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
一四三 |
|
四川再度叛亂,打亂了從四川進軍雲貴的戰略部署,原定趙良棟統師出征雲貴,也「不能如期進定雲南」,專力于平息譚洪等人的叛亂,【《平定三逆方略》,卷54,17頁。】但這一事件並沒有影響到其他兩路軍出師,聖祖仍督令章泰、蔡毓榮、賴塔等仍按原定日期出師。 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十二日,蔡毓榮部自沅州率先出師。沅州正靠近貴州東部的湖南境內,有一河,名沅水(貴州境內段稱沅河),可從沅州直通貴州鎮遠。清軍借助水陸之便,迅速進入貴州境內。在同後繼部隊大將軍章泰部會合後,向鎮遠進發。守城的吳軍將領張足法、楊應選等,未作任何抵抗,已於清軍到達的前一天夜裡悄悄逃走了。清軍沒費一箭一矢,於十月十二日接收了鎮遠府城,派出輕騎兵西追,收復偏橋(鎮遠西)等地。 聖祖自京中發出指令,以七百里加急,晝夜飛馳到鎮遠。他寫道:「鎮遠至貴陽,道平坦,料賊不守貴陽,必據雞公背、鐵索橋諸處。」他要求各將帥、大臣等「務同心協力,以濟大事,速取貴陽,即分兵取遵義」。他特別提醒諸將:遵義乃是叛軍的後路,突入四川的吳軍「勢必退歸」。因此,在川的各將領要「乘勢長驅,蕩平疆圉」。在這道指令中,聖祖還要求賴塔等部統領廣西滿漢大軍「速進雲南」【《平定三逆方略》,卷54,I6~17頁。】。 章泰與蔡毓榮、董衛國、林興珠等各將官按聖祖指授的進兵方略,督率滿漢大軍直取貴陽。他們從鎮遠出發,先後奪取清平等城鎮,於十月十七日大破吳將韓天福部,奪取了平越州,同時還收復平越西的新添、龍裡(今仍名)兩鎮。貴陽遙遙在望。章泰、蔡毓榮不給吳軍以喘息時間,揮軍速進,於二十一日直抵貴陽城下。 在清軍剛出兵貴陽時,吳世璠急召夏國相、高啟隆、王會等速從四川還軍援貴陽,令馬寶、胡國柱等繼續在四川作戰。援兵未到,清兵已進至貴陽郊區。世璠驚慌失措,與其將領劉國炳、叔父吳應期等率眾乘夜逃回昆明去了。於是,貴州省城貴陽及輕易地為清軍所得。世璠的侍郎郭昌同文武官員202人投降清軍。經章泰招降,原任清提督李本琛率大小文武官員上繳偽印劄歸誠。 章泰揮軍奮進,于十一月初,先後奪取了安順、石阡、都勻、思南等城,平遠(織金)知府鄭開樞等獻平遠城投降。十日,清軍進至永寧州,擊敗吳軍,奪取了永寧,突至雞公背。一萬三千余吳軍見守不住,焚燒盤江鐵索橋,慌忙逃走。【《平定三逆方略》,卷55,12頁。】盤江鐵索橋是雲貴間的咽喉,清軍奪據,可以長驅無阻,直抵昆明城下。普安土司龍天佑、永甯土司沙起龍、禮廷試等迎清軍投降,表示願架設浮橋,幫助清軍順利地渡過盤江。 貴州省基本平定。章泰、蔡毓榮等在貴陽「秣馬已經月餘」,正在等候聖旨進兵命令,忽聞平遠府被吳軍攻下。原來吳世璠以高啟隆為大將軍,會同夏國相、王會、王永清、張足法等,共兩萬人馬,一舉攻陷了平遠府。清大將穆占統兵反攻,於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將吳軍擊敗,高啟隆敗逃,王會等率領部下投降。平遠府再次被收復。聖祖下了一道嚴令,即速取雲南。於是,大軍浩浩蕩蕩直奔昆明。【《清史稿·吳三桂傳》,卷474,12850頁。參見《平定三逆方略》,卷56,1頁;《八旗通志·章泰傳》,卷138,3655頁。】 世璠逃回雲南後,吳氏集團已處於崩潰之中。他的叔父吳應期是吳氏集團中的一個核心人物。他從湖南逃到貴州,曾去朝見世璠,因為是自家人,留在內庭款待。在酒宴席上,應期想到這一連串的失敗,眼看連自家性命也難保,便把一切責任推到方光琛身上,大罵方光深是「首禍」,追悔莫及。國相等內外親屬都在場,被他這一罵,皆痛哭失聲。他們已感到末日來臨,後悔當初起兵,才落得今日之下場!但為時已晚,事到如今,也只有掙扎下去了。應期此次隨從世璠從貴陽逃回雲南,一路上招集散逃兵士,又得一兩千人,至交水(今曲靖附近交河)駐紮,沒有去昆明。