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鄭成功 | 上頁 下頁
一一


  第三天的中午,只見一個挑魚的大漢,飛快地向石橋走來,當他來到橋中央時,看見橋頭那邊正飄著一面招兵旗幟,便將魚倒下橋去,朝著桌子跑了過來。

  他看了看桌上的東西,又看了看招兵的旗幟,便走到桌前,拿起寶劍將那盛滿清水的碗打得粉碎。他又拿起火刀、火石,熟練地將那蠟燭點燃。

  看到此番情景,在旁守衛的親兵趕忙去報告張進。

  張進急忙趕來,含著笑問大漢:「請問壯士尊姓大名?」

  那大漢答道:「小民陳發。」

  張進又問道:「壯士以劍擊水,以火燃燭,不知有何用意?」

  陳發答道:「寶劍擊碎清水,以喻『反清』;火石點燃蠟燭,以喻『複明』。小的願隨國姓爺,以盡微薄之力。」

  在陳發的帶動下,曾跟陳發一起幹活的一些小夥子,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一起跟來投到鄭成功軍中。

  在潘山地區出現了一幕幕長輩送兒、妻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

  這個故事在潘山一帶廣為流傳,鄭成功部將張進募兵的石橋遂被人稱為「招賢橋」。

  投靠鄭成功軍隊的還有南安縣溪東村以李啟軒為首的18條好漢;以及後來名振南國的大將甘輝、當過明朝都察院禦史的老先生沈佺期、後來威震敵膽的大將陳豹等。

  鄭成功高舉義旗,得到了各州縣百姓的擁護;他禮賢下士,各地英雄豪傑紛紛投奔而來。他慧眼識英豪,除得到上面提到的英雄好漢外,還從戲班裡選來了扮演武松的李景林和洪旭,量材使用,分別委以重任;對從清軍起義過來的人員,也是推心置腹,以誠相待,原清軍浙江台州軍將馬信投奔鄭成功,鄭成功就命他為前鋒鎮指揮官,充當收復臺灣的先鋒。

  這樣一來,各路英雄一齊奔向鄭成功的軍隊,鄭成功麾下謀臣如雲、猛將如雨,又有成千上萬真心實意擁護起義的士兵和老百姓,這就為鄭成功反對內外敵人的偉大事業儲備了最寶貴的因素——人。

  中國東南沿海的愛國謀士、將才大多歸於鄭成功麾下;老百姓擁護鄭成功的起義,可謂得天下之智力與民心,鄭成功的抗清力量壯大了起來。

  §2、游戰南國

  經過鄭成功的苦心經營,鄭成功從南澳回來時,已有了數千人的隊伍。他聽說桂王已在肇慶即位,便放棄了隆武年號,改用永曆記年。

  鄭成功命洪政和陳輝為左右先鋒,楊才和張進為親丁鎮,敦泰、餘寬為左右護衛鎮。這年四月(公元1647年),鄭成功聯合鄭彩、鄭聯兄弟,進攻海澄。清軍入福建後,海澄一度成為清與殘明勢力爭奪之地。鄭軍這次進攻,只攻破了九都地方,但因計劃不周,而清軍援兵又及時趕到而失利。洪政中流矢受重傷,監軍楊潢陣亡。鄭成功不得不退兵。

  鄭成功整頓兵馬,鼓舞士氣,準備再戰。鄭鴻逵頗為欣賞鄭成功不怕挫折的勇氣,但同時擔心鄭成功行動魯莽,萬一孤軍深入,會給清軍造成可乘之機,便寫信給鄭成功:「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先穩固根本性的基礎,然後才能求得穩定的發展。現在你只佔據安平這個彈丸之地,又沒有天險可以依靠,一旦清軍攻打過來,你怎麼辦呢?你應該火速回軍,我領軍相助,我們兩軍合力攻下泉州,做為暫時的安身之地。然後養兵蓄銳,攻打清軍之不備。」鄭成功覺得叔父的話很有道理,當即回兵安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