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夏完淳 | 上頁 下頁
前言


  在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在祥和安寧的環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青少年關注的是自己的學習、事業、愛情、家庭緊張的工作、學習之餘,可以去遊樂場所盡情玩耍,也可在溫暖的小巢中欣賞音樂、閱讀書籍生活就像流水一樣平靜。沒有人擔心這和平的生活條件是否會失去,也很少有人經歷過威脅生命的戰火,遭受過外族的侮辱。然而,就在那並不古老的歷史長河中,便有著許多和他們一樣年紀的青少年,為了挽民族於倒懸,為了保全民族的氣節和人的尊嚴而毀家紆難,投入到滾滾的烽煙中去。偉大的抗日戰爭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再上溯幾百年,我們便會遇到歷史上又一個變動的時代:明末清初。這同樣是一個充滿血淚與不屈抗爭的可歌可泣的時代。儘管從今天的角度看來,滿族也屬￿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這場鬥爭是滿漢地主階級之間爭奪剝削統治權力的鬥爭,是封建王朝內部權力的更替,但在這「天崩地坼」時代進步官員、知識分子及廣大勞動人民面對清朝統治者殘酷鎮壓與奴役所表現出的崇高的民族氣節和鬥爭精神則永遠值得我們敬佩。這種精神,上傳屈原、岳飛、文天祥,下啟林則徐、魏源、孫中山以至抗戰時期的愛國民眾,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結晶與再現。忠、孝這中國傳統的倫理規範所產生的強烈審美效果令人歎為觀止。

  夏完淳就是抗清義士的傑出代表。他之所以為後人廣泛傳揚,不止因為他高昂的抗清激情和民族氣節,還因為他就義時尚不到17歲。17歲,正是從少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許多人在這個時候尚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人生觀還剛剛建立。但是,夏完淳這個早慧的「天才少年」在民族危亡、生靈塗炭的亂世迅速成熟,以17歲的年齡做出了連成人也要為之嘆服的壯行,並留下了不少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詩文,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

  幸運的是,在明、清之際的愛國詩人中,他是作品保存得比較完整並受到後世重視的一個。早在辛亥革命以前,夏完淳就引起柳亞子、陳去病、汪辟疆等人的注意,汪辟疆在《三百年前一位青年抗戰的民族文藝家》中這樣評價他:「在我國過去幾千年的史冊上,的確產生了不少『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年齡,僅僅只有十七歲;他的文學,幾至無體不工,雖然不能和徐陵杜甫、李商隱、辛棄疾這一般人入齊驅之轡,(卻)的確是步著他們的後塵,走入了他們共同的途徑與他同時的鼎鼎大名的文人學者。也要向這一位青年文藝家五體投地的致最敬禮。」

  夏完淳,是那個特定歷史時代的兒子,同時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的思想當然還有狹窄的一面,比如他深受封建士大夫的影響,奉朱明王朝為正統,不能正確認識農民起義軍的本質等等,因為在那個時代,愛國者往往把忠君作為表現愛國思想、從事愛國活動的形式,這是所有封建時代愛國者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這些局限性都不能掩蓋他身上奪目的光輝,尤其在國難深重的時候,這種光輝就更加燦爛華美。郭沫若在抗戰時期以夏完淳事蹟為基礎創作的話劇《南冠草》曾激動過多少誓以熱血拯救祖國的中華兒女!今天,儘管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但對祖國的義務沒有變,青年人追求向上、追求真理的激情沒有變,因此在他的身上,我們同樣能汲取許多做人的力量。

  對青少年來說,夏完淳這個人物有著不可磨滅的榜樣作用,而且他的無論是做人還是事業的成功,都很有值得人們深思的價值。在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關於神童的記載,但他們大多只是天上的流星,閃爍一時便沒了光彩。王安石那篇著名的《傷仲永》對這種情況加以了分析,對社會上不正確的培養神童方法進行了指責。確實,這些天資聰慧的孩子將來有可能成為有用的人才,但盲目的吹捧迎合只能讓這些還未完全成熟的孩子喪失進取心和清醒的認識,飄飄然不知天高地厚,同時又不再繼續學習,因此大多數孩子很快就江郎才盡,像仲永一樣沉溺于大人的指揮和機械的創作中,「泯然眾人矣」。

  現代研究也證明,一個人最終的成功,不只取決於他的智力因素,更取決於他的非智力因素。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永不屈服的意志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才的標準。正如郭沫若感歎的那樣:「夏完淳是一個神童,五歲知五經,九歲善詞賦古文,十五從軍,十七殉國,不僅文辭出眾,而且行事亦可驚人。似乎在教育學上也是最值得寶貴的事例。」

  夏完淳的輝煌,不能不說是為我們今天的教育學提供了一個經驗,即怎樣的後天教育才能使一個人幼時的聰明才智轉變為成年時的棟樑之資。「夏完淳是成功了,那是因為他具有好的家庭,好的親眷,好的師友,好的時代,一言以蔽之,便是好的教育」(郭沫若)。今天我們的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在他們身上寄予了極大的希望,怎樣利用古人的經驗教育自己的後代,特別是不光教給他們知識,還教給他們對待逆境的精神,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夏完淳的成功,應該成為教育學上的一個借鑒。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