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楊貴妃 | 上頁 下頁
八〇


  在夜色茫茫之中,雲開,月亮出來了。雖然是十六,從地面向上看,月亮依然是圓的。高力士在華清宮內苑門外階前看著月亮出神,此時,大唐的宰相自裡面出來。高力士知道,楊國忠於晚飯之後,到上清殿的側殿中辦事。

  他們彼此招呼了一下,楊國忠繼續向外走,但走出幾步,又回轉來,兩名內侍和兩名隨從則站在原地等他。

  「高翁曾在軍中,看情形,我們在河北岸守點的希望如何?」

  「我這個大將軍對正式打仗是不在行的,前方的情形如何,我們所知太少了,要再看幾天才能判斷,第一,希望太原守軍能認真打一仗,此外,寄望河東兵自側面進擊!」

  「說客的作用——以我去職為辭,是否會有效?」

  「楊公,這不能寄望,明目張膽地造反了,豈是說客能說得下的?安祿山宣稱討楊,只是藉口,兵已出,決無自休之理,我只指望我們派去的說客能發生另外的作用,如果拉過老崔的一支兵,安祿山的聲勢就會削弱。」高力士舉頭看月,「丞相,我想,我們大約有一個月的時間,一切都要在一個月內佈置妥當——封常清幾時可到?」

  「應該在前兩三天到的,我發出密召,已有十八日,想不到變起倉促,可能,此人啟程遲誤。」楊國忠說著,一拱手又走了。

  高力士依然在出神。

  在內寢,皇帝睡不著,和楊貴妃閒談軍事地理,有一幅臨時繪製的河北地圖,用屏架支持,立在長幾的左側,皇帝在說話中,時時指點地勢。

  楊貴妃是完全不知兵的,她只是傾聽,到後來,她有著倦意,但在朦朧中,依舊哦哦地漫應。

  於是,大唐皇帝苦笑著,命她先上床,意兒和阿芳兩名侍女服侍貴妃上床。皇帝獨自對地圖出了一回神,覺得室內太暖,他出去——在內寢的廊下,皇帝看到月光滿地,也舉頭望月,喃喃地說:「這回,居然沒有天象報警,今夜月,一片澄澈,不象有兵災的徵兆啊!」於是,他回憶到自己發動玄武門兵變之夜,曾看到不少流星,後來,史官的紀錄謂:「天星散落如雪」,那是誇張,他為之苦笑了。

  次日,十一月十七日,皇帝在花清宮的正殿舉行大朝——在平時,避寒山居,雖有朝會,但不用大朝的儀仗。

  宰相楊國忠把昨天在緊急朝會上的報告重複了一遍,加上今日一早得到的消息,然後,把可以公開的措施宣告了。隨著,又由次席宰相韋見素奏告已經進行的一些事,包括畢思琛和程千里昨天啟程,通宵行進在內。

  今早的消息,已有了安祿山叛部的大致人事:隨安祿山出兵的主要人物,以嚴莊、高尚、孫孝哲、高邈為軍中主謀,領兵將領已知的有阿史那承慶、安忠志、崔乾祐、田承嗣、張孝忠、蔡希德、李歸仁、張通儒、史思明等人,胡漢相雜。

  同時,安祿山起兵的口號:「申討楊國忠,清君側」也公開了。楊國忠奏請運用此一口號,下詔責安祿山,令其回兵,許以不咎既往,這是官式,也用以掩飾已派了宦官出發的事。

  在這些報告之後,朝中議論紛起了。

  李隆基用心地傾聽,但他很失望,因為沒有切中的建言。

  就在大朝進行中,安西節度使封常清趕到了。

  封常清是西北軍中少見的漢人名將,為高仙芝的舊部。高仙芝是高麗人,但已完全漢化了的,他內調先擢為右羽林軍大將軍,再轉金吾大將軍。楊國忠常與之商量安祿山的問題,高仙芝推薦封常清,楊國忠便密召他入都城。封常清昨夜到長安城外,和楊國忠的人聯絡,便直赴華清宮。

  身材矮小,一足微跛的名將封常清,沒有將軍的威風,但他有戰功,又能治軍。因此,人們並不因外形而看輕他。他上殿,立刻對安祿山的叛變事件發言。

  封常清已得到楊國忠的指示,他當殿請纓殺敵,簡單明快地指陳形勢,自請到洛陽開府庫募兵,可以很快地擊破安祿山的部隊,他指出:天下升平長久,人民雖怕兵,但也同樣厭亂,因此,安祿山聲勢雖大,但人心不附,要擊破他並不困難。

