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王陽明 | 上頁 下頁
二二


  就這樣,王陽明未用一兵一足,對哈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讓哈吉的大軍撤出了邊界。這正是高尚人格的威力啊!

  眼看著王陽明再平定偏遠的一小部分頑固不化的賊寇,就可以大功告成,勝利還朝了。然而,王陽明此時已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樣子,由於天天咳血早已臉色臘黃,身體虛弱得連自己吃飯都困難,又有誰知道,多少個殺敵妙計都是在極端痛苦的情況下制定的啊!

  一生只知為國操勞的王陽明太需要休息了呀!

  可是,當王陽明上書明世宗,請求班師回朝時,本來對王陽明就恨之入骨的明世宗哪管你王陽明身體如何,他兩眼只盯著除寇保自己平安,哪怕明明知道剩下的倭寇只是舉手之勞,也要去除!說不定,明世宗恨不得王陽明早點兒死呢,這可就不費吹灰之力除了眼中釘,肉中刺。

  王陽明見皇帝遲遲不傳聖旨,心中早已明白了八九分,乾脆不等聖旨就班師回朝。只可惜因病情太重,於1529年一月九日死于歸途南安,終年五十八歲。

  臨終前,王陽明的家眷、弟子都跪在病榻前,痛哭流涕。王陽明卻異常平靜,微笑著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這正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王陽明死得平靜,死得從容。這平靜與從容是在對人生的領悟,是對一生沒有虛度的滿足。是啊,「此心光明」,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有多難啊!從少年時起,勤讀詩書,立下大志,後被人陷害,龍場三年吃盡人間之苦,身心俱受打擊,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龍場悟道受用一生;後頻頻得志,威震天下,深受萬民愛戴,波折與榮譽共生。這一生沒有虛度,別人做不到的事,王陽明做到了;這一生不愧百姓,不愧蒼天!正是因為了無遺憾,才能從容不迫地面對死亡,才能在臨死之前,平靜地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這不由讓人想起了「死亡」。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就如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浪花,匆匆來到又匆匆消逝。

  就是在這「匆匆」之間,有的人碌碌無為,未激起歷史長河的半點漣漪;有的人只想自己,做出傷天害理之事,死後遭到萬人唾棄;而有的人勤學苦讀,鞠躬盡瘁,為人民,為國家奉獻一生。當有一天必須面對死亡時,他們笑著接納,從容面對,只因他們辛苦地付出了,沒有白來世間走一遭!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有的人的死重於泰山,有的卻輕如鴻毛。」而他們的死,便是重如泰山的。每個人都無法逃避死亡的陰影,這早在「呱呱「落地的時刻便已命中註定,雖然每個人不可能都像王陽明留下豐功偉績,永垂青史,可怎樣更好地度過一生,對得起生你養你的祖國,這是擺在每一個人面前嚴肅的課題。

  王陽明死了,坦然地走向另一個世界。全國的人,上到宰相徐階,下到普通農夫、鹽丁都悲痛欲絕。在明世宗嘉靖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王陽明的靈柩葬于洪溪的那天,數以萬計的人從四面八方,趕到洪溪,哭聲震山谷,有的人因悲痛欲絕竟然昏死過去,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埋怨上天的不公,為什麼善良剛正的人卻早早離開了人間。

  邪惡的人在最後的時刻也會露出本來的真面目。

  皇帝聽說陽明擅自離職,已病死于南安,知道王陽明再也無法用聰明才智與朝廷作對,也再不用怕他了,竟在王陽明死後下令革去王陽明的職,而且稱王陽明的學說為偽學,禁止流傳。生前是懦夫,死後呈英雄,這不更加說明了王陽明的才能卓越嗎?明世宗也不曾想到,為出一口氣,聰明反被聰明誤,永遠被天下人笑話。

  王陽明的門人,摯友黃綰,專門寫了下文稱讚王陽明:

  公生而天資絕倫,讀書過目成誦。少喜任俠,長好洞章仙釋,既而以仙道為己任,以聖人為必可學而至。實心改過,以去以之疵,奮不顧身,以當天下之難。上欲以其學輔吾君,下以其學淑吾民,倦倦欲人同歸於善,欲以仁覆天下蒼生,人有宿怨深言,皆置不較。雖處富貴,常有煙霞物表之恩,視千金猶如土芥。錦衣玉袍,大廈穹廬,視之如一,真所謂天生豪傑,挺然屹立於世。求之近古,誠所未有也。

  黃綰的祭文正是對王陽明一生最生動貼切的寫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