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楊貴妃 | 上頁 下頁
八六


  楊國忠的處境非常尷尬,他在無可奈何中請皇帝來出面壓制反攻派,可是,皇帝被反攻的言論和每天遞入的特別消息所迷惑了,他終於完全傾向於反攻派,楊國忠的請求,沒有得到答應,皇帝真的相信,安祿山的大將崔乾祐在潼關之外的兵力不多,哥舒翰一出,必能將之擊潰。

  楊國忠從來是順皇帝的意見,這回,他力爭,但是,李隆基卻堅持著,派使者赴潼關命哥舒翰出擊。哥舒翰很快地回奏,請求仍持守勢,他認為安祿山在潼關之外,公開的前鋒是一些散部,中心卻是勁兵,不能輕敵!他建議由郭子儀、李光弼兩人新建立在作戰中已有經驗的部隊出擊,攻取安祿山的老巢范陽,然後,潼關守軍再出師,兩方面進迫,必能收復洛陽。

  哥舒翰的回奏,在朝中引起最不滿的反應,官員們大力要求出兵,楊國忠再也無力阻止了。

  於是,皇帝嚴命哥舒翰出擊。

  天寶十五載,六月初四日丙戌,哥舒翰在痛哭中向長安遙拜,出師反攻了,他明知道這是冒大險而少有獲勝機會的,但皇帝嚴命,他又怎能不出兵呢?

  哥舒翰以大將王思禮領五萬兵為前鋒,龐忠等將軍分領十萬兵繼之,他自己領三萬人馬先到河北岸高阜處接應,兵出之後,哥舒翰又和大將田明丘乘舟在河中觀察形勢。

  六月初七日,兩軍相會了,安祿山部下統兵官無敵將軍,平西大使崔乾祐,的確暗藏精兵的,他的勁師扼守靈寶西原七十裡的隘道間,五月來,按兵不動,目的在誘大唐兵馬出擊。

  六月初八日,哥舒翰發動了全面攻勢,他希望以自己優勢的兵眾來壓倒敵人。

  然而,崔乾祐在靈寶地區已有很周密的佈置,哥舒翰的大軍陷入了最不利的境地,前鋒入了隘道,受到火攻,中央大軍遇伏而散,有幾支兵進入了絕地,於是,潼關大軍在一天中崩潰了,哥舒翰自率的三萬人,聞變即歸,受到阻擊,軍心慌亂,也逃散了,哥舒翰率殘兵繞道首陽山逃歸。

  十八萬人出擊,逃入潼關的軍隊只八千人,而最不幸的是,蕃將火拔歸仁在最後叛變了,誘擒主將哥舒翰,向安祿山投降。

  六月初九日,安祿山的平西大使崔乾祐佔領了大唐皇朝的天險潼關。

  哥舒翰于六月初四日出兵反攻,到潼關失陷,前後只有六天的時間,而潼關關外的防務,長壕塹三道,每塹寬三丈,深一丈,外加障體,弩箭設置,崔乾祐如正面進攻,無法攻下潼關的,然而,大唐的敗兵狼狽逃回,在慌亂中跌入壕中,許多處屍體填平了一丈深的壕,敵人便踏屍而進,再加大軍在崩潰無主中,潼關便輕易被攻破了!但是,這可惡的命運如非火拔歸仁的投降,還能挽救,哥舒翰仍留下一支兵守衛要塞,這支兵在西關,當敵人入關時,有力反擊再收復東關,因為乘勝追到潼關的敵人前鋒,數目只有萬餘人,又久戰疲累,但不幸的是內部出了叛降的將軍。

  潼關的失陷,于相持階段建立起來的一點信心也喪失了。

  潼關之西,大長安的外圍地區,河東、華陰、馮翊、上洛四郡的防禦使都棄職而走,各城的地方守兵,隨之逃散。

  在長安,當哥舒翰出兵之後,宮中、朝中都密切注意前方的情形,十二月初五日以後,皇帝每天都親自接見報告戰訊的專使,樂觀地等待佳音。

  潼關和長安之間,建立了最快捷的驛站和其它緊急通訊方法。每隔三十裡路,即有一所烽火臺,每天傍晚,舉平安火,由東向西,第一站的烽煙起時,第二站立刻相應,如此而傳到長安,不過半個時辰。烽火,以前是傳警的,但現在是報導平安,因此而稱為平安火。