  朝議紛紛中,只有封常清的陳詞慷慨激昂而充滿信心。皇帝對之表示嘉許,命他先退朝去休息,再候命令。

  接著,又由韋見素提出一套在大河南北招兵的計劃,又有不少人對此計劃發言,大朝拖到近午時才散。

  一上午的大朝會,不曾作出具體的決定。

  散朝後,楊貴妃已在內殿門車上等皇帝了,她請皇帝上車回內院吃飯休息。李隆基稍為猶豫,終於上了車,但在上車之後,再召高力士來,著他在內殿主持。

  當李隆基回到內苑,換了衣服,還沒有吃飯,楊國忠和高力士已到來了,他們報告最新的消息:北京副留守楊光翽被誘俘,太原城陷落——他們曾指望大唐皇朝發源地的太原能打一仗的,只一夜,幻滅了。

  十一月十八日,又是大朝會,聽取各部首長的報告,討論動員計劃;皇帝任命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即日乘驛趕赴洛陽募兵。

  除了這一項任命之外,其他擬定的措施,都沒有發佈,這是聞訊的第三日,雖然有了太原陷落的消息,但朝廷中的人心,反而較當日和次日為定,也許由於封常清的陳詞和出發所影響,也許由於皇帝表現的從容。

  總之,在山上的朝臣忽然不十分慌張了。

  實際上,皇帝是在憂心忡忡之中,高力士曾調看了軍事檔案,他奏告皇帝,河以北,除了楊光翽之外,其他城市並無可戰之兵,再者,在編制上,安祿山兼領河北道採訪使,河北諸郡都歸他統領,州官也不易抗拒。如今只能希望河東的軍隊出擊,以及河北城市的地方兵自發性的抗戰,而兩者都是近乎渺茫的。

  皇帝對此無話可說,高力士建議立刻在長安地區募兵,李隆基認為尚可再等待幾天,他不願都城中因此而混亂。

  楊貴妃是清楚皇帝在憂惶中的,但她又有莫名其妙的希望,皇帝會告訴她,已派人去遊說張通儒,崔乾祐等人的兵,只要有一兩支兵反正,回擊安祿山,那末,大局就能扭轉,皇帝對拉人反正,有相當的信心。

  於是,在兵烽戰火彌散中,大唐皇帝從容地自驪山避寒行宮回長安城,那是十一月二十二日,丙子。距安祿山起兵反,足十二日,從得到消息計,今天是第七日。

  車駕自華清宮回到城內的興慶宮。

  皇帝在下車之後不久,便偕同貴妃到花萼相輝樓,眺望長安市區——長安城與平時一個樣子。興慶宮附近的居民、行人,於是知皇帝在花萼相輝樓後,都到街上來看,朝拜皇帝。

  李隆基再偕同貴妃到城上,於近距離與百姓相見,然後,他回到花萼樓的東廳,接見宰相以及留在城內未上山的大臣,其中有幾位是退休了的大臣。之後,皇帝吃了午飯,就在花萼樓休息。

  楊貴妃沒有午睡,她約虢國夫人于下午來——在驪山時,貴妃就托妹妹入城後設法打聽一些民間的消息來相告,現在,她靜靜地等待著。

  七天來,楊貴妃的不安在加深,似乎,多過一天,和皇帝多談一次,她的憂慮就深一分,雖然皇帝也時有樂觀的表示,但她總覺得皇帝的樂觀很空虛。

  對封常清的馳赴東都募兵出戰,她完全不看好,她雖不知兵,但有常識,認為臨時募集的兵必然不能抵擋久經訓練的正規部隊。

  不久,虢國夫人到了,她告訴貴妃,長安的平民對安祿山的造反,一些也不關心,一般人對於發生在遙遠的河北的事,不以為是嚴重的。至於士人,議論雜亂,有不少人批評楊國忠無能,致使邊將生變,也有人為安祿山起兵而興奮,他們幻想著從立兵功而取富貴。

  「長安人不以為這是嚴重的?兵凶戰危——」楊貴妃說了四個字,苦笑著,「一般人不知道朝廷在河北無兵,在河南也沒有兵,唉!這也難怪他們!」

  「太平時日太久了,貴妃,你可知道,我們大唐皇朝有多久沒有在內地打過仗?」虢國夫人說,楊貴妃搖搖頭,於是,她又接下去說:「我的孩子記下來,你看!」她取出一張紙,交給貴妃。

  大唐皇朝自開國時代內戰十年,在太宗皇帝貞觀二年討平梁師都以後,就不曾有真正的內部戰爭。其間,武太后臨朝時,有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那是發生在光宅元年的事,又只是局部的小地區戰事,很快敉平叛亂。此外,一城一地的小亂子也曾有過,但都不能稱之為戰爭。自貞觀二年結束真正內戰到如今,已經一百二十七年沒有真正的大規模內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