他的打算是,重新集結逃散的吳軍,企圖回昆明搞宮廷政變,廢棄世璠,取而代之。 此時掌實權的是世璠的岳父郭壯圖,他已掌握應期的動向,不待他有所行動,便跟大將線密謀此事。策劃後,線便打著受壯圖派遣的旗號,率部援貴州,至交水,騙應期慰勞軍隊,乘其無備,將其逮捕,當場用繩索勒死。壯圖得到已處死應期的密報,也立即在昆明下手,把應期的兩個兒子世琚和世珵一併勒死。【參見《庭聞錄》,卷5、《平吳錄》、《平滇始末》】應期父子一死,吳氏政權便牢牢地掌握在郭壯圖手中。世璠還未成年,不過十五六歲,凡事都決于他的岳父。內部傾軋,骨肉相殘,進一步削弱了吳氏政權的實力,人心繼續渙散下去,愈發不可收拾。 在湖南剛平定時,康熙十八年五月,大將軍察尼曾派人赴雲南招撫郭壯圖,信中說:將軍于平西王「屬半子」,「大權在將軍掌握,而雄才大略又足以左提右摯」,如能密圖「歸正」,將首推第一功,「胙土分茅以酬」。同時還給夏國相一封招降信。【《明清史料》第10本,980頁。】郭、夏為三桂的心腹至親,不會輕易出降,對招降置之不理。聖祖欲招降昆明,均歸無效,只有用武力解決了。他正確地估計到,「目前逆賊困迫已極,旦夕危亡,若不乘機剪除,恢定滇土,更需何日」!他再次命令章泰盡速進兵,不得推諉延遲。因為章泰恢復貴州後,先藉口「秣馬」,逗留不進;後又以叛軍勢大而推諉,按兵不動。聖祖決意取雲南,下了一道嚴令:如仍「逗留」,不疾速進兵,將以重罪論處。【《平定三逆方略》,卷56,3頁。】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章泰起兵前進。 當章泰恢復貴陽時,聖祖就下令,賴塔一路廣西大軍速由南寧出兵雲南。康熙十九年十月下旬,賴塔奉命,率領大軍從南寧出發,經田州(田陽)、泗城(淩雲),抵西隆州(隆林各族自治縣),於十一月十五日進入雲南邊境。【《八旗通志·章泰傳》,卷138,3655頁。】吳將何繼祖等聚兵萬餘,在離安籠所三十裡堅守石門坎隘口。此地高聳雲天,羊腸石徑,易守難攻。賴塔派都統貝勒希福、馬奇等率前隊清兵先進攻,他與金光祖等諸將分兵二隊,作為後繼。次年(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一日,清軍乘勢進攻,大敗吳軍,奪取了石門坎隘口,收復安籠所城,吳總兵陳義魁等率眾迎降。【《八旗通志·賴塔傳》,卷152,3871頁。】 何繼祖自石門坎敗逃,至新城所,會合吳將詹養等,又聚兵兩萬余人據守黃草壩,用大象迎戰。二月二日,賴塔督率滿漢清兵進戰,從早上五六時戰至午後二三時,終將吳軍擊敗,奪取二十二營,俘獲詹養、王有功及吳軍一千餘人。賴塔率大軍繼續進兵,從黃草壩奔曲靖府,吳總兵尹士元、道員劉世忠率將吏不戰而投誠。然後,遣兵取交水城(雲南沾益北),斷吳軍中路,吳將線敗走【《八旗通志·賴塔傳》,卷152,3871頁。】。 線是在北盤江江西坡(貴州晴隆與普安之間)被章泰部擊敗後而逃到交水城的。江西坡之戰打得十分慘烈,章泰於二月初五日至安南衛,八日進至江西坡。線率吳軍萬余人拒戰。江西坡崇隆險峻,曲折盤旋,繞山而上,如縲紋。吳軍依險,出大象佈陣。還沒交戰,清兵及其戰馬就被大象嚇驚,回頭奔潰,蔡毓榮派正紅旗兵督戰,卻制止不住。吳軍驅趕大象趁勢而進,清正紅旗兵也返身奔逃。清軍疾走兩日夜,方停止退卻。清兵「死屍山積」,大約死于吳軍之手的,有十分之二三;互相踐踏,被大象踩死、自相爭著逃命而彼此格殺而死的,約占十分之六七。至康熙末年,在坡下種地,往往鋤犁出白骨,可見當年這場戰鬥傷亡之多。【見《庭聞錄》,卷5。參見《清史稿·吳三桂傳》,僅載:「師初戰,為線等所敗。」而《平定三逆方略》、《清聖祖實錄》、《八旗通志·蔡毓榮傳》及該書《章泰傳》等皆不載此次失敗。】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