軍仍在不斷地向鄭軍在大陸的根據地進攻,「平海五策」尚在實施中;在臺灣島,鄭軍面臨著缺糧短餉的困境,尤其糧食供應尤其不足。鄭成功在其生命最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為臺灣的穩定和繁榮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1、寓兵於農,發展農業

  早在圍困赤嵌城時,鄭成功就曾分出一部分軍隊進行農業生產,以解決軍需糧食。趕走荷蘭殖民者後,鄭成功更是注重農業的生產。加強漢族、高山族的團結,寓兵於農,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是當時開發臺灣、建設臺灣的中心環節。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五月,鄭成功改普羅文舍堡為承天府(今台南市),下設天興(今嘉義)、萬年(今鳳山)兩縣,並任命官吏,清查田園人口,規定賦稅。為了紀念他的家鄉,使將士們不忘大陸,鄭成功將赤嵌城改名為安平鎮。于澎湖設安撫司。從此,臺灣有了行政機構。此外,鄭成功還在普羅文舍堡外原來的商業區設立四坊,管理商業,安定市場。

  做了這些工作之後,鄭成功迅速地展開經濟建設,掀起了開發臺灣的高潮,迅速而有力地推動了臺灣的前進,做出了前人所未及的事業。

  要解決鄭軍長期存在的糧食問題,促進臺灣的繁榮,鄭成功認識到必須從農業生產抓起。

  荷蘭人投降後的第三天,鄭成功帶著何斌及官兵千余人,準備了10天口糧,到各地進行調查研究。

  他從新港以至半線等處出發,直到高山族同胞聚居的地點,進行了普遍深入的訪問。他要研究臺灣的農業狀況及自然狀況,並安撫臺灣的人民。各地人民對鄭成功的到來非常高興,表示擁護鄭成功。

  過去高山族的農業生產是落後的。鄭成功使散居在臺灣西南平原的各社高山族同胞,學習和運用漢族的先進農業技術,使農業生產向前發展得很快。

  以前高山族同胞不知道使用犁耙、耕牛,也不會使用鐮刀收割。稻禾成熟時,他們一穗一穗地拔。鄭成功接受楊英建議,每社派去漢族農民一人,發給鐵犁耙鋤各一副,熟牛(耕過田的牛)一頭,讓漢族農民教給高山族同胞使用工具的技術。高山族同胞親眼看到先進耕作技術的好處,都高興地效仿,從而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鄭成功訪問了高山族各社之後,回到安平,第二天召集各位將領,開了一個軍墾會議。他講了糧食問題的極端重要性,提出了「寓兵於農」的發展戰略。

  「寓兵於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史。秦始皇以前,兵民不分。人們有戰爭時當士兵去征戰,無戰爭在在家耕田。秦始皇時,廢除井田制,兵民開始分開:民,專門從事生產;兵,專管打仗。後來漢、唐、宋、元朝,屢年征戰,軍需要求很大,往往糧食問題沒法解決。因此,善為將者,不得不組織軍隊自己生產。如諸葛亮在斜谷,司馬懿在淮南,薑維在漢中,杜預在襄陽,都是處於兩軍對峙的時候,恐怕運轉軍需糧秣很困難,以致士兵餓肚子,所以都組織了軍隊屯田生產,這就是「寓兵於民」。元朝的分地立法,明太祖朱元璋設衛安軍,都是處於天下太平時,軍隊糧米無法保證,因此軍隊裡以)7/10的人力從事農業生產,以3/10的人力從事作戰、警戒、戰備執勤。

  在臺灣當前的情況下,鄭成功提出「寓兵於民」

  的戰略,無疑是非常正確的。諸將領也知道這個戰略對臺灣、對軍隊的重要性,都紛紛響應。

  鄭成功開始實施「寓兵於農」戰略了。他只留兩個警衛部隊守衛安平、承天二處,其餘各鎮,按鎮分地,按地開墾。平時10人中以1個暸望、警戒,以四人耕田種地,輪流更換,這樣,既無閑丁,也無逸民。插竹為社,斬茅為屋,訓練生牛犁田。丈量土地,劃歸版圖,照三年開墾,然後定上、中、下三等,確定賦稅。三年內的收成,只給公家3/10。

  農閒時訓以武事,有警則荷戈以戰,無警便扶犁耕田。

  為了更好、更規範地實現「寓兵於民」政策,鄭成功頒佈了八條命令,對田地的開墾與分配,林木坡地的保護和捕魚經商等,都做了規定。他特別強調,軍政人員搞生產建設,一定不要與民爭利,尤其不能損害高山族人民的利益。開墾的總方針是「己力經營」,即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去開墾荒地搞農業生產,絕不能強佔他人的勞動成果。

  鄭成功將八條命令刻版頒佈,嚴格執行。

  六月,鄭成功分派各鎮前往臺灣北路、南路各地屯墾,發給6個月的糧餉,做為開墾費用。

  官兵們一手拿刀,一手拿鋤,使墾區的面積不斷向臺灣西部傘原的南北擴展,從前人跡罕到的地方,也出現了嫋嫋的炊煙,綠色的田園。這種軍墾,使士兵同時又是農民,把兵役、國防和農耕三者結合在一起,有組織,有領導,有力量,較之個體農民,在解決一些自然災害帶來的困難方面,較為有力。

  他們開墾的田地,名叫「營盤田」,屯名就是原來鎮營的名稱,有些地方的名稱沿用至今。如高雄岡鋒鎮前營裡,是前鋒鎮屯墾的。

  在鄭成功的民族政策指導下,高山族農民接受了漢族兄弟傳授的耕作技術,農業生產發展較快,生活水平也比荷蘭侵略者統治時期提高了很多。

  鄭成功在臺灣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使臺灣逐漸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產糧寶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