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揚州八怪傳 | 上頁 下頁
五二


  ◎第十章 驅使筆墨心手狂

  ——羅聘

  唐代詩人李賀被稱為「鬼才」。「揚州八怪」中也有一位畫家被稱做「五分人材,五分鬼材」。這倒不是他的畫風像李賀的詩風那樣冷峭,而是因為他善畫鬼,並且能白日見鬼的原故。他就是羅聘,「八怪」中班輩最小的一個。

  一、金農門下詩弟子

  羅聘,字遯夫,號兩峰,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初七生於揚州彌陀巷的一處地方。這處地方後來被羅聘命名為「朱草詩林」,名其堂為「香葉草堂」,至今尚稱完好,是「揚州八怪」中唯一保留下來的私人住宅。

  羅聘祖籍為安徽歙縣呈坎村,21世祖乾宗公的時候遷到揚州,已經有很多年代了。父親羅愚溪,康熙五十年鄉試中過舉,似乎沒有做過官。叔父羅愫任過烏程縣令。愚溪生有五個兒子,羅聘排行第四。羅聘有個與眾不同的特徵:眼睛生得碧藍,晶瑩可愛,家裡替他起了小名「阿喜」。

  羅家上世也算是官宦之家,但並不富裕。父親在羅聘剛滿周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羅聘的童年是在孤苦中度過的。

  羅聘很聰明,讀書又用功,從小就顯示出博聞強記的才能。早孤促使他謀求自立。他不能像富家子弟那樣讀經書,鑽八股,走科舉的道路,他要儘快取得謀生的手段。聚集在揚州的以賣畫為生的文人畫家的生活給了他啟示,他一邊刻苦讀書,一邊辛勤學畫,「通畫學十三科,讀奇書五千卷」,20來歲就在詩畫方面嶄露頭角了。

  羅聘21歲時和方婉儀結婚。方是廣東布政使方願瑛的孫女,國子學生方寶儉的女兒,和羅聘祖籍相同,安徽歙縣聯墅村人。她習詩書,明禮度,擅長詩畫,是一位才女。生於雍正十年壬子(1732年)六月二十四日,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有「我與荷花同日生」的詩句,故又自號白蓮。她與羅聘志同道合,有共同語言,是一對理想夫妻;但羅聘家境清寒,他們又是一對貧賤夫妻。「江山清淑之氣,不鐘于綺羅豐厚之閨閣,而生在清寒徹骨畫梅相對之貧士家」,是相當真實的寫照。

  那期間正是盧雅雨第二次來揚州任兩准鹽運使,盧「工詩文,性度高廓,不拘小節,形貌矮瘦,時人謂之『矮盧』,……曆官至兩准轉運使,築蘇亭於使署,日與詩人相酬詠,一時文盛於江南」。那時又是揚州藝苑的中心——馬曰琯、馬曰璐兄弟的小玲瓏山館最盛旺的時期,馬氏兄弟「勤學好問,尤好客,夙儒名士滿宇內,家多藏書,高宗南巡制詩褒美,亦可謂榮遇矣。……業鹺揚州時,資產不及他氏,而名聞天下,交遊嘖嘖稱道不衰」。故當時的說法是:「揚州為鹺商所萃,類皆風雅好客,喜招名士以自重,而小玲瓏山館主人馬秋玉、佩兮昆弟尤為眾望所歸。時盧雅雨任運使,又能奔走寒畯,於是四方之士輻輳於邗。」

  盧經常往來于馬家,曾在兩馬的協助下編選王士禛的《漁洋精華錄》和朱彝尊的《經義考》,甚至因常借閱馬家藏書而把在揚州的書齋名為「借書樓」。能為盧所賞識和能出入馬家的,不是學有根基的學者名流就是名重一時的書畫大家,尋常之輩難以廁身其間。然而年輩懸殊的羅聘竟結識了盧雅雨,並成為小玲瓏山館的座上客,這只能是羅聘橫溢的才華,使這些不作溢美之詞的前輩對他刮目相看。

