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楊貴妃 | 上頁 下頁
三八


  皇帝的文學侍從之臣,也得見楊玉環——皇帝經常在內宮有小宴會,約的是文學侍從,楊玉環自移居興慶宮之後不久,就時時參加。

  她認識了不少人,她對這種比較少有君臣間拘束的小宴,也感到興趣。

  在這些宴會中,偶然會有人作幾首詩,也會談及當世的文風、音樂、藝術。

  曾經被擱下的婆羅門樂章,到了此時,又被提了出來,一次,楊玉環在小宴中命樂工奏了幾節,請與宴的文士提出意見。皇帝在興奮中指定,以太真妃為領導,選擇適當的人來改編,他說明,這將是天寶紀年的大樂章。

  文學侍從們自然是叫好的,於是,楊玉環在宮中,也有了正式事可做,她集中了梨園中第一流的樂工,還有翰林供奉中的學士,甚至皇帝的駙馬張垍也來湊興。

  這是非常的歡樂的日子,楊玉環不曾去理會到人事上的問題,偶然想到父兄,也偶然想到丈夫與兒子,但生活太豐富了,偶然的想到,又偶然的拋開。

  也就在這樣的好日子,她的父親,官國子監司業的楊玄璬臥病不上班,而且上表以病為藉口而辭職。

  宰相李林甫技巧地把這一封奏事交給秘書監賀知章處理,那是把這一問題轉給內廷經辦。

  皇帝得知了,皇帝也告知了楊玉環。

  於是,楊玉環自請回家去一次,她向皇帝說,自己將會把一切都說明白,希望父兄能予諒解。對此,李隆基有著躊躇,他要求玉環暫緩進行,依照官制,因病請退休者,有給假休養之例,如果體弱不能任事,可以同等職銜分司東都,不必真做事,但又不算退休,只是俸給比較少一些,他說明,病假或者放棄職務而滿一百天,那就等於自行離開了官職。

  有一百天時間可以周旋,他勸玉環不必著急。

  楊玉環也真的不著急了。

  她修編婆羅門樂章,她又和皇帝在一起,由琵琶國手張野狐,以及一名由阿拉伯區域來的外國樂師,還有一位西域的康居國樂師,共同創作了一套名為《紫雲回》的樂曲。

  這一套樂曲的底本,原是李隆基在十年前自己有感而湊合摘錄的,揉合好幾種樂曲,但並未完成就扔下了。楊玉環好動,對宮廷中的忌諱又少予理會,她翻查皇帝的私人文書雜件,找出了《紫雲回》的稿本,試了幾次,就催促著皇帝將之完成。李隆基雖然通曉音樂,但是,要他獨立完成一套樂章,根本無此可能。楊玉環的情形與之相似,因此找了許多人參研,就皇帝的稿本為基礎,把《紫雲回》完成了。

  這是揉合中外音樂的新創作,其中的舞曲部分,參照涼州曲和南方散曲而成,用兩隊舞伎,共二十八人。

  楊玉環親自為之設計舞衫。

  《紫雲回》試演了幾次,才正式演出,皇帝找了不少文學侍臣來參觀。

  ——一位很有名氣的道士吳筠,為皇帝微召,從會稽來到長安,和皇帝見過一次,李隆基對吳筠很是賞識,《紫雲回》第一次演出時,這位道士以客卿身份參加宮廷內宴而觀樂舞。

  之後,皇帝、楊玉環邀文學侍從們小飲,問吳筠散隱天下的人才,吳筠脫口而說:「蜀人李白,命世奇才!」

  「李白,我也知道,我看過他作的詩,興慶宮中就有他的詩卷!」楊玉環欣然說出。

  皇帝看了愛妃一眼,笑著說:「太真妃也欣賞此人文學,當是不錯——李白這名字,我自然也知道,好象,從前來過長安?」

  坐在楊玉環身邊的玉真公主微笑著接口道:「李白風神俊朗,以前來過長安,怕有十年了。」她稍頓,指著賀知章和侍御史崔宗之說:「他們兩位應該深知李白,當年,李白在都中時,有飲中八仙之稱,我們的賀監有一次請李白飲酒,身上沒帶錢,以所佩的金龜,質錢換酒,一時傳為佳話。」

