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崇煥 | 上頁 下頁
二八


  §九、奇冤昭雪

  袁崇煥被殺以後,朝野議論紛紛。

  有些人受了閹黨惡意宣傳的蒙蔽,以為他確實有「通敵叛國」、「殺將主和」、「擁兵縱政」之罪。另外,有些人認為他過去立了大功,現在即使有罪,也不應就判處死刑。明朝末年,有一些有識見、有骨氣的人如夏允彝、張岱、吳應箕、文秉等,都不知道袁崇煥的冤枉。張岱甚至認為袁崇煥主和誤國,其罪浮于秦檜。而東林黨人,也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例如,劉宗周在奏疏中說:「已巳之變,誤國者袁崇煥一人。」可見他認為袁崇煥是有罪的。同袁崇煥關係密切而又瞭解他的孫承宗就不同了。他在《聞袁自如被逮》詩中不但稱讚袁崇煥是「千古英雄手」,而且為他灑淚而鳴「不平」。他既然替袁崇煥鳴不平,當然不會相信袁崇煥通敵叛國。但是,因為他沒有什麼證據足以肯定地指出袁崇煥的「叛國」罪是敵人設計製造出來的,所以也不可能出來替袁崇煥雪冤。

  當時有一個替袁崇煥鳴冤的程本直,曾在奏疏中指出袁崇煥的冤獄「非群疑之誤中,實敵間之密成」,這位義士目光如電,可說接觸到事情的真相,一語道破了冤獄形成的重要原因是「敵間」。但是,他不可能掌握敵人行間的確鑿證據,進而澄清事實,糾正冤案。因此,他自己也就不免被扣上「逆黨」的罪名,與袁崇煥同時遭到殺害。

  除了孫承宗、程本直以外,當時也還有許多態度公正、頭腦清醒、目光敏銳的人,根據袁崇煥的一貫表現以及當時的客觀形勢,判定袁崇煥是冤枉的。他們從維護民族的利益出發,大膽地進行營救。如前面所說的兵科給事錢家修,就曾積極地替袁崇煥反冤,並且為了釋放袁崇煥,他情願同陷害袁崇煥的閹党分子姚宗文一同「寸斬,以謝天下」。還有一個名叫許俊的義士,他曾連續兩次上疏,為袁崇煥申訴。他在疏中說:「袁崇煥某日提兵至兵營,在某處發火器矢石,斬首若干;又某日在某處斬首若干。假如他真是引敵脅和,那麼三天所得首級從何而來?假如他真是不能戰或戰敗了,那麼,後來能戰者又有何人?」

  疏上以後,義士被判充軍。許俊又上疏說:「假如袁崇煥通敵賣國,那麼,我就是逆黨,應該和袁崇煥一起處斬。假如袁崇煥不是賣國,那麼我就無罪,判處充軍是不合法的!」疏上以後,朝廷也拿他無可奈何。

  此外,袁崇煥的部下祖大壽,曾請求以自己的官階封蔭贖出袁崇煥;何之壁曾率領家中40餘口,到北京來請求代替袁崇煥監禁,讓袁崇煥能夠去抗擊金兵。關外吏民聽到袁崇煥被捕的消息,更是天天到督撫孫承宗處哭號,請求代為申雪。然而,這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

  袁崇煥的冤死是明王朝統治危機進一步深化的一個標誌。此後,東北防務大大削弱,後金軍幾次攻入關內,威脅北京。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帝在煤山(今景山)自殺,宣佈了明王朝的崩潰。這時,一部分封建大官僚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地位,倒是真的喪心病狂地勾引清軍入關,來鎮壓農民起義軍。這一年的五月,清軍佔據北京,清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登上了明崇皇帝所時刻耽心而終於保不住的寶座。以農民軍為主的人民群眾則到處展開了武裝抗清鬥爭;正是依靠人民的力量,在南方又建立過三個南明政權。

  思宗自殺後,福王在南京即位,又有人(主事梁稷、中書鄺露)上疏替袁崇煥訴冤,才得平反昭雪,複官賜葬。但因袁崇煥葬在北京,沒有來得及改葬。再後來,桂王在廣東,有人從北方來,用清太宗(皇太極)檔案中的話替袁崇煥申冤,又再一次平反昭雪,恢復官職,並賜予跟熊廷弼一樣的諡號。但是,知道袁崇煥冤屈的人還是不多的。等到清朝人撰修《明史》,為袁崇煥立傳時,朱彝尊等從《太宗實錄》中看到皇太極實行反間計的記載,找到了真憑實據,才把這一千古奇冤寫進了《袁崇煥傳》,從而使真相大白於天下,把過去閹党分子散佈的歪曲事實的迷霧一掃而空。

  袁崇煥被殺以後,沒有人敢替他收屍。這時有一位姓佘的義士,本來是袁崇煥的僕人,因為同情袁崇煥的遭遇,尊敬他是一位堅決抗金的民族英雄,就冒著生命危險,把袁崇煥的遺體偷回來,安葬在他生前和後金大戰過的廣渠門內,並且決心永遠守著這座墳墓。後來,這位姓佘的義士死了,他的子孫遵照他的遺命,把他安葬在袁崇煥的墓旁,並且世世代代守護在那裡。

  清兵入關之初,因為滿族人少,經濟文化落後,不得不大量任用漢奸。又因為努爾哈赤曾經接受過明朝的封號、現在反過來奪取了明朝的江山,於義不顧,所以很少公開提倡「忠」字。等到乾隆時,清朝統治已經鞏固,為了鼓勵臣下效忠朝廷,也為了表示滿漢一家,不分畛域,於是對明代死難的諸位大臣,大力表彰,如史可法被追諡為「忠正」,就是一例。另一方面,則將明代降臣如洪承疇等編入《貳臣傳》,加以鞭撻。

  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乾隆下諭說:「袁崇煥督師薊遼,尚能忠於所事,而其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誠惘,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著查其子孫有無出仕。」不久,又奉聖旨,授其五世嗣孫為峽江縣丞。

  以後,在東莞還專門建了袁崇煥祠,乾隆題了「忠於所事」匾額,何耘劬撰了一副對聯:「天命有歸,萬里長城空自;人心不死,千秋直道任公評。」嘉慶三年九月,又令入祀賢良祠。

  在北京,也有人把袁崇煥的墓重行修理,並在墓前加了一方刻著「有明袁大將軍墓」七個大字的石碑。

  碑為著名書家南海吳榮光所書。字大尺餘,極其瑰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