  當時相聚揚州的鄭板橋、朱二亭、閔廉風、張嘯齋、金兆梓等對羅聘都很看重。住在西方寺的金農,對這位後生晚輩更為青睞,常常在詩畫上給予指點,羅聘對這位老畫師也更為傾服,常常追隨左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25歲的羅聘以詩為禮,正式拜金農為師。那時揚州為迎接乾隆兩次南巡,鹽商們忙著爭奇鬥豔地大造亭園,保障河(即今瘦西湖)和五亭橋、蓮性寺白塔正在開挖和趕建,「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格局也正在形成,這兩位師徒卻無動於衷地躲在西方寺和朱草詩林裡教學詩畫。金農對這位弟子的領悟能力很讚賞,曾說:「初仿江路野梅,繼又學予人物蕃馬,奇樹窠石。筆端聰明,無毫末之舛焉。」當時就有見羅聘如見金農的說法。金農常托羅聘代筆,羅聘作畫也常請金農題署,故後來產生了金農的畫全出於羅聘之手的誤傳。不過應該承認,在傳世的金農作品中,愈是精能的,羅聘代筆的可能性愈大。這和冒名頂替不同,他們師徒倆已溶為一體了。

  羅聘曾為金農畫過兩幅肖像,一幅《蕉陰午睡圖》,一幅《金農像》(現藏浙江省博物館)。這幅畫上的金農,「方頭大耳,五官飽滿,濃眉下垂,有趣的是光光後腦勺上竟梳著一根細如鼠尾的小辮子,與碩大的頭顱形成對照,給人一種幽默感。他表情平和、安詳,敦厚的身體穩坐在橫臥的石頭上,人體與石頭幾乎融為一體。」沒有深刻的觀察和親切的體會,很難做到這樣寫意傳神。金農也有自畫像付與羅聘,題記說:「……聘年正富,異日舟屐遠遊,遇佳山水,見非常人,聞予名欲識予者,當出以示之,知予尚在人間也。」他們之間的感情,不是一般師徒關係可比的。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77歲的金農在揚州佛舍謝世。老師病中,羅聘盡心侍奉,死後料理喪事,兩年後又在杭世駿的資助下,護送老師的靈柩歸葬浙江臨平黃鶴山,弟子之誼超過親子之情。

  老師死後,羅聘開始獨立賣畫為生,妻子方婉儀的畫梅也名滿揚城。但羅聘總有一樁心事不能釋懷。金農的部份詩作和硯銘,生前匯刻成《冬心先生集》和《冬心齋硯銘》;《畫佛題記》也在金農76歲那年由羅聘和另一弟子項均刊刻印行。可是還有不少詩作流散各地,未能彙集。循著老師生前的足跡,搜尋遺稿,編成《冬心先生續集》,是羅聘的一大心願。再說,他也應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羅聘第一次沿著運河進了京城。

  二、名動京師《鬼趣圖》

  按常理說,羅聘當時只是一個不知名的會畫畫的小文人,來到京師是很難有周旋的餘地的。好在他以金農的高足的身份出現,拜訪的又是金農的生前好友和對金農有所瞭解的人,所以情況還是比較好的。

  羅聘在萬明寺住下不久,就拜謁了刑部尚書英竹井。英竹井即英廉,姓馮氏,漢軍鑲黃旗人,是一位廣交遊的官吏,座上賓客多為京華的顯宦名流。英竹井在住處獨往園接待了羅聘,對羅產生了很好的印象。由英的關係,羅聘漸為京師社交界所知,詩畫遊宴活動也多起來了。對羅聘最為賞識和接觸最多有錢載、翁方綱、程晉芳、錢大昕、紀昀等人。錢載(1708年—1793年)字坤一,號籜石,著名的詩人、畫家和鑒賞家,此時任禮部侍郎。乾隆間的許多名人都是他的朋友,金農是其一。錢載一見羅聘,就有當初見到金農一樣的感覺。翁方綱(1733年—1818年)字正三,號覃溪,書畫均稱大家,又是金石學的權威,此時任內閣學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