  皇帝回顧小妹,詢問:「你也見過?」玉真公主點點頭,楊玉環則轉向賀知章:「賀監,你們飲中八仙,是那幾個人?」

  「這是好事者隨口說說的,似乎指我們中八個,一位是現在守制中的汝陽王,次為現任左相李適之,其次是: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及老臣——當時在一起,只聚宴,大家都豪飲,這八人中,蘇晉於開元二十二年故世了,現存七人,以老臣年事最高。」賀知章謹慎地說。這是放縱的行為,他本人無妨,但對汝陽王和現任左相的李適之卻有妨礙,幸而喜悅中的皇帝不在意。

  道士吳筠,借此機會,鄭重地推薦李白,皇帝欣然命賀知章立刻起草詔書徵召。

  李隆基同時又希望各人推薦才智賢俊之士入朝,他說明了不必經由考試而入仕,只要大家認為是人材,就可任用;他希望在自己為皇帝的第二個世代,能創造一個繁華的局面,以前三十年,撥亂反正,天下已大治,國家有足夠的財力,四方也有猛士守土,因此,他希望在文學藝術方面發展,使大唐王朝的精神生活有一番新氣象。

  於是,老去的秘書監賀知章舉酒為皇帝壽,與宴的人也齊呼萬歲。

  於是,著名的道士也是有名氣的詩人吳筠,朗誦了李白的一首新詩。

  這是升平時代的宮中樂事。

  李白這個人,曾經到過長安,頻交王侯,但並未獲得當時的人推薦,雖然地在當時認識了朝中不少權貴,但是,權貴們不曾正式舉薦才氣縱橫、具有多方面長處的年輕的李白。

  可是,一名道士,偶然于宮中提及,使李白的姓名在一日之間顯揚了。

  李隆基在這一次宴會之後,才去看李白的詩,也從而欣賞了這一個人。

  至於賀知章,把徵召李白的詔書草擬後,再正式轉交而發出去。

  興慶宮中,如今充滿了音樂氣氛。自從《紫雲回》譜成之後,大唐天子和他的太真「妃」便熱衷於音樂。李隆基對此,原有相當造詣,楊玉環喜歡音樂,早期只是愛好而已,但在入居太真宮之後,閑著無事,便在音樂方面深入,她也能作譜了。

  那一套天竺祀神的婆羅門大樂章,經過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融合中華古代的樂章,終於初步改編成功。這和原來的祀神樂有了許多不同,但這也和中華古典的雅樂異趣。大唐皇帝把它改成室內樂章,和《紫雲回》一樣,但新樂章是大部曲,共十八章,分為三大部,每部六曲,第一部分的樂章稱為散序六曲;第二部分稱中序六曲;第三部分稱為終序六曲。

  第一部分是只有樂奏而不配拍的,沒有拍,也就不能舞,第二部分入拍,舞蹈開始,那是以中華傳統的舞蹈為主體,初為慢舞,到了六曲的最後二曲才轉快,第三部分六曲,全為快舞了,樂部屬黃鐘商調,轉到最後入破為越調,但在收結時,又回轉到正黃鐘宮,這部大麯的最後,以玉磐為主響,引一長聲作結。

  從南北朝時代北朝的齊國、周國開始,都看重音樂,隋皇朝也一樣,隋文帝立國的第九年,以還沒有創立代表本朝的音樂而大為不滿,大唐開國,融合南北朝的文化,但李世民熱心地承繼隋煬帝楊廣的風格,為南方文化服務,在音樂上雖然有開創,但並未自成一個體系,李世民只是胡亂的吸收,以古典的雅樂定為廟堂之樂,取遙遠的羅馬帝國的軍中樂章,擴大而為破陣樂,定為軍中之樂,其餘胡樂與南朝樂章相雜,沒有自己的風格。現在,李隆基和楊玉環主持著,創立了一套綜合中外,而有自我中心的樂章。婆羅門樂章原是佛教的祀神樂,李隆基將之改為室內大部樂後,宗教意識上也來了一個轉變,李唐以道教為主體,他以道教代替了佛教,但仍保留一些佛教的東西在內,他求的是自我中心的綜合,而在第一部分散序,又加入了儒家的雅樂分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