  初九日黎明,長安先得到潼關兵敗的消息,早朝時,群情暗淡,楊國忠沒有對時局發言,這位宰相的心情非常沉重,而大唐皇帝,心情一樣不好,可是,皇帝以為兵敗在東關,他估計潼關不會失守的。

  這天早朝中,皇帝把近來組訓完成的監牧兵三千人,交領軍李福德立刻率領赴前線。

  李福德的兵,是選禁苑中監牧五坊的閑卒訓練而成,不是能戰之軍,但是,在情況不佳中,皇帝用這一著來緩和朝廷中的氣氛。

  午後,兵敗的消息不斷地傳到,楊國忠入宮兩次,到了稍後的時間,楊國忠留在花萼樓,報使一經中書,就由一位當值的舍人陪入內廷報告。

  六月初九的傍晚,平安火沒有燃起——潼關已失,近邑兵官逃散,無人管平安火了!

  高力士親自入內報告平安火不至。

  皇帝和貴妃正在吃晚飯,高力士的報告,使得皇帝大吃一驚,他脫口而出:「力士,是潼關失守了?」

  「陛下,報告尚未到,以平安火不至而度之,大約是潼關出事了!估計,出事的時間或在今日午後——」高力士大膽地說出了忖測之詞。

  皇帝沉沉地哦了一聲,無言。

  楊貴妃低聲問:「力士,平安火不至,是否會因其他原因?譬如偶然的疏忽或者耽誤!」

  「貴妃,依照多年來的往例,那是不會有的!」高力士再轉而向皇帝說:「陛下,是否召宰相?」

  李隆基沉吟著,尚未回答,此時,以楊國忠具名的急啟,由值宿省中的舍人遞入。楊國忠報告了平安火不至之外,又加上了自己的應急措施:派人馳赴渭南、灞上,監軍備戰,作內線集中。並且傳命阻李福德前進,留軍臨潼以觀進止。

  急奏由內常侍呈入,李隆基看了,轉交高力士,隨說:「我知道了,著中書舍人回去吧!」

  高力士看了急啟,也沒有發言,宮內的人都陷在可怕的緘默中;不久,楊貴妃低聲請皇帝吃完飯。

  皇帝看了白玉杯中的剩酒,徐徐飲盡,抹抹嘴,起身說:「差不多已飽了,我們那邊坐!」他緩緩地移身,向起居間走去,高力士相隨而入。

  楊貴妃看著桌上的殘菜,發了一回怔,也起身入內。她見到皇帝和高力士都湊近地圖在看。

  皇帝在華陰城與潼關之間的一區,用脂筆劃上一個圓圈,再將筆尖拖向西,在渭南、臨潼兩地稍頓,歎息著,回過頭來,愴然向高力士說:「大錯只怕已鑄成,不該命哥舒翰出兵的——唉,我以為國忠不知兵,心怯;唉!朝中那許多人,力言可進兵反攻,我二十余萬人馬,怎會到如此地步!」

  對此,沒有人能接口,高力士再度建議召楊國忠入議,但是,皇帝卻不出聲;李隆基愧見宰相,因為楊國忠是力主堅守的,而他在最後接受了多數官員們的意見,斷然否決了楊國忠堅持的意見。結果如此,他想到了此時召見宰相,會無話可說,但是,他又不能不處理。猶豫了一歇,他逃避了,命高力士代自己出去和楊國忠商量,同時,命高力士採取緊急戒備。

  高力士走後,皇帝慘然向楊貴妃說:「玉環,只怕長安會保不住了!」

  楊貴妃為之大驚,悚然說:「怎麼會?我們在潼關有二十多萬兵,即使失敗,一半兵馬總能保留下來,還可以在華州佈陣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