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崇煥 | 上頁 下頁
三三


  在戰、守的同時,袁崇煥還利用和談作為緩敵之計,爭取時間,修整裝備,鞏固邊防。這就是所謂的「和為旁著」。甯遠戰後,由於高第撤防,後金破壞,使軍民大量集結關外四城,出現了「地隘人稠」,糧餉緊缺的困難局面。因此,急需修復錦州、中左、大淩等城,「業移商民」,廣開屯種」。為了避免「城不完而敵竟至」,中途而廢,袁崇煥提出「以和之說緩之」,這樣待敵人知道,「則三城已完,戰守又在關門400裡之外,金湯固矣」。

  袁崇煥的「以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的戰術原則,是在正確分析敵我雙方的軍事實力和各自特點的基礎上確立的。在這個原則中,「戰、守、和」三個方面層層相因,互為前提,即所謂「不戰何守,不戰不守而又何款?」同時這三方面又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它強調「守為正著」不忘乘間擊惰,出奇制勝。主張「戰為奇著」,必定在堅城固禦的前提下相機而動,決不盲目出兵。堅持「和為旁著」,卻是立足戰守,旨在麻痹敵人,爭取時間,更好的打擊敵人。這樣,使「戰、守、和」三個方面有機地融為一個整體,有效地指導了抗金鬥爭的進行。

  在貫徹以守為主,以戰、和為輔的戰術原則時,袁崇煥還十分強調要循序漸進,「逐步而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即「法在漸不在驟,在實不在虛」。

  他主張「戰則死戰,守則死守,步步打實做去」。

  他反對空言,認為只要做在實處,「不必侈言恢復,而遼無不復;不必急言平奴,而奴無不平」。他的這種講求實際的方針,使他在防守時,處處堅備,決不草率應付。在迎戰時,力求穩操勝券,決不急功近利,做到「行軍決策,莫不動出萬全,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取得抗金鬥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五)統籌全域的戰略佈局

  隨著袁崇煥事權的提高,責任更加重大。崇禎元年,他出任薊遼督師後,除了著力于寧錦防線的鞏固之外,進一步把目光轉向抗金鬥爭的全域佈防上。他從「五年複遼」的戰略目標出發,進行全面軍事規劃,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加強薊門守備。努爾哈赤、皇太極兩次在寧、錦城下受阻,自知寧錦防線固若金湯,堅不可摧,於是將進攻目標轉向薊邊。這樣,明金戰爭的主要戰場即由遼西走廊移到薊門邊外。袁崇煥作為薊門督師,及時地估計到後金的意向,瞭解了這種正在變化的邊情,多次上疏,「指陳利害」。他說:「夫遼已能抗奴,夷即變奚為?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為嚮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他建議朝廷一定要「嚴飭薊督,峻防固禦」。為了防患於未然,袁崇煥還派出參將謝尚政前往薊門增強守備。

  聯絡蒙古,撫西拒東。明金對峙以來,蒙古成為雙方極力爭取的對象。為了削弱敵人,取得外援,袁崇煥提出「撫西虜以拒東夷」的方針,力主聯絡蒙古,以作藩籬,防止後金直趨薊邊。他說:「今日之計,我方有事於東,不得不修好西虜,即未必可用,然不為我害,即以為我用矣。」「西款一壞,我得一意而防奴」,使「奴窮於無所與」。為了實現款虜制夷的方略,袁崇煥平臺召對後,力薦一向主款、並在蒙古諸部中素有威望的王象乾為宣大總督。當塞外災荒,蒙古哈喇慎諸部「糧食無資,人俱相食」,困苦不堪時,袁崇煥為安撫和爭取薊鎮邊外的蒙古部落,具疏請求以布米救濟他們。他說:「我不為各夷所依,夷遂依奴以自固。」「不如因而樹德,存數種於外,他夷入犯,我得以藉作藩籬。」於是「召至於邊,親撫慰,皆聽命」,削弱了後金對薊邊的威脅。

  整頓皮島,以為牽制。天啟初年,當遼東相繼陷落時,毛文龍卻率兵佔據東江,設鎮皮島。東江「憑險可以設疑,出奇可以制勝,水陸齊通,接濟則難,戰守則易,有可據之地勢」。因此「東江一鎮乃牽制之必資也」。而駐守東江的毛文龍卻是一個驕恣妄為,糜餉無功,暗通後金,不聽節制的奸佞之徒。他在初期雖也曾幾次出兵深入後金屬地,起到一定的牽制作用,但隨著實力的擴大,日益跋扈難制,儼然成為割據一方的藩鎮。結果非但「犄角無資」,反而「掣肘兼礙」。袁崇煥五年複遼,意在鞏固寧錦,安撫蒙古,加強薊備,形成抵禦後金的鞏固防線後,即以東江為突破口,加強薊備,形成抵禦後金鞏固防線後,即以東江為突破口,逐漸向遼東推進。這樣毛文龍佔據皮島就成為袁崇煥推行「恢復當從東江做起」的戰略部署的障礙。在屢次勸說、誘導不成後,袁崇煥果斷地除掉了毛文龍。接著安撫士卒,除毛文龍外,「不更處一人」,整飭軍隊,核查兵馬錢糧,「精壯者籍之為兵,老弱者散之歸農」,加強了戰鬥力。同時開釋毛文龍「禁苛諸人,與籍沒人妻女為妾為婢者」,使皮島初步得到整頓。

  從以上措施可以看出,袁崇煥對恢復遼東已作出精心的戰略部署,即在鞏固寧錦防線的前提下,北聯蒙古,南接皮島,進而溝通朝鮮以形成對後金的半環形包圍圈,然後取道東江,「以正為奇」,步步推進,實現五年複遼的戰略目標。

  可以設想,袁崇煥的措施如果能夠鑿鑿落實,是完全有可能實現其複遼計劃的。但一則袁崇煥所依賴的明廷太腐敗,對袁崇煥的措施處處作梗。例如,袁崇煥加強「薊備諸疏,累累千言」,均被擱置,不了了之;提出接濟蒙古的建議,也被認為「借寇資盜」、「嚴行禁止」。所以,使袁崇煥的措施並未很好落實。

  再者,袁崇煥的敵手皇太極老謀深略,往往先發制人,破壞袁崇煥的部署。正如袁崇煥自己所稱:「我欲舍西虜而厚其與,彼即攻西虜而伐我之交。我藉鮮為牽,彼即攻鮮而空戰之據。我藉款愚之,乘間亟修淩、錦、中左以扼其咽,彼則分犯鮮之兵而撓我之築。」真是「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後」。當袁崇煥擒殺毛文龍後,尚未能徹底整頓東江,後來先已假道蒙古,直趨薊門,使「東江出奇」的計劃成為泡影。然,儘管如此,我們認為袁崇煥在五年複遼的戰略佈局上仍表現出駕馭全域和遠見卓識的軍事才幹。

  袁崇煥在「熟諳夷情」的基礎上,確立了自己的戰略戰術思想,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軍事措施,成功地抵制了後金的進攻。他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將領和卓越的軍事幹才永遠受到後人的崇敬與愛戴。

  [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