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夏完淳 | 上頁 下頁 |
四 |
|
夏完淳很小便由父母作主訂了親,他的岳父錢彥林是嘉善一帶極有名望的才子,而且性格豪爽,被稱做錢長公。這位岳父可謂為完淳的師表,明亡時他積極參加抗清,組織義軍,後來因掩護過完淳的老師,上文提到的抗清義士陳子龍而被捕,和女婿夏完淳同一天為國捐軀。浩然正氣,可歌可泣!他死後,妻子徐氏不願獨活,也投水自盡了。 他的兩個兒子都是有才名的人,和完淳也非常要好。長子錢熙風姿玉立,才氣縱橫,也是夏完淳最敬重的同輩人之一,只可惜有才無命,在完淳16歲時便因參加抗清活動,積勞成疾去世,完淳傷心不已,曾寫下「千古文章未盡才」的悼語,誰知一年後這詩竟也成了他自己的悼語!錢熙的弟弟錢默似乎比哥哥更有文采,他8歲時就能寫詩,15歲當了進士,和完淳也有唱和,在當時和夏完淳同有神童之譽,並為夏完淳寫過一篇《神童賦》,神童為神童寫賦,在當時被傳為佳話。明末家破人亡後,錢默流浪各地,不知所終。 另外,岳父的堂兄錢棅也是完淳的抗清同志,和他們翁婿二人在同一天壯烈殉國。親戚們的才情與氣節為完淳的成長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優良環境,使他在耳濡目染中思索、學習,得到了做人的力量和做文的啟示。這是夏完淳的幸運,也是他最後成才的一塊重要基石。 有了良好的家風、卓越的親朋,夏完淳的幸運還在於他有一批良師。早在他出生時,在賓朋往來,觥籌交錯的慶賀聲中,夏允彝的心中就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憂慮。花廳裡清客雲集,歡聲笑語,花廳外卻是烏雲壓城,山雨欲來。中年得子的狂喜並不能沖散他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以及對自身出路的思索。還有,就是對教育兒子的籌劃。隨著完淳年齡的漸漸長大及國勢的日趨衰微,夏允彝心中的緊迫感也愈加強烈。他預見到將來會有很艱苦的振興大業等待著完淳他們,也許他們要提早擔負起父輩身上的責任。而完淳,又無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對這樣一塊璞玉,需要最好的工匠來加以雕琢,絕不能只局限於自家門庭的教育,只有納百川之源,才能成為江河。在這些當時最傑出的良師中,對夏完淳影響最大的,自然當推陳子龍。 陳子龍,字臥子,也是松江華亭人,他比夏允彝小12歲,但夏允彝非常器重他的才華,常常不遺餘力地幫助他,與他結為了忘年之交。二人志同道合,同為幾社的組織者與創始人,人稱「陳、夏」。陳子龍不但有豐富的學識,而且志向高遠、善於運籌帷幄,是難得的濟世之才。 在文學上,陳子龍和夏允彝一樣主張繼承明代前後七子傳統,詩宗法漢魏六朝盛唐之音,以求振興國運。他的才氣在當地及江南各省都很有名,尤其以不讀死書,重視時務而聞名於世,這在迂朽的明末是很難得的。他對宦官的痛恨,對人民的同情都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心,完淳的文學成就亦受了他很大的影響。 他和夏完淳的關係即使在現在也是非常理想完美的,二人既是師生,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後來又成為共同戰鬥的戰友。他對夏完淳的影響,並不小於夏允彝。 完淳的老師除了陳子龍外,還有太倉人張溥,他是複社的創始人之一,代表作《五人墓碑記》向為人們所傳誦,並被選入了高中課本裡。張溥也是夏允彝的要好朋友,對完淳非常喜愛,常常耐心地給他解釋書中的疑難問題,只是英年早逝,死的時候只有40歲,那時夏完淳還不到12歲。 完淳的老師中還有抗清義士史可法、黃道周以及後來完淳為之做參謀的吳志葵等。他們的氣節文章給夏完淳帶來的是另一方面的更加嚴謹、更加壯烈的教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五個「平生風誼兼師友」的特殊人物,除了前面提到過的姐丈侯文中、內兄(大舅子)錢熙外,還有一個後來死得極其悲壯的人陸鯤庭。清兵入浙江後,這個崇禎時的進士惟恐被拉出來做官受辱,決心一死。無奈家人對他看管很嚴。一天,他趁妻子偶然離開時插上房門上吊自殺。家人發覺後破牆而入救活了他。他卻痛苦萬分,質問家人:「奈何苦我!」最終還是自殺身死。這種行為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是並不鮮見的。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他們在國破家亡之際不像洪承疇那樣賣身求榮做了貳臣,也不隱居保全自身,而誓死以求捨生取義,這種精神極其悲壯。 夏完淳能有幸遇到這麼多良師,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千百年來祖國傳統文化薰染的結果使夏允彝沒有被別人對他兒子的吹捧誇獎衝昏頭腦,而是清醒地意識到必須從性格及品性上來對兒子進行教育,並為他選擇了多位這方面的良師。為此,夏完淳將一生感激自己的父親。 綜上所述,夏完淳之所以能迅速成長,最後成為留名青史的少年英雄,除了他自己有較好的資質以及刻苦學習的主觀條件外,家世、家庭、環境、教育、交遊、社會、時代諸因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言行,都是有著自幼耳濡目染、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立身報國的信念為指導的。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十幾年來一點一滴的環境薰陶與長輩的言傳身教都為他在特殊而偉大時代中的傑出表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